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关于印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直〔2005〕2号

  2005年1月10日,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并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讲话。现将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1月10日

  很高兴又一次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这次咨询会还邀请了来自中西部地区一些有代表性的实行省部共建的高校领导参加。这样,这次咨询会包括了直属高校的咨询委员、省部共建高校的代表,加上前几年就已经应邀来参加咨询会的中科院和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的代表,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高校。咨询会对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今年咨询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这个主题选得非常好,是一个带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题目。听了几位书记、校长的精彩发言,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就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高等教育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和紧迫任务。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三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四是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当前有四个问题刻不容缓: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三是推进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四是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刻不容缓。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要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各位书记、校长在谋划学校改革和发展时,要密切关注党和政府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战略部署。

  第一,突破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未来20年里,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的投资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即使我国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高投资率,我国能源和资源也将不能支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总之,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我国未来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依靠科技,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为此必须努力突破相关关键技术,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尤其要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大力提升我国矿产勘查和评价的水平,发展成矿地质理论和先进的探矿技术,提高找矿率,推进矿产资源的清洁、安全、高效开发和综合循环利用。

  我们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但也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我们必须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奇迹。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耕地面积剧减,水土等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直面的严峻挑战之一。因此,必须实施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战略,保障粮食、食物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土、林、草等紧缺资源的替代,为农业领域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保障。要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传统农业技术进行全面升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业目标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在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四制造业大国,已有8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部分属于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代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制造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原创性的关键产品和技术很少。一些领域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未能很好结合,形成了反复引进的局面。因此,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产品与工艺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和重大成套装备及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的国内供给能力,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在有相对优势的战略高技术方向,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加速形成我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信息、生物、材料、纳米等高技术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新生长点。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必要条件,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未来基础研究要力争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建设一批重要基础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要在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及脑与认知科学、量子调控和未来信息科学基础、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大尺度的物理规律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核心数学以及数学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凝聚态物质与量子特征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布局,并力争取得重要成果。

  第四,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讲,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我们还应看到,未来20年,围绕我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社会稳定的斗争将更加紧迫而尖锐。但是,当前我们的国防科技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发展和应用先进的国防科学技术,保持与国防有关的战略性产业的核心能力,满足遏制和打赢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满足国家战略利益的需求,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性,为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公共安全领域,目前的形势相当严峻。除了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国境检验检疫等传统安全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要建立更加完备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公共安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的创新,形成比较完整的国家公共安全科学和技术支撑体系。

  第五,关注国计民生,关心人民健康和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口与健康问题是国家发展必须解决的两大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安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男女出生比例失调;二是出生缺陷年发生率高;三是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正面临着艾滋病、乙肝、结核、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的严重威胁。未来10?15年内,我国将相继进入人口总量增长、城市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加剧和老龄化四个明显高增长阶段,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及相关问题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大幅度提升在优生优育、重大疾病防治、传染病预警与控制、生物医药技术、中药开发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总体水平。

  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一个大挑战。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中存在若干困难和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好节约耕地与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用土地和城市用地的效率。二是城镇化的基础工作薄弱,缺乏科学规划,缺乏城镇空间识别系统和监控手段。三是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污染加剧、事故增多。住宅产业、建筑产业和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急需解决人居环境、生态建筑、绿色和节能建筑、建筑节能、热电冷三联供、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城镇水系统健康循环、城镇减灾防灾和应急、废弃物资源化等问题。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土开发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运输能力紧张、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要把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解决交通安全、大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能源环保三个热点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解决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现代管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强化救助、城市智能交通和汽车能源消耗的节能化、低排放化、洁净化等问题,建立通畅、便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保证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必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要将重点产业的成长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下大决心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组织攻关,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增强我国在科技创新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里,我想强调,请同志们关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高等学校中的指导地位问题。

  不久前,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必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必将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必将不断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可以说,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兴衰和长治久安,是党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生命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第三,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第四,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教材。第五,编写充分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教材。第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着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以人文学科为特色的学校和所有学校的社会科学学科都要积极参加这一“生命工程”。

  总之,以上问题都是我国改革发展中的大局问题,对我国教育工作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自觉适应和服务于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抓住机遇,在学科建设上、人才培养上、社会服务上早做谋划,为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应有贡献。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教育事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有一个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总体上看,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而且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成本分担的机制基本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三是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得到推进;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实力不断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继续深化,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在国际上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赞扬。我们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教育改革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包括在座的大学书记和校长们呕心沥血、扎实工作、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我们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崭新起点,这是我们对形势的基本判断。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一重要时期,尤其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增强信心、抓住机遇、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冷静思考目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认真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有些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进程中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有些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有些是我们进入小康社会后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所导致的,也有些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来不及解决而目前又集中显现出来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解决矛盾、乘势而上的有利条件也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正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方针。记得第一次用这八个字是在2001年底,是在认真分析当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后形成的。八字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下面,我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是完全必要的。当时主要是为了拉动内需和延缓就业压力。当然,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也有迫切的要求。经过三年扩招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1年的15%,达到了大众化的水平。最近三年,我们已经注意控制发展速度,问题是许多地方和高校扩招的冲动仍然很大,不断大大突破预定的规模,这一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应该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如果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我国的经济实力将很难支撑继续快速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社会发展也很难充分满足如此快速增加的、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由此将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

  我们要审时度势,把握发展的节奏。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现在的“弦”绷得太紧了,要下决心逐步稳定发展规模,不要提“新的历史跨越”、“快速发展”等。还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层次结构比例,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要有合理的比例。此外,入学也要有一定的门槛。现在,有些地方、学校把入学门槛降得太低,学生数量膨胀过快,办学条件、师资和经费却跟不上;有的省现有省属本科院校经费生均拨款不到1500元,还急着申办新的本科院校,试图依靠贷款、提高学费的路子来发展,这样做风险很大。

