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农掌门”科技扶贫搭建农民致富新平台

2019-10-14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收藏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党组统一安排部署,2013年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陕西省蒲城县。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特色学科和智力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当地西甜瓜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研发了“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凭借“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帮扶模式,“农掌门”高效打通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顺利帮助蒲城县13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极大增强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了享誉全国的科技惠农服务品牌。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蒲城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下辖15镇2个街道,275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农业人口67.8万人,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贫困村119个,2018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50户46834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西甜瓜产业是蒲城县传统优势产业,2019年全县西甜瓜种植总面积17万亩,总产量50万吨以上,“蒲城西瓜”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然而,蒲城县西甜瓜产业因智慧化程度低、附加值低,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微薄,落后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蒲城县的经济发展。

  科技扶贫一直是学校十分关注的命题。“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借用高科技手段,搞清楚这几个贫困农户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把准了精准扶贫的“脉”。为了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贫困农户与市场、贫困农户与专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当地贫困农户快速找到可靠的“帮手和出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志镜教授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密结合蒲城县西甜瓜产业发展需求,深入贫困县扶贫一线,历经数日奋战,终于搭建起了作为农业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和发展订单农业的科技惠农服务之桥——“农掌门”。2015年11月,在第22届“杨凌农高会”上,作为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科技惠农平台“农掌门”正式发布并上线运营。

图1 “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发布会

  (二)项目介绍。“农掌门”是集农业专家与农民远程“零距离、面对面”咨询服务、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病虫害分析与灾情测报,以及线下配合服务O2O为一体的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整合农业专家、涉农专利、技术服务等相关数据400多万条,分为用户端和专家端,已开发有三个版本的免费用户端,包含科技大讲堂、病虫害诊堂、种养技术咨询、行业资讯和电子商务等五个板块。它可以及时播报农业资讯,根据生产季节发布相关科技讲座视频,通过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农科所等科研院校的24名农业专家教授和农艺师,为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朋友提供丰富的种养植技术服务,随时接受群众咨询,为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专家教授架起一座科技桥梁,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零距离,面对面服务”。

  “农掌门”平台还集成了“慧农商城”电子交易系统和全国各县未来15天的天气预报系统,将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由传统的线下交易方式转变为方便快捷且种类繁多的电商营销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农资购销服务窗口和指导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

图2 “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电脑端、手机端界面

  二、项目实施进展

  五年里,刘志镜教授团队40多名专家深入蒲城县田间地头实地调研考察70余次,多次走访对接蒲城县农业设施服务局、科技局以及农户,精心设计并不断更新升级“农掌门”平台,围绕“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主导,以打造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目标,以农业专家为支撑,以多领域专家融合为纽带,以农业产品全产业链服务为主线,以品牌战略为商业价值推广”的全新扶贫思路,探索创建了“高校+政府+县域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产品经销商(网红、微商、抖音)”的“七位一体”产业助推扶贫运行模式,通过资源汇聚与整合,建立开放式帮扶体系,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帮助更多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

  (一)精准对接需求,量身打造平台。针对蒲城县西甜瓜产业智慧化程度低、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发展痛点,刘志镜教授科研团队深入蒲城产业一线,分析蒲城县贫困人口的类型,查找贫困产生的原因,围绕农民最关心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三个核心问题,将精准扶贫、“互联网+”与智慧农业相结合,研发部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掌门”科技惠农平台,平台是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的新型农技服务平台软件。在功能上,它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的种养植技术服务、病虫害远程互动诊断和农业大棚种植可视化监控等。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病虫害地理位置分布与灾情漂移趋势,实现了农业病虫灾害预警,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平台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专家服务量化评估体系,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监管。通过平台,一个普通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省级知名的农业专家教授,专家教授可以远距离服务农民。“农掌门”打破了传统的专家归属体制,实现了专家的跨体制服务。

图3 刘志镜教授科研团队深入一线,实地对接需求

  (二)建立示范基地,助力产研融合。学校依托“农掌门”科技惠农平台,按照“一围绕(围绕服务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专门(专门专家团队、专门运营场所、专门运行保障资金)、一稳定(长年稳定发挥作用)”的建设标准,于2017年12月正式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农掌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组建了以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为主体的基地专家工作站,每年固定投入1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查显友、校长杨宗凯、副校长蒋舜浩多次深入基地,指导基地建设。基地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工业云、国家(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等已经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图4 校党委书记查显友指导基地建设



图5 校长杨宗凯、副校长蒋舜浩指导基地建设

  基地重点围绕开展扶贫平台的研发,目前已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跨学科集成攻关研发团队,针对重点帮扶产业,开展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联手打造“农掌门”科技扶贫品牌,实现价值再造,以品牌为旗帜带动整体产业发展。2019年“农掌门”基地实验新品种西甜瓜460余种,属国内首创,也是一地实验460种异地瓜种成功的世界首例,2019全国西甜瓜岗位专家品鉴与技术交流会也在蒲城举行。“农掌门”瓜王大赛在陕西、山东等地举行,通过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观看农民达300万人。农掌门已经在西甜瓜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其产品现已成为西甜瓜领域全国著名品牌。在“农掌门”的助推下,蒲城县西甜瓜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图6 基地举办2019年蒲城瓜王大赛


