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2019-01-24 来源:研究生司收藏

  南京大学2012年决定将博士资格考试作为培养质量监控和实施分流淘汰的重要手段,纳入博士生培养过程,将博士资格考核构建成博士入学完成基本知识和能力学习之后和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之前的分水岭,根据博士资格考试结果落实弹性分流淘汰机制,构建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监控环节。

  南京大学2017年启动博士研究生综合改革后,对弹性分流淘汰机制探索实施了重点推进,经过2017至2018年的改革深化,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了弹性分流淘汰机制的建设。我校自2014年至2018年连续实施了4个批次博士资格考核,从参加考核的实际结果看,已基本实现我校博士资格考核预设立的优秀率不高于15%,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的目标规则。同时涌现出许多生动详实的案例和数据,充分体现出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

  1.激励后进:暂缓通过生跃变为优秀生

  物理学院某博士生在博士资格考核之前阶段沉溺游戏,平日科研工作懒散,实验研究敷衍,导致博士资格考核沦落为暂缓通过的后15%行列。事实警醒了该博士生,暂缓通过的一年时间里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科研,创造出一个月内撰写两篇SCI论文,后续全部被一流国际期刊杂志接收,并在第二次博士资格考核中跃变进入前15%的优秀行列的转变。

  这样的案例并非孤案弹性分流淘汰机制不仅起到了区分博士生优劣状态的作用,更发挥了激发学业动力的作用,两方面作用均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2.提升成果: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提升

  从全校视野观测,2013年以来,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数据上升明显。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在学科群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由2010年的10篇,增加到2017年的78篇。博士生毕业论文抽检不合格率显著降低,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显示:我校博士论文不合格率由2012年的6.7%降至2017年的1.5%。

  3.传导压力:压力既传导给博士生又传导给导师

  部分院出现硕博连读博士生,因连续两次未能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压力之下本人主动提出分流至硕士生毕业。环境学院博士资格考核将学校的暂缓通过比例后15%加强为30%,压力之大导致环境学院博士生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都不轻易参加博士资格考核,主动申请暂缓。

  分流机制另一方面深化了博导制度改革,将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导师指导学生课题科研的比例由2015年的60%提高到2016年的71.4%。适时推动博士生导师将更多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到招收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上。

  4.结果反馈:博士资格考核结果对招生环节产生影响

  部分学院博士资格考试结果显示,在职博士在后15%暂缓通过人员中的比例较大,于是酌情减少或停止在职人员招生数量,并对招收在职人员且未按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导师进行提醒。如此决定在之前的博士招生中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的,尽管学校有意降低在职攻读定向博士生的比例,但部分院系的在职博士比例居高不下;如今在博士资格考核的数据结果面前,院系和导师一致做出有利于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决定。

  5.稳妥淘汰:申诉帮扶确保被分流淘汰结果无争议

  如果博士生对分流淘汰各个环节实施有任何疑义,都可提出申诉,院系考核小组认真研判,确因考核机制、程序、内容、结果等有瑕疵,可重新开展考核。如果出现暂缓通过,还责成导师和导师课题组的师生对其开展学业帮扶。因此,至今所有博士资格考核的最终结果均能够被参加考核的博士生们所接受,实现暂缓通过无争议。

  南京大学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在2017年博士资格考核完成后首次实现主动淘汰,在两个院系培养单位分别出现首例连续3次未通过博士资格考核而遭终止博士学业的情况;而被淘汰的博士生无任何意见,坦然接受淘汰结果。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建设成效小荷初露。

(责任编辑:刘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