  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学生家长分摊教育成本的能力也毕竟有限。我们决不能高估发展的客观条件,追求过快的发展速度、过高的发展定位和单一的外延型数量扩张发展模式。每一所高校都要客观地判断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办学优势,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规划,理性地控制学校规模。这里,我特别希望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部委、地方重点建设支持的高校,带头自我约束,以实际行动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关于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的问题。

  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力量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很有必要。但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有的高校都走这条路子,一定要合理定位、办出特色。现在,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不尽合理,质量和效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国家要加强引导和调控,另一方面,高校特别是高校领导,一定要强化合理定位、办出特色的意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种规格、多种层次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依靠各级各类学校,各安其位,优势互补,共同努力。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协调发展也需要合理的结构,这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特色。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应该有若干所学校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进行建设,应该有一批大学成为高水平大学,但更多的学校应该立足国家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列中的位置,办出特色,办出高水平。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水平、看优势、看特色。办学的取胜之道,在于在各自所处的层次类别中把学校办得最好,把某些学科办得最好、最出名,把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还要对农、林、地、矿、油、交通等类学校和各学校中的相关学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扶持。

  (三)关于把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趋紧,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学费标准提高了许多。但是,如果教学水平上不去,教学质量提不高,就难免学生和家长怀疑交的学费值不值。

  不论培养哪一类人才,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许多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薄弱,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方面显得欠缺。高等学校要苦练内功,切切实实地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要改变一些学校学科、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要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水平,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真正对学生负责,对质量负责,不能把教学当“副业”,把兼职赚钱当“主业”。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建立一批稳定的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使高校学生的实习能够和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真正挂起钩来。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

  (四)关于学校工作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为学生服务。

  高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在高等学校真正形成以育人为导向、以育人为本的新的管理体制。要切实关心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满腔热情关心贫困家庭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真正体现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这要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深刻共识和实际行动。

  (五)关于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

  前一阶段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初步理顺了大的体制关系,相当一批高校进行了合并重组,整个并校进程平稳有序,初步显现了改革成果。今后,我们要认真推进合并学校的深度融合,包括体制的融合,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而产生一些新的交叉学科,催生新的科研成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改革成果的巩固。

  要进一步深化校内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形成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继续完善招生、收费制度。

  我还要强调,高等学校要爱惜自己的声誉,维护高等学校的良好形象。现在有些高校办学不规范,通过虚假广告和发回扣招生,引起群众不满。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规范与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维护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

  三、当前高校需要特别强调并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据当前的形势,特别要强调并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一项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把中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来一些地方领导为本地高校学生作了形势报告,反响很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要进一步通过邀请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给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等有效的方式,扎实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切实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深入细致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广大教师要自觉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久中央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将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要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

  (二)切实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问题。

  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为280万人左右,其中特别贫困的学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不仅是一个生活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十分关心。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原则的重要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最具体、最生动、最实在的体现。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大资助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和机制,落实好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奖学金的工作。高校要切实按照要求,提取有关收入的规定比例,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要继续对部分困难学生,实行困难补助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制度。特别要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吃饭问题,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从去年开始,国家助学奖学金从2亿增加到10亿,全国应有60万?70万特困生获得每月150元的助学金。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要在学生中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既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又促使他们成长进步。

  (三)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2004年在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各高校都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摆上议事日程,早部署,早动手。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二要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渠道,完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三要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四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促使毕业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择业观。五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六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切实加强高校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

  近几年,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除国家投入外,还有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社会服务和各种经营性收入等,管理不严就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学校财务管理不严格,贪污挪用、资金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有的学校不顾承受能力,通过向银行大量贷款、大举债务的办法建新校区、盖大楼、大量购置仪器设备,负债过重,超过了自身的还贷能力,出现潜在危机。

  各高校一定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一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财经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强化监督约束机制。要建立高校财务公开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二要管好、用好资金,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大额资金流动的动态监控系统,及时了解资金流动情况。要加强高校招标投标管理和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三要合理控制贷款规模,防范贷款风险。另外,当前少数高校违反规定乱收费,加重了群众负担,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声誉,必须严肃查处。要坚决制止乱收费,稳定高校收费标准,规范高校收费行为,防止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教领域蔓延。

  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加强管理,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此外,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很多学校建设了新校区,加上因为体制改革、院校合并的因素,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若干个校区。对有的校区要进行置换,以便于管理和减轻建设负债;对学校内部的管理架构,包括治理结构问题,也应该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五)继续做好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工作。

  高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局面,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志们功不可没。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的前沿,我们要高度警惕。另外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对高校也会产生影响。高校内部,近年因安全问题、治安问题、生活问题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表明,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进一步做好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工作,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队伍和网络,加强对课堂、论坛、网络的管理;三要经常分析形势,研究动向,掌握第一手的动态和信息;四要继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五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妥善处置,确保事态不扩大、不蔓延,确保大局稳定。今天参加会议的高校是全国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这些高校的稳定,对其他高校的稳定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责任重大,尤其要做好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高校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高等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两个党政“一把手”责任尤其重大。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同志们要坚持原则,把握大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起表率作用,作学习的表率,作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坚持原则的表率,作教书育人的表率,作清正廉洁的表率;要按照中央关于努力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更好地带领学校的师生员工,不断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新年到了,春节也即将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尽心尽责,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向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并请同志们代我转达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诚挚问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同志们继续努力。祝愿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兴旺发达。祝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