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千学生回流农村

这里的村校因何“逆袭”

2021-01-0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1307、1456、1554、1678、1778、1810,这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乌石学校2015年至2020年的学生数,以平均每年100人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像乌石这样明显出现学生回流的学校,在琼中不是个例。琼中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列了一组数据:2015年以来,琼中累计回流中小学生3000多名,占琼中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增长规模的60%,一些乡镇学校成为吸引学生回流的主要力量。同时,琼中县的中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9年的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近4年连续位居全省前八,稳居海南中部六市县第一。

  在琼中,此前但凡“有点门路”的家长都会把子女送到海口等地上学,近年来却出现民族山区学生“回流潮”,“家门口的学校”认可度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才摘帽脱贫的琼中,教育“逆袭”的秘密在哪里?

  改善条件,小财政办大教育

  琼中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是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自治地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发生率曾达34.6%。

  琼中湾岭学校校长包瑞2016年初到任时,学校的面貌让这个在甘肃干了18年乡村教育的人十分震惊:教学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楼,门窗破损,墙砖外露,校园里竟然还有人放牛养羊……学生大量流失,包瑞数了一下,全校只剩下81名学生,面临撤并风险。

  短短4年过去,湾岭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蕴含民族特色的教学楼和宿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塑胶操场、标准游泳池……一所山区农村校和城里学校在硬件条件上并无差别。学校的变化家长看在眼里,4年来,学生回流超过400人,学位一年比一年紧俏。

  湾岭学校的变化仅仅是琼中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傅永东有一本厚厚的硬皮册子——专门请设计院为全县38所公办中小学设计的校园规划效果图。“你们想去哪所学校都可以,每所学校都很漂亮!”傅永东自豪地说。

  财政收入本不高的琼中县压缩一般性支出和新增财力优先安排保障教育支出。2015年以来,琼中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亿余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和琼中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工程及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6亿元新建县实验小学,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县幼儿园。

  一系列的教育投入让琼中县各中小学校都基本达到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全县38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和22个教学点及15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资源重整,强校托底农村校

  傅永东2014年上任县教育局局长时,对琼中教育做了一个全面调研。“学校破破烂烂,教师无精打采,学生流失不回”是他对调研的总结。

  学校办学条件差可以靠教育投入改善,但是后面两个现象怎么扭转?

  彼时琼中县的乡村小学、教学点都是由乡镇中心校托管。“乡镇中心学校本身办学水平不高且精力有限,根本无法带动村小发展。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通盘考虑,对全县的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傅永东说。

  2016年,琼中县教育局对全县村小、教学点重新调整归属管理,安排县城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参与承担村小、教学点的全面管理工作,形成强校捆绑弱校、县城带动乡镇的帮扶格局——全县61所学校,其中34所农村完小、教学点与20所优质县城校、中心校结对捆绑,形成34个“一帮一”“一帮二”或“一帮多”教学帮扶体,捆绑资源,相融共进。

  琼中县高田小学曾是一所薄弱黎族乡村校,2016年9月,该校的归属学校由乡镇中心校调整为琼中县第二小学,两者结成“一帮一”对子,高田小学更名为琼中县第二小学高田校区。

  “学校发展有了方向,教学管理有了办法,特色课程也办得有声有色。”谈起归属校调整后学校的变化,在高田小学教了28年书的校长黄家裕说。

  以前在黄家裕的眼中,县二小是县里的“优等生”,高田小学是乡村校“后进生”,两校差距明显,“后进生”想提升总不知往哪儿发力。重新整合办学后,县二小“空降”管理高田小学。“这个‘优等生’和盘托出,校长、教导主任到村里手把手指导工作,废、改、立教学管理制度,共享优质师资、教学资源,使高田小学脱胎换骨,有了大变化。”

  入校指导、入户家访、共享资源、捆绑考核,优质学校的带动激发了村小的内生动力。琼中县第二小学校长王日认为,捆绑行走的基本理念是同进退、共担当,“高田小学缺什么我们就帮什么,少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有了优质学校的帮扶,高田小学改变了过去保守、封闭的工作状态,逐步形成开放、和谐、浓郁的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水平、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还发展特色课程,把富含黎族特色的农耕文明融入校园文化,开设种山兰稻、酿山兰酒、识黎族草药等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红岛小学、大墩小学、中朗小学……翻开琼中县各校考核成绩单,办学成效进步的乡村校比比皆是。“‘火车头’的精准带动,消除了农村校的‘惰性元素’,补齐了短板,全县教育才能一个步子走更远。”傅永东说。

  外引内培,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傅永东看来,琼中教育等不了那么久,要彻底改变教育落后面貌不能仅靠改造本地学校和教师,还必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人才。

  恰逢海南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琼中抓住机会,一方面与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并将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纳入一体化管理,辐射全县,为琼中教育注入“优质基因”;另一方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校长和教师,2015年以来共引进优秀校长24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133名。

  “在这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更大。”龚卫华是乌石学校2018年从湖北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承担学校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还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组长。琼中为龚卫华等引进教师在县城提供保障性住房、一次性发放20万元安家费,每年绩效考核优秀者还有4万元奖金,各类津贴、补贴加起来,比以前待遇提升了很多。不仅如此,为了让引进教师安心从教,琼中还为引进教师的家属、子女安排对口工作和学校,提供贴心服务。

  人才引进了,但如何让优秀教育人才向农村学校流动,弥补农村校急需的优秀师资?2019年,琼中试点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设置高层次教育人才公开竞聘岗位,面向全国公开竞聘引进农村省级骨干校长7人、农村特级教师5人、农村省级学科带头人58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从10%上升到16%,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

  乌石学校校长邓士志、湾岭学校校长包瑞等都是琼中面向全国引进的优秀教育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处于生源流失窘境的农村校短短几年间就成为琼中吸引学生回流的主要力量。

  为最大限度发挥引进人才作用,将先进教育经验、管理方法辐射全县教师和学校,琼中打破学校界限,在全县构建129个学科区域教研组,将2200多名专任教师均衡组合在各学段学科区域教研组中,安排面向全国引进的学科骨干教师和本地优秀教师担任学科区域教研组长。

  在引进教育人才的同时,琼中为了激励本地教师,实施本地校长教师与引进的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同台竞争,竞聘成功者授予“本地拔尖优秀教育人才”荣誉,一次性发放本地拔尖教育人才奖,聘期内同等考核,同等享受引进教育人才年度考核补贴,此举极大地激发了本地教师积极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大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热情。

  2020年8月,“琼中出现首位北大生”的消息传遍全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的曾诗涵成为琼中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这是琼中的骄傲,也是琼中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琼中一名学生家长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新闻,并写下这句话。人们为曾诗涵欢呼,更为琼中教育欢呼。(本报记者 欧媚 刘晓惠 易鑫)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