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一线教师要牢牢守住这个阵地。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到中学阶段,既要注意巩固基础,又要关注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下面我简单说说我校是如何坚守语言文字基础阵地的。
首先是课堂教学。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统编本教材依然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教与学。课下注释、思考探究、读读写写等板块内容,都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综合性学习板块更是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写作等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要预习和复习生字词、准备词语诗文积累本;每一节语文课上,学生都会进行5分钟主题演讲;每月一次大作文,两周一次随笔。
汉字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常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汉字的音形义和字源。初中刚入学,便要求学生临摹字帖;入学第一课——朱自清先生的《春》,便是从甲骨文“春”字导入的。
其次是校本教材。我们的校本教材包括和教材配套的自编读本、国学读本和选修课讲义。这些校本教材是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状况专门挑选或编写的,着重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文学文化知识的拓展。初一国学课,教材是我校教师编写的,内容有汉字的演变、声律启蒙、典故简介、对联和《论语》选读等;选修课有《汉字源流》《趣味汉字》等十几种。这些校本教材都着力在语言文字积累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理解。
最后是学生活动。语言文字是要在生活中积极运用的,我校大力开展学生文化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初一办诗歌朗诵会,初二办课本剧展示,初三办演讲比赛,高一高二开展大型话剧表演,此外还有诗词大会、辩论赛等。这些丰富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化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袁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