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艾尔艾力·皮热吾盾每天与奶牛和草料为伍,却不觉枯燥,干劲十足。两个儿子的梦想,可都在他这一双手和一身力气上。
9岁的大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梦想是当一名医生;6岁的小儿子还在幼儿园,梦想是当建筑师,盖大楼。
这样的梦想,艾尔艾力·皮热吾盾小时候可没有。
他出生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霍热孜托格拉克村。自记事起,他的人生就在这个南疆沙漠边上的小村庄里兜兜转转。生活困苦,家里3个孩子,父母只能供得起老大上学,艾尔艾力·皮热吾盾和弟弟读完初中就回家种地了。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想继续读书吧。读完书干啥,其实也不知道。”艾尔艾力·皮热吾盾说。
脱贫攻坚改变了他的人生。随着一批批产业的建成,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车间,成为领工资的工人。艾尔艾力·皮热吾盾在西域春乳业良种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做草料工人,每月工资3500元,还凭借在公司学到的技术养了两头奶牛,他的媳妇在家种30亩地,全家一年收入达7万元,已经在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不仅如此,他的两个孩子还享受党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能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阶段的学业。
更令艾尔艾力·皮热吾盾惊喜的是两个儿子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自己普通话水平一般,与外人交流离不开翻译。两个孩子则不一样,有时候还能给他当翻译。近年来,随着当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稳步提升,小学生给大人当翻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收入给了全家追求幸福的底气,教育给了孩子开拓进取的眼界。艾尔艾力·皮热吾盾经常感慨,现在的小孩子跟他们小时候不一样,见多识广,满脑子奇思妙想。“这些年和田到处是建筑工地,小儿子经常拿着建材当玩具玩,老师也给他讲漂亮的高楼大厦。他想当建筑师,就是从这来的。”艾尔艾力·皮热吾盾说,“我多存点钱,为他们上大学准备着。”
当艾尔艾力·皮热吾盾在草场中忙碌的时候,距此160公里外的于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里,18岁的买尔哈巴·买买提正在畜牧兽医班的实训室里操弄显微镜。
买尔哈巴·买买提沉浸在微观世界中,认真辨认牛肉骨骼肌细胞的形态。骨骼肌细胞的细微变化,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她知道,自己的技术越精进,越能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田地区是畜牧大区。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兽医的就业前景越发广阔。畜牧兽医班的教师包圆志说,刚毕业的学生可以拿到两三千元的月薪,而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月薪可以达到六七千元。
对买尔哈巴·买买提来说,这是充满憧憬的梦想之路。早年间,她的父母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作,全家生活依然困顿,拔地而起的新学校,使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于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总投资两亿元,在校生304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726名。学校针对地方产业,设立乡村振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服务等3个专业群,培养技能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的带贫减贫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大力发展实训教室,包圆志刚来到实训室的时候吓了一跳:“有些设备比我在大学时还好。”
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没有后顾之忧的买尔哈巴·买买提一心向学,那些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愿望,也逐渐生根发芽。“我还想考上大学,继续深造,将来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标准化操场的人工草坪上,席地而坐的买尔哈巴·买买提讲起自己的梦想。操场一角,是她最爱去的地方,每天早晨,她都要在那里背书、复习。
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广袤的南疆大地上,资金、技术、知识不断汇聚,曾被贫困束缚的人们拥有了多种多样的脱贫之路。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更是为无数普通人追求幸福的愿望插上翅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正发挥着深远的作用。”于田县副县长骆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