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思想破冰 制度创新 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2021-06-04 来源:职成司收藏

  高地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山东作为第一个职教高地,要为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趟路子,这意味着很多做法与现行政策、传统观念冲突。这需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加大制度创新。

  第一,创新推进机制,上下联动,让职业教育热起来、把职业教育地位挺起来。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上热中温下冷”突出,“重普轻职”观念根深蒂固。对此,我们用好部省共建这个抓手,建立部省主要领导任组长顶格推进的机制,全省16市都把高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研究职业教育,向全社会传递重视职业教育的鲜明信号。在教育部指导下,全省逐市逐县逐校制定实施方案,全都动起来,从不同层面为改革趟路子。

  第二,创新学制安排,畅通培养渠道,让学生学业进升路径通起来、宽起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长学制培养,短了练不成。学制改进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策略。2012年山东就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2013年开展了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近年来持续增加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有效破解“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难题,2020年全省中职招生2.5万人超过普高线,专科高职招生2.4万人超过本科线。

  第三,创新治理模式,大幅简政放权,让书记校长腰杆硬起来、让老师干事劲头鼓起来。针对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坚持学校的事学校说了算,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五项权力”,全部下放给学校。针对“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不想要”问题,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吸引更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走进学校,全省职业院校“双师”比例超过60%。针对“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和评价制度,明确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基准线5倍;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让会动手的先上,贡献大的多得。

  第四,创新标准建设,引领“三教”改革,让职业教育有质量、有尊严。针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低、质量参差不齐,一体化设计各学段培养标准,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集中发布31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费用标准,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达到13万多人。实施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实实在在的业绩,引导学校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

  第五,创新资源配置,校企双向赋能,让职业教育开校门、出国门。针对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问题,以利益为纽带,按照市场逻辑,推动校企在融合中挖掘边际效益,共享发展利益。14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40余个混改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加快构建多元办学格局。组织职业院校对接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组团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专业及各类办学项目。鼓励职业院校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伴随“走出去”企业在国(境)外设立43个办学点,累计培训中资海外企业员工30余万人次。最近,我们和中国有色等一批央企在8个国家建设14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是人口大省,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并不高,成绩的取得根本靠的是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灵魂是创新。2012年以来,山东锚定了体系建设这个核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连续出台45个配套文件,建立28项制度,在全国较早以省为单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这次高地建设是10年前职教体系建设的延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度创新“三连跳”,支撑职教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更加完善。也正是靠着制度创新取得的进步,形成的经验才有了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可能。

  下一步,山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和兄弟省份一道,牢记高地建设初衷,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双轮驱动,持续推动制度创新,继续攻坚克难、尽快突破瓶颈,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山东省)

(责任编辑: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