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教育评价改革凝聚共识

2021-03-11 来源:神州学人微信公众号收藏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了教育评价问题,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教育评价问题,早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曾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正如《方案》所指出的,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价是“指挥棒”,也是“校正仪”,对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方案》列出的五大重点任务,上至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下到各级各类学校评价,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评价,甚至涵盖了用人评价,涉及方面极为广泛。要做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共识,让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为公众所知,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受到中外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用好两会“发声”平台,可以让教育评价改革为更多人所知,让亟待改革的相关教育评价更容易得到公众认可,为教育评价改革凝聚广泛社会共识。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评价亦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有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教育评价改革发声。他们或提交议案提案,或接受媒体采访、讲述问题、提出建议,引发大家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与思考,为教育评价改革凝聚了社会共识。

  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表示,要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在改革学校评价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表示,做好高校国际化工作需要凝聚共识、明确目的,要把做好高校国际化工作放到满足国家民族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更大需求的高度,将国际化评价作为提升高校办学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涛建议,要将高校为乡村振兴的贡献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发挥高校退休教师的教育经验和耐心,鼓励他们回乡成为人才发现和培养的“伯乐”。

  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认为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他建议相关部门和高校认真研究和提高教师教育评价能力,为教育评价改革先走出关键的一步。

  在改革学生评价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要建立起多元综合评价机制,在充分总结大学以往自主招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加兼顾公平和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性评价,将学生在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样列为重要评价指标,同时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打破选拔中的唯分数取向。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副主委刘珂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监督,将监管、考核情况纳入学生评价及升学考核体系,推动劳动教育全面落实。

  在改革用人评价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呼吁,各部门、各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普通青年科技人员,关心他们的成长道路,为青年科技人员扎根学术、潜心研究重大问题和原创性科学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诚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凝聚社会共识也不能一蹴而就,仅靠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呼吁和建议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者、教育从业者、媒体等相关方面各司其职,久久为功。

  《方案》提出,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对于我们教育媒体而言,既是职责所在,也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报道模式和传播手段,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教育评价改革凝聚更多社会共识。(神州学人记者 杨宇)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