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稻虾共作”托起脱贫致富梦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产业扶贫纪实

2019-10-14 来源: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收藏

  2017年4月,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绕山贫困村,选派并组建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基本情况

  绕山村位于舒城县县城西南郊、干汊河镇西北部,距城关5公里、镇政府2公里,东与新陶村、南与龙山村相邻,西与大院村、北与柏林乡接壤,面积2平方公里,地形属于岗区,耕地面积2300亩,水面约500亩,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农作物为主。该村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没有风景名胜,没有工商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村集体经济还存在一定量的负债,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14年被确定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进驻以后,扶贫工作队加强扶贫理论学习,进村入户,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他们致贫原因。经过一段时间深入走访细致了解后,发现该村贫困症结。工作队认为产业扶贫是“村出列、户脱贫”的工作重点,是拔掉绕山村穷根的关键,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点,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金钥匙。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如何把扶贫方式从“输血”变为“造血”,充分调动他们自力更生的积极性。结合绕山村实际,因地制宜,我们力求找准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

  绕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尤其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北有杭北干渠、南有两支渠,渠道交汇,村内沟壑纵横,水塘星罗棋布。鉴于这一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深入思考研究,多次与村两委商讨,谋划村里发展,怎样利用村内条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2017年下半年,我们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后到安徽肥西县、霍邱县、全椒县、和县、宣城市郊及江苏盱眙等地水产养殖和大棚蔬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集众议、聚民智,确定把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作为绕山村脱贫致富项目。这也是针对近年来,农村劳动人工成本较高、农资价格上涨、水稻价格下跌等不利传统农业生产,进行有效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尝试,以此来促进农业提效增收,推动农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二、实施进展

  “稻虾共作”特色产业符合国家扶贫政策,《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产业发展的通知》(皖农办〔2017〕51号)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六政办〔2016〕16号)文件明确表示,贫困地区要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专业村,支持水面较多的贫困村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并优先安排项目扶持资金。根据文件精神,结合绕山村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绕山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2018-2020年)》和《绕山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年)》,把“虾稻共作”产业纳入规划中,着力打造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017年,绕山村还积极向舒城县产业就业扶贫指挥部办公室申报了《绕山村发展龙虾特色养殖“一村一品”扶贫项目》,邀请市县农业、水利、水产、林业等相关专家到村现场交流、指导,编制出《绕上村发展“龙虾养殖”特色产业“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把它作为该村发展“稻虾共作”特色产业的总纲领。“稻虾共作”产业实施后得到了安徽省省直机关工委、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舒城县和干汊河镇大力扶持和帮助。

  按照《绕上村发展“龙虾养殖”特色产业“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准备通过三年左右(2017—2020年)时间,分二期进行开发,把养殖基地建设成为集特色龙虾、有机水稻,水产养殖、花卉培育、风景苗木栽培、水果种植、垂钓、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800亩综合性扶贫产业基地。基地采取对外公开招租,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联动发展”模式,承租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监管指导。

  2017年10月,绕山村稻虾养殖基地开始动工建设,一期流转开发了200亩土地,通过扶贫项目和单位帮扶,投入约120万元扶贫资金,对基地内的沟、渠、路、灯、监控、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清淤和深挖4口40亩水塘,改造平整80亩水田,整治一座荒丘陵。2018年春天,基地投入使用,先后投放龙虾48万尾、鱼苗8000尾,种植有机水稻60多亩,栽培桃树、香椿、金桂和冬青等树苗3000棵,并在基地内建成扶贫就业车间,吸纳用工解决32名贫困户就业。2018年,养殖基地的“虾、稻”等喜获丰收,全年共捕获小龙虾1500公斤,均价每斤25元,由于小龙虾品质优良高峰时每斤卖到38元,龙虾获得收入8万多元;2018年秋季,基地收获3万多斤有机稻,加工成大米每斤买到8元,水稻产值达到25万元。并且,该村30多位贫困户从基地获利8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

  近年来,由于水稻价格不断下滑,土地租金和农资却是不断上涨,土地流转少人问津,2019年甚至流转土地的大户找到村里要求土地退包。扶贫工作队因势而动,抓住契机,和村两委研究,决定今年土地流转租金不降而升,再流转了600亩土地来扩增养殖基地,这一方面解决了农户土地租不出去的问题,又按规划扩大了稻虾养殖扶贫基地。我们把基地建设同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利用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的优势,着力扶持打造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一片水稻、一沟龙虾、一地两用、一水两养。” 在这盛夏,当我们走进绕山村龙虾养殖基地时,连片的稻田和虾塘相互交织,绿绿葱葱、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工人们放虾捕虾、喂料除杂、一派繁忙景象。如今,养殖基地每天都能捕捞出小龙虾300多斤,有4000多元进账,到了秋季有机稻收入,预计今年基地总产值可超过百万元,贫困户和村集体都能从中大大受益,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三、主要特点

