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迎接甲骨学的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反响热烈

2019-11-04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在甲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和鞭策,要认真落实贺信精神,为甲骨文的考释研究、人才培养、活化推广贡献力量。

  倍加珍视,更好传承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甲骨文作为“文化的根脉”的崇高地位,为中华文明的探源指明了方向。

  “贺信高度评价了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几代甲骨文研究者辛勤努力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表示,“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领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应用,抓好内涵挖掘和传承转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党和国家的重视关心,是甲骨文研究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是新中国甲骨文研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新时代为甲骨文的传承、发展和弘扬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老骥伏枥,年届八旬的我,愿和年青一代学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弘扬和传承甲骨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而努力。”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说:“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勇于肩负起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继往开来,更加深入地开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努力发扬光大汉字文化。”

  “贺信预示着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研究事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提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甲骨文等文献研究,既要还原历史真相,也要汲取文献中具有中华基因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

  代有传人,薪火相传

  “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继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甲骨文等冷门、绝学的传承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我感受到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作为一名长期在安阳殷墟从事甲骨文发掘和研究的考古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曾参与和主持1973年、1991年的两次殷墟发掘和研究。她认为:“收藏甲骨文的单位,不仅要认真地保护好甲骨文物,还要站在新的高度,推动甲骨学的多学科研究。我深信,经过具有学科意识与开拓精神的老中青学者的努力,甲骨学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我决心在有生之年,为解决甲骨文研究中还有重大争议的分类和断代问题不懈努力;全力完成从甲骨文到现行汉字的汉字发展史写作。而且,尽我所能帮助青年一代甲骨文研究者成长。”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和问候,作为从1962年起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学人,吉林大学教授林沄表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

  “汉字既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军表示,“甲骨文的构形系统蕴含丰富的殷商文化信息,对了解和证实中国早期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非常值得我们珍视,值得我们下大功夫传承和研究。”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汉字自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天树说,“汉字是自源文字,是为汉语量身定做的。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跟甲骨文存在传承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必将与拼音文字并存于世,繁衍昌盛。”

  “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做好冷门绝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对如何落实贺信精神,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原始资料的深度整理和保护,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全方位研究,都要有完整的十年甚至二十年规划,使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踏上新征途,登上新高峰。”

  飞出书斋,走向社会

  “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

  “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我们要让更多年轻人,甚至外国人关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致力于甲骨文的活化设计研究已20年,他设计的甲骨文字库、甲骨文表情包等作品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总书记的贺信给了我力量与底气。我将带动更多年轻学子和设计师投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推广、传播中。”

  “要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进一步研究甲骨文。”作为一名来自甲骨文故乡的甲骨学者,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院长郭旭东深感责任重大,“要使甲骨文蕴含的文化基因传承永远,必须全面加大研究力度,不只包括文字考释、分期断代等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甲骨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作为我国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的《汉字》巡展已成为增进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了解和认同的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表示:“将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以传承弘扬汉字文化为己任,借助征集甲骨文考释优秀成果等项目,提升文字博物馆的学术品格,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总书记的贺信像一阵和煦的春风,让人感到甲骨学研究的春天真的来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朱彦民表示,“将充分发挥书法艺术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把甲骨文研究和传统书法艺术结合起来,使这种古老的文字形式插上艺术的翅膀,飞出象牙塔,走向社会。”

  “我们也要努力让甲骨文走出书斋,走向普通大众。”作为一名青年甲骨学者,郑州大学副教授章秀霞表示,“甲骨学者应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汉字文化,如编写甲骨知识或汉字文化小读本,开设甲骨讲堂,举办公益性讲座等。让甲骨文这一人类文明瑰宝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报记者 柴如瑾)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