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7〕第58期 总第58期
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把实施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狠抓制度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全省高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精细管理,优化条件保障,稳步推进思政课深入发展。一是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指导高校完善思政课建设领导机构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党委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整体推进,实现学校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鼓励学校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取思政课教学工作汇报和教师意见建议,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组织机构,统一管理思政课教师,高质量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建立校、部两级备课、听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严格组织开展思政课督导检查。二是加强课程教材管理。按规定开设思政课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严格落实学分和课时。各高校统一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必修课,部分高校自主开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选修课。统一使用“马工程”国家统编新教材,确保教材使用质量。严格确定教学计划,保证思政课新课程开设所需学分和课时。三是落实待遇条件保障。坚持把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使思政课教师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鼓励民办高校建立内部职称制度,参照国家职称资格教师工资标准,给予思政课教师相同待遇。合理设置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比例,确保不低于其他学科高级岗位平均设置水平。设立专项经费,增加课时补贴,着力建设思政课精品课程。
着眼问题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广泛开展思政课户外实践,深入凝练思政课教学品牌。一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新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声、光、影等多种载体多维呈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探索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复合设计、个性选择、全员受益”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强化实践创新。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从2012年至今,利用寒暑假组织高校师生开展科技支农送财富、文艺入村送祝福、义务家教送知识、医疗卫生送健康、青春宣讲进基层、道路建设进乡村、信息服务进农户、调研走访进家庭、感悟体会进网络等社会实践,覆盖全省163个县5010个农村。河北大学以“传承红色基因,拓展思政课堂”为主题,组织师生赴河北雄安白洋淀、清苑冉庄、易县狼牙山、阜平城南庄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三是培育特色品牌。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各环节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方面,努力打造高校思政课“精彩系列”品牌,培育了河北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热点问题半月谈”、燕山大学“红色旋律”教学、河北师范大学“思想导师”制度等思政课育人品牌。河北经贸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石家庄铁道大学“西柏坡社会实践新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加强培养培训,建强师资队伍。加快形成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加强培训研修与师德建设,引导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是构建成长发展机制。建立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管理数据库,搭建省、校两级思政课教师发展梯队,做到重点培养、动态管理。建设思政课“全员培训平台、校本发展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三大平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梯队建设工程、信息化强师工程、教学创新工程”四大工程,推动全省思政课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成长,构建优秀教师成长机制。二是开展教师培训研修。加强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与骨干研修,委托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分别建立研究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6个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先后组织5轮培训,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思政课教师2500余人次。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师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自律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修养。面向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师风全面检查,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