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消费扶贫多措并举,产业振兴组合发力

——成都理工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2019-10-14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收藏

  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消费扶贫为手段,以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瞄准短板,多措并举,组合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产业帮扶成效。

  一、基本情况

  学校定点帮扶的阿坝州黑水县与宜宾市高县,均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产量大、品质优良,但是由于受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经营主体分散、交通制约、当地市场需求小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大多收益低微,甚至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农户亏损的局面。

  学校派驻当地的扶贫干部与专家教授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为两县定点帮扶村(指高县庆符镇丛木村、苽芦村,黑水县晴朗乡二牛奶村,下同)确定了“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优先,旅游跟进”的总体方针,明确了“以消费扶贫为手段,以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并规划设计了“消费扶贫保收益、规划设计作引领、培训指导育根基、协调对接拓市场、农业优先带旅游”的具体帮扶路径。总体方针、发展思路与具体路径确定后,学校党委迅速召开专题常委会进行安排部署,开出任务单,列出时间表,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各项工作随之有序展开。

  (一)消费扶贫,多措并举。为充分发挥学校师生这一稳定消费市场的潜力,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购代捐活动。2017年5月,高县农副产品免入场费进入学校超市,并设立精准扶贫专柜。同年12月,学校举办“黑水县黑山羊美食文化节”,短短一周销售额达21 万元;2018年3月,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分别与两县签订“农副产品定点采购协议”,学生食堂开始定点采购两地农副产品(定点帮扶村负责供货)。9月,学生食堂开辟“精准扶贫特色窗口”,专门售卖使用两县农副产品加工的菜品。10月,学校家属区农贸市场腾出50平米摊位(免两年租金)开设“黑水、高县农副产品实体店”,并在校园电商平台同步上线“精准扶贫专柜”。同时,学校工会在两县定点帮扶村采购价值50万元的农副产品。12月,学校联手高县、黑水县等5个贫困县,隆重举办“成都理工大学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短短3天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图1 农副产品定点采购签约仪式图 图2精准扶贫特色窗口

图2 精准扶贫特色窗口

图3 两县农副产品校园实体店

  (二)规划设计,凸显特色。针对两县定点帮扶村农业及乡村旅游资源散乱无序的状况,学校整合产业规划、乡村旅游等领域专家以整体打造、凸显特色为原则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当地产业有序发展。专家们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确定了定点帮扶村的农业主导产品,即高县庆符镇丛木村、苽芦村重点发展蔬菜、鸡鸭及地方特色小吃等产品,黑水县晴朗乡二牛奶村重点发展高原生态蔬菜、藏香猪、中蜂蜜等产品,并详细拟定了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策略等。这些主导产品也成为学校消费扶贫的主要选择对象。

图4 丛木村乡村旅游规划座谈会

图5 农业资源调研

  另外,学校根据人才优势和两县需求,积极组建相关专业团队为定点帮扶村项目实施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如2018年为高县丛木村农产品电商项目专门组建了电子商务帮扶团队、农产品营销策划团队。同时,学校也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互联网+”比赛等以两县脱贫攻坚为主题进行策划设计,如黑水“香猪花海”农创项目部分策划建议已经被当地采纳。

  (三)技术培训,培育根基。为提升两地农副产品的质量与生产专业化程度,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指导与培训。一方面,委托专家对农副产品的培育生产、疾病防治、加工储存等技术进行现场讲授、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为两地赠送便携式农残检测设备,并进行农残检测技术培训。另外,学校还委派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领域专家到现场进行农副产品销售指导与培训。

 

图6 捐赠农副产品检测设备

图7 农残检测技术培训

  为给两地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学校后勤服务集团针对两县定点帮扶村有餐饮从业意向的劳动力开展带薪厨艺培训,每期培训3个月,月薪3000元,期满可选择留校或回乡就业,对回乡就业者提供无偿的后续技术支持。

