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健康多彩,反映着发展进步中的中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描绘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蓝图;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迈上新台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取得新成就;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成为社会共识;热词新词不断丰富语言生活;语言热点问题广受关注;媒体用字用语稳中有变;语言文字合作与交流深化发展。
一 《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描绘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蓝图
2012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并实施《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视野、改革创新,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大力推广、规范使用、科学保护、和谐发展”的工作方向。与以往国家赋予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相比,《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拓展了“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任务的内涵,新增了“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新的任务,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全局、服务社会、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总结新中国语言文字工作60多年的成绩和经验,结合时代特点,明确提出新目标: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二 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
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都曾对改进文风提出要求。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务实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倡导践行“短、实、新”的文风。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时“三个重大责任”的简洁讲话,紧扣“人民”“责任” “民族”“使命”等关键词,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朴实,语言平实,令人耳目一新,广受好评。
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进文风方面作出表率,带头倡导亲民、平实的话语,旗帜鲜明、坚定果敢、清醒自信,清新之风里充满着责任和信念。这些都昭示着党中央彻底根治损害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形式主义的决心,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同。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要“切实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此后,各地各部门先后制定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全国上下文风得到很大转变,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在成为新风尚。讲实话、讲短话、讲有用的话,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推出的改进文风系列评论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宣传工作更加注重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让群众明显感受到文风方面的新气象。
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效显著。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宣传主题的第1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成功举办。除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实施(或试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2012年全国共有480.1万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继郑州、海口完成评估后,全国36个一类城市全部通过评估,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第一阶段目标圆满完成。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项目列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共培训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1000余名。
(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四项国家标准陆续发布实施,对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此外,《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研制完成,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进展顺利,国际标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修订工作赢得国际广泛支持。
(三)科研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为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决策科学化水平,成立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能力测试研究发展中心,继续加强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等机构建设。
本着“集中力量,聚焦重点,解决语言生活中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原则,年度科研立项工作围绕国民语言能力、海峡两岸语言生活等主题积极推进。
(四)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准建立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语委牵头,教育部、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民政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中科院等10个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统筹协调外国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工作,组织制定译写规则,规范已有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审定新出现的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2012年6月,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成立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并为顾问和首席专家颁发了聘书。
2013年4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联合发布:将PM2.5的中文定名为“细颗粒物”,并向社会各界推荐使用。
(五)“中华诵”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成功举办“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诵?2011全球华人学生暨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诵?2012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举办第三期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
四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取得新成就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高度重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明确要正确处理各种语言文字关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
2012年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文件,内容涉及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译制,以及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研究等。
云南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颁布《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
(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是我国政府依托学界开展的一项重大语言保护工程。江苏率先完成全省数据的采录、整理及验收,并启动了江苏地方口头文化采录工作。北京、上海、辽宁建库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首个少数民族地区有声数据库在广西启动。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规范的研制进展顺利。国家库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与服务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完善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分会的组织机构建设,及时审定发布新词术语。研制藏文、哈萨克文拉丁转写标准。大规模藏文基础语料库、双语教学教材语料库建设顺利开展。民族语文翻译和双语人才培训不断加强。蒙、维、哈、朝等民族语言电子词典及翻译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分别设立双语人才培训基地。
五 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成为社会共识
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鲜明特点。通过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等手段,增强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教育为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奠基开路。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同时,新课标对英、日、俄等外语能力也提出相关要求。