  1、投资小,见效快。绕山村位于万佛湖水源上游,水源充足,小龙虾靠吃稻田中消耗肥料的杂草为生,成活率极高。一只龙虾能产大概200多个卵,只需半年养殖期就可多次捕捞,“抓大放小”,3年内无需再投虾苗,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2、上稻下虾,稻虾互补。走进稻虾养殖基地,只见一块块“回”字形的池塘,中间位置刚种上绿油油的水稻,四周洼地放养的小龙虾。小龙虾在田间爬动松土,使得稻田土质不易板结,防止水稻根茎腐烂;新陈代谢排出的粪便又能对稻田起保肥、增肥的效果,真正达到了 “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效果。

  3、改善水土,增值生态。“稻虾共作”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剂,是一种‘种有机稻、养生态虾’的种养模式,在收获小龙虾的同时水稻品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生物肥,互依互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4、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稻虾共作”有力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效地整合激活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四、成效经验

  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发展得到省、市、县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肯定,2019年6月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到舒城县干汊河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绕山村发展“稻虾种养”产业,2017年6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原省直机关工委书记钱桂仑深入绕山村指导稻虾养殖扶贫基地规划建设,2019年1月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朱斌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指导产业发展,2018 年2月六安市委常务、宣传部长韩军到村调研座谈产业发展。两年多期间,省直机关工委领导和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都先后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同时,舒城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副书记、政协主席、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分管扶贫副县长以及县农委、水产局、水利局、林业局和扶贫办等领导在不同时间都来过绕山村稻虾养殖扶贫基地,调研指导建设,给予高度的认可,提出明确要求。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下,成为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的典范,今年5月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人大、政协联合考察组实地参观察看养殖基地,6月安徽省直单位所属高职院校定点扶贫工作培训班人员赴稻虾养殖扶贫基地观摩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绕山村产业扶贫卓有成效,值得学习和借鉴。省、市、县主流媒体也报道了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发展,以“稻虾共作”为主题的《绕山逐梦》视频在安徽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省属和中央驻皖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图片和微视频展演中获奖,《皖西日报》和舒城政府网和舒城县广播电视台追踪报道“绕山村稻虾共作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扶贫基地由绕山村安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承租,正在积极推进扩大生产,起着巨大示范效应。

  1、社会效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到、贫困户参与,发挥以“稻虾共作”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扶贫产业基地示范,辐射周边贫困村,带动村民参与稻虾养殖。干汊河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稻虾共作”产业发展,决定对贫困户发展稻虾共作每亩补助500元,今年绕山村共流转800亩土地用来稻虾养殖,带动大户养殖生产,大堰村民组陶国明流转180亩土地、鲍湾村民组邓长稳流转100亩土地、油坊村民组贫困户梅发堂承包8亩水塘,都用来养殖龙虾,并且全镇已有稻虾共作涉及6个村约2000亩,预计亩产均能增收650元。

  2、经济效益。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通过三期扶持开发,建成后的以“稻虾共作”特色产业为龙头的综合性扶贫基地,到2020年尽可能使全村2300亩土地流转过来,进行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稻虾共作”养殖,能充分发挥稻虾特色产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村集体经济收入可逐年稳定增长,全村群众都能从稻虾养殖产业中获益,从而彻底地解决了绕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和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实现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近三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绕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扶贫与开发相结合,以发展“稻虾共作”特色产业为重点,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4万元,通过省第三方评估,实现“村出列”目标,2018年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达到16.4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可达到30万元左右,2020年绕山村完全可以摘掉“贫穷帽子”,实现同全国人民一道走进小康。目前,绕山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自来水入户,农网改造升级,水泥道路通到自然村庄,部分主干路得到了亮化、绿化、净化,灌溉排涝沟渠进行石板加固硬化,改、扩、挖近十口当家塘,公共人居环境得以整治,垃圾入桶回收,农村改厕稳步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提升,扩建了村级党群活动中心,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电商服务站、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相继投入使用,新建了村级文化健身广场,加强了村级小学、卫生室软硬件建设,广播电视、宽带信息化覆盖全村,新农合医保、社保和银龄安康等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在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昔日贫困的绕山村正阔步变成一个富饶、绿色、文明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