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坚持特教特办、优先发展,不断优化资源布局、健全支持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等特殊需要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坚持特教特办,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特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在资金投入、资源布局、师资配备、设施装备分配等方面予以特别支持。一是建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各部门联动的特殊教育联席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全区特殊教育工作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特教特办、科学有效地指导工作推进。二是建立了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强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主体责任,推进特教与普教资源共享、工作共进、协同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比例近70%,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具备接收随班就读学生条件,实现了高质量的零拒绝、全覆盖。三是建立了基础教育各学段特殊需要儿童入学统筹制度。加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区级统筹,逐生筛查、按需安置,高标准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近就便优先入学;积极开展学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从小享有融合教育提供机会;加快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实行融合学校残疾学生通过中考就便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特教学校残疾学生可自愿直升本校职业高中。
二、坚持内涵发展,强化支持体系建设
采取区级统筹和群策群力方式,逐步建立了融合教育三级专业服务支持体系,辐射带动各融合教育学校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科补救等,兜底保障每个融合教育学生享有专业支持。一是依托区教科院建立区特殊教育教研中心,联动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8个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22个融合教育学校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完善残疾学生入学审核、评估、安置和备案以及区域内融合教育巡回指导职能。二是以全区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对区域两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深度联盟,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支持作用,服务纵向延伸至学前康复、职业教育等领域,横向拓展至随班就读、社区指导等方面。三是积极整合区残联、卫生健康委的康复机构以及志愿者等资源,创新开展一对一驻点式个案干预研究;密切与北医六院、北大医疗儿童脑健康发展中心等医疗部门合作,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开辟筛查诊断的绿色通道。
三、坚持能力提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统筹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骨干,以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为主体,以巡回指导教师、送教上门教师为补充的五类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坚持分层培养、形成梯队,充分发挥五类教师在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基础培训成体系。实行随班就读教师上岗年度培训制度,累计有2000人次参加专项培训、获颁上岗证书,保证人人持证上岗。同时,区教委还面向新任教师开展融合教育通识性培训,确保所有新任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面向对口帮扶地区部分特教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全脱产进入东城特教学校接受跟岗学习。二是骨干培养有亮点。在融合学校和特教学校遴选骨干教师,开设自闭症儿童评估、言语治疗及应用行为分析等专项培训,助力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增强。三是常态教研促提升。组建区级融合教育教研组,聚焦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支持策略和融合班级建设等专题,通过集体教研系统提升教师学、思、做、研的能力。
四、坚持优先保障,强化财政投入支持
采取切实举措持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推动实现稳增长、保基本、促公平、促提升。一是全区特教资金投入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趋势,五年累计投入1.92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4个百分点。二是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政策,从2016年起,按照北京市生均公用标准将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到12000元,确保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完善惠及学前至高中阶段全学段的特殊儿童(学生)资助体系,各项资金由财政全额保障。学前学段残疾儿童免交保育教育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标准给予助学补助及生活补助;普通高中阶段免学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并对符合政策的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四是将区级绩效奖励向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通学校资源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其中特教学校教师在绩效工资总量中按从事特教工作年限以每月1500元至2500元加以落实奖励。同时,还在学校编制、评优选先、骨干教师评定等方面对特教教师给予优先保障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