图7刘志镜教授分享科技扶贫体会

  (三)加强辐射带动,提升经济效益。“农掌门”平台立足蒲城县,从西甜瓜单一产业做起,为蒲城县脱贫工作做出了贡献,培育发展出一批专业知识较强的农户,逐步扩展,稳步提升蒲城县域农业生产效率与水平。发布至今,“农掌门”平台逐步成熟,具备了走出蒲城,辐射全国,并且具有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全领域的实力。农掌门通过自己分布在全国11个西甜瓜试验示范基地,经过优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湿度、土壤环境等条件下新品种,然后推荐给西甜瓜种植农户,这样值得化解了农民担心的种子优良的担心,解决了农民种什么的问题,农民们深有感触地说“要发家、种西瓜”。

  “农掌门”积极拓展推广,立足蒲城,辐射全国,建立酥梨、苹果、瓜菜等扶贫实验基地11个,西甜瓜种植、新品推广等技术服务辐射云南、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东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及老挝、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及俄罗斯地区,咨询人数达到10余万次,在精准脱贫、农民科学种植、县域经济发展等领域效果显著。

  2018年8月,“农掌门”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汇”节目,当场获社会融资1000万元人民币,“农掌门”品牌一夜形成,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图8 农掌门发展足迹


图9农掌门参加央视《创业英雄汇》现场

  (四)打造电商扶贫模式,助力消费扶贫。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学校科技扶贫专家团队积极打通上下游,供、求群体两手抓,积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打造电商扶贫模式,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学校先后投入30万元在蒲城县兴镇、紫荆街道办以及洛滨镇建设3个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基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电商从业者,定期组织举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蒲城县电子商务特色产业扶贫培训班”,邀请学校计算机相关领域教授、京东西北地区运营负责人以及我校优秀创新创业代表“小满良仓”创始人张旺团队等作为讲师讲授电商实操相关课程,累计培训学员千余名。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京东商城“中国蒲城扶贫特产馆”建设,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

图10 学校深入蒲城乡镇开展蒲城县电子商务特色产业扶贫培训班

  (五)扶贫成果再扶贫,提升社会效益。“农掌门”已经成为学校与蒲城县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扶贫品牌,也是蒲城县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在西甜瓜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历时五年建设发展,“农掌门”积攒了丰富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多方面的经验,极具推广价值。为此,学校党委抓住要点,总结经验,创新实施“扶贫成果再扶贫”理念,将农掌门的经验推广到学校承担的另一扶贫点国家深度贫困县陕西省白河县。

  陕西省白河县据西安市350多公里,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部,秦巴山区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是陕西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学校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山区一线,观看企业产品生产线、了解产品的特点、通过座谈了解制约企业发展核心问题所在,掌握企业希望给与帮扶的要点以及制约县域企业,特别是贫困县县域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学校专家团队针对企业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实施一对一的帮扶,解决企业的痛点和难点,重点在如何拉伸产品链,网络化产品的点位与产品包装等几个方面开展帮扶,2018年12月,学校正式在白河县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白河县“农掌门”木瓜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依托“农掌门”原有平台以及运营经验,促进白河县木瓜产业的发展。

图11 学校白河县“农掌门”示范基地


图12 学校专家调研白河县基地建设

  三、主要成效及特点

  “农掌门”平台于2015年8月设计完成并试运营,11月5日正式上线运营,经过近5年的运营,平台下载次数达到53000多次,已为用户解决农业生产问题100000多个,对县内1300户种植贫困户精准跟踪指导“保姆式”“手把手”服务,直接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农掌门”平台先后取得7项软件著作权。“农掌门”已被陕西省列为“秦云工程”“农业云”建设内容,“农掌门”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系统研发与推广项目获得了2017年陕西省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度蒲城县科学技术特等奖。

图13 中、省媒体报道农掌门平台典型示范作用

  由于平台惠农实效显著,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陕西卫视、西安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农掌门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帮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企业变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县域扶贫企业典型。其主要经验如下:

  (一)大胆创新,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农掌门”科技惠农服务应用平台体现了三方面的创新:一是定点扶贫理念模式的创新。作为一款农业生产辅助应用的“农掌门”平台,开创了移动端应用辅助农业生产的先河,成为了智慧农业、科技农业领域的领导者。它开创了农业专家与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广大农户的远程交流新模式,并通过大数据方式对资源进行记录和整合,利用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更简易便捷的新方式。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在定点扶贫机制下,创建具有科技扶贫自身造血功能的“农业科技推广公益服务+微利商业服务”新模式,开辟了农副产品种、产、销一体的互联网商业新格局。三是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量化考核并溯源扶贫农业专家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这个平台最大的创新之一。“农掌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专家服务量化评估体系,使专家的服务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监管,打破了传统的专家归属体制,实现了专家的跨体制服务,为应用此软件的贫困农户们带来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技术保障,助力蒲城县西甜瓜产业智慧化发展。

  (二)精准把脉,打造最接地气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在农村,农民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即“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产业扶贫就是要顺着这个“脉”,精准把脉、精细化研究,精细化推进,才能解决扶贫的关键难题。“农掌门”新服务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是通过专家指导、新品种选育以及市场动态分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农民种植品种收益,有效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二是通过咨询技术服务通过“零距离、面对面”的远程专家服务,解决了“怎么种”的问题。三是电商服务平台将农户手中的产品及时推送到市场,解决了“卖给谁”的问题。四是大数据统计服务平台可以掌控相关农产品生产一线数据和市场动态。

  四、下一步推广考虑

  “农掌门”科技惠农服务应用平台是高校教师学科团队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参与扶贫的结晶,已经成功在蒲城县西甜瓜产业得到了验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蒲城县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帮助蒲城县于2019年5月8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下一步,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尽最大努力实现“扶贫成果再扶贫”,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复制到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县及相关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学校将继续以必胜的信心,坚决如期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不断完善“农掌门”科技惠农服务平台,使其持续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区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农户走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