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骅(右)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育良家了解庭院经济。
2020年初,北京林业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张骅在内蒙古兴安盟远新村两年驻村任职到期,正赶上孩子出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导致村里农产品滞销。一边是刚刚脱贫的远新村,一边是刚分娩的妻子,内心的挣扎没有持续太久,他主动延期,赶回村里。
为了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他发起当地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发展协会,对接北京市场。他亲自当主播,一场直播吸引20万人观看,销售30余万元。随后,他广泛动员,完成销售230万元,600多名群众受益。
2017年底,正筹备婚事的张骅得知了将被选派为第一书记的消息,面对亲人朋友的不理解,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国家培养多年的博士,我不上谁上!”
刚开始入户时,群众只讲恭维话,甚至有人背后议论“这小伙子估计是来镀金的,咱可不能多说啥”。为了让群众信任,他从小事做起。部分群众穿衣难,他发动学校师生为远新村贫困群众捐赠900余件衣物和49床夏凉被;玉米黏虫病暴发,他协调无人机全村喷防……一件件实事,让张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没有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就缺乏造血机制。2018年经过调研,他决定组建合作社,带动村民改变种植方式。可是第一步就遇到问题,原计划入社的13名村民听说要真金白银入股时大部分打了退堂鼓。为了打开局面,他自己投钱不要股权,自费采购种子化肥。
合作社成立后,他带领社员攻克黑糯玉米种植难题,搭建电商平台,把“远新”牌五谷杂粮卖到全国20多个城市。合作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9年产值突破百万元大关,创造就业岗位24个,土地亩产值由800元增至2400元。三年时间,远新村以满分成绩全面脱贫摘帽,由国家级贫困村成长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三务公开”示范点。(本报记者 施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