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018-03-02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收藏

  西南交通大学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百年双严传统,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铁路走出去”国家战略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习学融合、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四维一体的模式,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

  一、优化培养机制,完善顶层设计

  学校立足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以“订单式”培养为点,以复合创新人才试点班为线,以“强专业、重实践”培养体系为面的“点-线-面”式的改革路线;明晰了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领域知识体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以校企联合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实施策略;出台了具有全局性、导向性的《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指导性意见》,从而实现了对深化改革的整体把握。

  二、构建融合平台,培养综合能力

  推行多维度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与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如美国西北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建立起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

  推行鼓励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践行“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重视应用能力的训练,实践性课程的案例教学授课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践行知行统一,课内实验、课外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培养;推进与执业资格有效对接,将执业资格认证和职业需求纳入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知识互通、能力互补、成绩互认。

  鼓励学院探索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培养模式。基于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高速铁路规划、设计、修建与运营维护中突出的优势,组建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专业集群。

  三、探索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

  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了詹天佑复合创新人才试点班,首期在学校24个工程硕士领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其增设国际商务与法务、跨国文化交流、工程伦理等10门复合型课程和13次前沿性讲座。观察发现,詹天佑班的学员在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上明显好于未经过强化学习的同学。

  学校立足于服务企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中铁二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订单式培养国际化后备人才的协议》,在二年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研究生,通过网上测评、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环节确定录用人选并签订三方协议,在学校专业课程之外开设符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贴近实际应用的10门理论课程、1门实践课程和系列讲座,共计22个学分。所开设课程包括:工程英语、合同条款解读、法律法规、国际风俗礼仪等,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学校与中国中车、中国铁建等拥有大型海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企业,结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建设稳定的“有共建计划、有导师指导、有项目支撑、有经费保障”的“四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我校依托唐山市政府共建实践基地,基地实施“三导师”制,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京津冀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进行联合指导,每年可容纳约350名实习生。目前,已有约70名学生到基地参加实习。

  四、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培养质量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巩固基础,学校着力打造三大指标体系。一是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建立了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对外从师资、管理、教学、科研等全方位评价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三是依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建立起有监控、有评估、有反馈、有调节的面向全体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从招生、教学、实践、论文等环节实现对培养质量的全过程保障;

  五、健全奖助体系,激励双创展示

  推进奖助机制改革,做到专业学位奖助学金指标单列、待遇持平等。并将创新创业实践、专利申请与授权、企业专业实践等作为专业学位奖助学金评选的重要依据。

  2017年8月我校承办了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由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组成的两支参赛队伍在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责任编辑:刘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