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积极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积极探索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蓬勃发展,“书香中国”理念深入人心,影响日益扩大。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今年4月,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在“世界读书日”联合发布《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提出“为中国未来而读”的口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等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同,成为评价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语委将“国民语言教育大纲研制”“国民语言能力状况调查和提升战略研究”“国家外语能力调查及公民外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盲文使用状况调查”等列为重大科研选题。
(三)社会对国民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调查表明,全国许多招聘广告对应聘者口头语言能力、书面语言能力、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表达能力好、善于沟通、以及文案文字、公文写作能力成为招聘广告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普通话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和社会交往能力,普通话熟练的人员有更大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空间。
六 热词新词不断丰富语言生活
伴随着年度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又有一批热词新词丰富语言生活。这些词语浓缩了2012年的世态民情,记录了2012年的中国和世界。
(一)十八大热词
十八大以来出现的热词新词,体现了民心、民意和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反映了民众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
1.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表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民族复兴、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2.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才是美丽中国。
此外,生态文明、三个自信、五位一体、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建成小康等新词语新概念,迅速进入社会语言生活,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二)汉语盘点2012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成功举办“汉语盘点2012”活动。评选出的年度字、年度词真实映照了世界万象与世态民心,客观记录当下的社会温度和国民记忆。“中国好声音”“莫言热”“最炫民族风”“你幸福吗”,折射2012全景生活;“十八大”“神九”“正能量”“中国梦”,书写2012美丽中国精彩篇章;“钓鱼岛”“选举年”“伦敦奥运”“叙利亚危机”,展现2012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七 语言热点问题广受关注
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引发各种语言问题。人们可以透过语言来把握社会,关注社会重大变革对语言的影响,推动语言生活的和谐发展。
(一)中文字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计算机时代,数字化中文字体是汉字书写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字体字库产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这一产业面临生存危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字体字库设计研发企业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而如今10人以上规模的研发企业仅剩5家,并且处于勉强维持状态。为此,全国两会代表提交了多项有关字体字库著作权的提案议案,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呼吁法律保护字体字库产业。
(二)方言保护问题
2012年,全国和部分地方两会的一些代表提出议案,把“方言进课堂”作为方言保护的一项措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开始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等设立方言课程试点,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依法处理好方言的学习使用问题,使其按照法律的要求发挥其长处,保障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健康。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八 媒体和教材用字用语状况
2012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继续对媒体和教材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内容包括媒体用字用语调查、新词语和博客语言调查、以及哈萨克语中学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一)媒体用字用语调查
媒体用字用语调查在2012年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上进行,语料共计120万个文本,10亿字次。全部语料中一共出现了10,807个字种,2,382,565个词种。
汉字、词语使用分布规律性强。历年调查显示,10亿字次语料的用字量稳定在1万个左右,词种数量稳定在230万个左右。其中覆盖率达到80%、90%、99%的字种数分别在590、960、2400个左右,覆盖率达到80%、90%、95%的词种数是4800、14000、30000个左右,它们形成年度媒体语言中相对稳定的部分。这些数据为字词的分级定量提供了依据,可服务于字典编纂、母语及对外汉语教材撰写。使用频率变化较大的字词反映了当年社会生活和媒体关注的热点。
2012年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提取新词语585条,仍以二、三、四字词为主,其中完全由汉字构成的新词语有574条,占98.12%,其余11条新词语中,有汉字加字母的,如“H族、航母style”,有汉字加阿拉伯数字的,如“1314结婚潮、90岁体、最美90后”。随着社会和人们观念及关注点的变化,前几年特别热门的“~族、~哥、~门、被~”词语群在2012年数量减少。继续走红的词语模式是“~体、微~”。最能体现2012年度社会生活特点的词语模式是“最美~、中国式~、房~、末日~”。
(二)中文博客语言状况
博客语言调查以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家网站10 875个博客用户2012年全年发布的240 763个博客帖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网站推荐的3 281个知名博客发布的博客帖117 497个。
对比2011年和2012年知名博客发帖情况,两年的博客用户平均发帖量分别为116.6篇和34.5篇。数据表明在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冲击下,博客的使用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对比两类博客用户使用最多的150个标签,“房地产、苹果、互联网、奥运、股市、法国、电子商务、投资、楼市、改革”是知名博主独用的;“生日、原创、生命、心情、阳光、快乐、成长、影评、感悟、新年”是普通博主独用的。从中可以看出,名博们关心的话题更多与经济、政治等相关,而普通博主的博客帖内容更多涉及生活、情感等个体行为。
(三)哈萨克语中学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在以往对维吾尔语、藏语等中小学语文教材用词调查的基础上,今年又调查了哈萨克语中学语文教材。教材选取哈萨克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和高中各两套。初中教材为普通班版和双语班版;高中则是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
调查数据显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在哈萨克语文课上共学到83,707个词语,25,765个词干,335个词尾。
初中普通班版教材使用了130,164词次,32,754个词种,12,469个词干,277个词尾;双语班版使用了79,997词次,22,637个词种,9,500个词干,244个词尾。从教材词语使用规模上看,普通班版比双语班版多出近2/3,词种数也多出1/3,显示出两套教材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九 语言文字合作与交流深化发展
加强语言文字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扩大中华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成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海峡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岸合编《两岸常用词典》发布会2月8日分别在大陆与台湾召开,同时开通大陆版、台湾版“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中华语文工具书首席顾问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北京发布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出席台北发布会。
(二)中法语言合作交流取得突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法国驻华使馆、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法国外交部、法国文化部成功举办“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中法专家共同探讨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及保护等问题。这是中法两国元首倡议发起的“中法语言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法双方第一次在语言文字领域开展的高规格、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活动,为“中法语言年”活动增添了光彩一页。
(三)中欧语言合作成为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部和欧盟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家语委协同支持的“2012中欧语言合作研讨会”是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的一场标志性活动,也是加强中欧语言合作、推动世界语言多样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推动中文和欧洲语言的海外传播。
(四)让世界了解中国语言生活。今年4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英文版第1卷发布,正式在柏林和纽约出版。该书由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商务印书馆和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合作出版。该书从中文版内容改造,到专业翻译审校,在“中国学术 国际表达”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资助。
该书向世界传递中国语言学、中国学术、中国政府的正能量声音,给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语言学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英文版计划每年出版一卷。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