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两堂”助飞——湖南桃源一中抓好食堂、课堂助学校发展

2018-12-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桃源一中火了,食堂成了“传说中别人学校的食堂”,升学率在湖南500多所高中里遥遥领先。

  为什么会是它?冬日冷雨中,记者走进这所学校,试图寻求答案。“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经验,就是抓好‘两堂’,食堂和课堂。”在学校工作32年的校长燕立国,用朴素的语言简单概括。

  食堂,立德树人好地方

  2006年8月,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年的燕立国出任校长。工作千头万绪,从哪儿抓起?“先抓食堂。”燕立国说,当时学校整体搬迁负债较多,社会上还有议论说学校会从食堂赚钱来还债。“不赚一分钱。”燕立国强硬表态,并且承诺还要价廉物美。

  12月4日中午12点,小雨,4000多名学生按年级分三批奔向食堂。高三学生赵天浩说,同学们称这为“跑饭”,因为教室离食堂有点远,“家里的饭都没食堂的好吃”。能同时容纳1000多名学生就餐的食堂,5元区、8元区、10元区,还有特色窗口,学生各取所需。一荤一素三四两米饭还有免费骨头汤,只要5元,而且这个“5元餐”坚持了12年。

  端着大饭碗和记者们一起吃食堂的主管副校长邵华文介绍,一是坚决不外包,二是所有食材直接从厂家进。每天需求量相当大的猪肉,就直接从屠宰场进,这一项每天就省了2000多元。湖南人最爱吃米粉,学校食堂多年来每天派两名工友晚上守在厂里,在米粉发水前直接过秤拉走,“一年能省20多万元”。

  价廉并不是不要质量。记者在学校上百万字的校史“大事记”中发现,每年学校对所有的食堂商品组织一次大型招商会,大米和食用油等商品,当场做成饭菜让师生及家长代表品评打分。

  “食堂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燕立国说,一日三餐上万人次在食堂吃饭。“你看地面有油水汤汁没?那么长的队伍有人插队没?碗里也没什么剩饭菜,培养好习惯就从这儿开始。”燕立国说,学校每年毕业1000多名学生,学生来来往往,一定会记得印象深刻的老师和食堂的饭菜。2015年10月,学校筹备校友奖励基金,走访时好多人反映对食堂念念不忘。他打趣道:“当场筹集1600多万元,食堂应该有点功劳吧?”

  课堂,素质教育主阵地

  按时作息,即使高三也是活动不断,也坚持每周两节体育课;学生基本不刷题、不补课、不熬夜,多年来升学率相当高,2017年一本上线率高达81%。

  秘诀是什么?这就是学校推行多年的“生本课堂”。燕立国当校长后,在全校推广“生本课堂”,激发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本能,让学生对读书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必需。

  记者现场听了高三的两节课,吴佳敏老师的政治课和张玉美老师的语文课,两人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学生精力非常集中,跟着题目和问题思考,抢着举手发言……“科学的课堂不是满堂灌。”学校副校长陈淑平说,“生本课堂”就是把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总结归纳权4种权利还给学生。

  “我们从来不补课,因为课堂效率真的好”“作息表全校统一,十几年不变”……记者找了20多名学生座谈,大家七嘴八舌地夸赞自己的学校。

  抓课堂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关注后进生。在桃源一中,这样的学生叫“后劲生”,学校规定,“后劲生”享有谈话、排座位、辅导、作业批改“四优先”,对班级考核,是“以班上的后25%学生成绩及表现为评价标准”。学生谭思敏,高一时成绩一度严重下滑,掉到1238名,倒数。谭思敏享受了“四优先”,教师多次找她谈话,帮助分析原因查找问题,高二时她又渐渐赶上来了。

  抓课堂还包括体育课和活动课。桃源一中是全封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每天的跑操、大课间坚持不辍。十几年了,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学校会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徒步到桃花源,往返30多公里。(记者 李伦娥)

(责任编辑: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