  (四)对接市场,壮大产业。学校深刻认识到,消费扶贫只能在产业起步阶段发挥扶持培育作用,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向市场。因此,学校在消费扶贫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帮扶村产业走向市场。一方面,通过校园实体店、校园电商平台、精准扶贫特色窗口、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等平台,向广大师生积极宣传,提升两县农副产品知名度,同时,通过师生对产品的消费体验,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为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改进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四川省高校后勤农副产品采购联盟大力推介两县农副产品,同时积极联系餐饮企业及超市,帮助构建市场销售网络,全面接受市场检验,并根据市场反馈指导两地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策略,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图8 2018年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

图9 人民网报道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

  二、实施进展

  通过多形式联合发力,学校消费扶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5月至今,学校超市销售两县农副产品60万元。2018年,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定点采购两县农副产品110余万元,2019年将完成定点采购任务300万元。2018年,工会采购两县农副产品50万元,2019年拟继续采购50万元。2018年9月至今,学校食堂“精准扶贫特色窗口”针对两县农副产品开发9个系列60个菜品,销售价值达 110万元。2018年10月至今,校园实体店线上线下销售两县农副产品60余万元。

  有了学校多形式消费扶贫这个稳定的托底支撑,两县定点帮扶村吃了“定心丸”,对发展产业充满信心。为巩固产业发展基础,2018年10月以来,学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40万元在定点帮扶村因地制宜指导建成了“成都理工大学学生食堂蔬菜供应丛木村基地”、“高县枞沐特色小吃加工厂”、“黑水县晴朗乡生态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等项目。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学生食堂蔬菜供应丛木村基地占地30余亩,以种植莲花白、青椒为主,年产蔬菜20余万公斤,为20余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务工收入;高县枞沐特色小吃加工厂规划设计与管理完全符合标准化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年产量达50余万个叶儿粑/黄粑,为10余个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黑水县晴朗乡生态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占地120亩,目前已经录制莲花白、莴笋种植技术培训视频,并现场培训60余人,用工600余人次。

图10 黑水县晴朗乡生态蔬菜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图11 学生食堂蔬菜供应丛木村基地

  同时,在消费扶贫带动下,学校与当地政府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与种养殖大户,积极构建“基地+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散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二牛奶村引进了四川康鑫农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建成藏香猪养殖基地和生态果蔬种植基地,其中藏香猪养殖基地年出栏2000头,远销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并与成都金苹果幼儿园签订直供协议,为26家金苹果幼儿园供应藏香猪肉;生态果蔬种植基地流转土地80余亩,种植核桃、樱桃、苹果、草莓、青椒、番茄等,其中草莓、青椒、番茄已顺利进入成都市场,预计2019年为贫困户增收10万元。另外,二牛奶村农户兰卡扎西在学校订单采购支持下,养殖中蜂150群,成为中蜂养殖大户,并带动周边农户开始养殖中蜂。

  在产业发展指导方面,学校专家为高县庆符镇编制完成了《丛木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苽芦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为黑水县晴朗乡编制完成了《康鑫猪乐纪休闲农场旅游总体规划》。按照上述规划,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已经落地,其中高县庆符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顺利运营,效益明显。

图12 二牛奶村康鑫猪乐纪休闲农场旅游总体规划

图13 丛木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

  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已经成功举办“带薪厨艺培训”两期,培训两县学员20余人,目前已有12人顺利考取厨师职业资格证书,3人选择留岗工作,其余回乡从事餐饮工作或自己创业。

  三、主要特点

  学校在消费扶贫带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在实施消费扶贫之前就厘清了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关系,即消费扶贫为手段,产业振兴为目标。同时,根据定点帮扶村的产业资源禀赋、发展短板、市场需求、学校优势等,科学拟定了“消费扶贫保收益、规划设计作引领、培训指导育根基、协调对接拓市场、农业优先带旅游”的具体实现路径。并且,围绕精准扶贫,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鼓励师生将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实现精准扶贫与高等教育的互促共赢。上述举措为科学开展消费扶贫、稳步推进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消费扶贫形式多样,参与主体广泛。充分挖掘学校消费潜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出系列消费扶贫“组合拳”,形成了以学生食堂定点采购为主体,校园超市扶贫专柜、校园实体店、精准扶贫特色窗口、学校电商平台精准扶贫专柜、精准扶贫美食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消费扶贫格局。形式的多样化,消费的便捷性,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学生、教职工及其家属、周边居民都成为学校消费扶贫的参与者。

  (三)综合运用多种扶贫手段,组合发力。学校盯紧帮扶目标,瞄准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综合运用消费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扶贫手段,灵活设计实施方式,动态调整,组合发力,确保了帮扶的精准、连续、效率及效果。

  四、成效经验

  经过学校及两县政府、定点帮扶村的共同努力,消费扶贫带动下的产业帮扶成效显著,已经助推三个定点帮扶村实现高质量脱贫。目前,长期困扰定点帮扶村的农产品销售难、丰产不丰收等难题已经彻底解决;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村集体、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散户等主体之间已经建立稳定、有效、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与农户人均年收入均进入所在县域前列。其中丛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1万元迅速提升到2018年的10万元,一跃成为高县集体经济创收“明星村”。就经验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消费扶贫紧紧围绕产业帮扶。实施消费扶贫之前,已经委派驻村干部和相关专家对两地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品质、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并规划了主导产业与主要产品。在此基础上,选定了消费扶贫的主要产品。因此,学校形式众多的消费扶贫并非仅仅局限于购买两地农副产品,为当地群众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而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着眼于对产业的培育和拉动。

  (二)产业帮扶环环相扣。在产业帮扶过程中,从选择产业、培育产业,到提升产业、壮大产业,各个阶段学校都精准发力,及时予以针对性帮扶。在产业选择阶段,学校驻村干部和相关专家在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选定了主导产业;在产业培育阶段,学校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扶贫,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托底支撑;在产业提升阶段,为保证产品质量与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打造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学校及时开展了多项技术指导与培训。在产业壮大阶段,学校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稳步推动两县农副产品从校园到市场的过渡和衔接,并结合市场试水经验,指导两地及时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三)着力培育“造血”功能。不论是消费扶贫,还是产业扶贫,学校始终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培育“造血”功能作为核心。一方面,除了过年过节赠送少量慰问品外,学校通过购买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代替了以往直接捐钱捐物的方式,以此激发他们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与决心。另一方面,针对性开展劳动及服务技能培训,有效提升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以及脱贫致富的信心。

  五、下一步推广实施方略

  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两县短板与需求,在现有帮扶成果基础上,完善帮扶措施,夯实责任,创新举措,让更多的群众成为受益者。

  (一)积极发挥校友力量,扩大产业扶贫成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将广大校友作为学校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扩大产业扶贫成果。一方面,借助校友力量,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有序扩大消费扶贫范围,争取让更多的群众获益。另一方面,向广大校友企业家宣传推介两县,组织到实地考察,鼓励校友企业家围绕主导产业,在定点帮扶村及全县范围投资兴业。

  (二)建设现代农业集群,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一方面,帮助定点帮扶村及周边区域实施传统种养殖产品提质增效计划,科学布局优质种养殖基地,推广使用前沿农业科技成果,形成以定点帮扶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集群。另一方面,协调引进知名高端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力度,打造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让更多农民成为受益者。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协调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以“香猪花海”为主题,以二牛奶村为核心,对黑水县晴朗乡及周边区域的藏香猪、荞麦等农特产品进行农业创意策划与设计,打造“高原藏区农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山水田园、五彩花园、飘香果园、宜居家园、醉美乐园”为主题,以高县庆符镇丛木村、苽芦村为核心,整合周边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川南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责任编辑: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