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3年5月,重医附二院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先后与奉节、巫山、石柱、巫溪、彭水、秀山县6家县医院和1家民营医院(黔江民族分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至今已建成1+7医联体集团。以“输出管理、输出理念、输出技术”为切入点,着重加强医联体各成员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医联体同质化目标。经过6年的帮扶指导,各成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均创建为二甲医院或通过市卫健委二甲医院复评,并全力以赴为创建三级医院做准备;门诊总诊疗人次数、住院患者人次数、总手术量及可确保收治的病种数逐年稳步上升,床位使用率均达达到满负荷运转,实现了政府、医院和百姓三满意。
一、主要做法
2013年5月至今,重医附二院大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先后与位于渝东北、渝东南偏远地区“看病难”问题非常突出的全国贫困县、三峡库区移民县奉节、巫山、石柱、巫溪、彭水和革命老区秀山县的6家县医院和1家民营医院(黔江民族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至今已建成1+7医联体集团,覆盖重庆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区县乡镇卫生院148家,康复及护理机构4家。
重医附二院医联体建设均通过当地县委县政府引导,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以“资产归属不变、独立法人不变、医院性质和功能不变、财政拨款渠道和标准不变、职工身份及待遇不变”为前提,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保留县医院原有名称不变,同时挂牌重医附二院××分院,在经营管理(软件建设)方面提供帮扶指导。各成员医院每年提供3-5个科室帮扶需求清单,重医附二院根据需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派出1+3医疗团队,派遣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专家担任业务副院长,为期1年;派遣3名左右学科骨干作为常驻专家,为期3-6个月。驻点专家与院本部同步作息,实行每周五天、法定节假日休息工作制。各成员医院根据专家专长进行职务任命,担任院长助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发挥带头作用。以“输出管理、输出理念、输出技术”为切入点,着重加强医联体各成员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医联体同质化目标。
二、主要成效
(一)全方位精准发力,帮助提升各成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1.根本转变职工观念,齐心协力谋发展。重医附二院医联体各成员医院均地处重庆市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医院工作氛围不浓,缺乏科学管理、学科发展和竞争意识。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宣传动员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及医务人员从职业道德、理想信念、危机意识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思维模式和服务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凝聚力;同时下派专家团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开展“基层医师大讲堂”、“医学人才提升计划”研究生班、医联体联合双选会等活动,激发竞争活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得各成员医院整体工作氛围及职工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2.加强内涵建设,医院管理逐步规范化,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同质化。按照国家卫健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通过全面植入重医附二院的管理文化、绩效管理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起院科两级质控小组,完善了医疗制度和流程,规范了诊疗标准。通过开展医疗、医技、护理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具逐步得以落实,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提升核心技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针对各成员医院医疗基础薄弱,新技术、新业务处于相对空白的现状,重医附二院通过制定学科整体帮扶策略,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培训基地、临床诊疗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其远程医疗中心作用,大力推进专科联盟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至今已成立包括呼吸内科、眼科、肝胆外科、妇产科、感染与肝病等15个专科联盟,覆盖基层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和三甲医院三级医疗网络。同时,以胸痛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提升疾病早期诊断和医疗救治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为各成员医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下派巫山县人民医院蹲点指导的胸心外科教授致力于提升该院胸心外科专业组技术水平,完成的手术种类涵盖了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脓胸,联合胸外伤等普、胸外科几乎所有疾病类别,且90%为巫山县首次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2013年5月至2018年,重医附二院派驻专家蹲点指导共389人次,开展和指导住院手术6100余台次,参与会诊7000余人次,教学查房3800余次,疑难、死亡病例讨论4900余次,举办学术讲座1800余场,专家门诊坐诊5900余天,免费接收固定期限进修人员346人,短期参观学习1800余人;帮助各成员医院新建临床专科18个,获批市级重点专科19个,获批市级特色专科17个,新开展适宜技术213个,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80个,新增科研课题121项,发表科研论文571篇,承办或协办区域性学术会议或培训280余次。
4.建立科研项目共享机制,使各成员医院享受到三甲医院科研平台带来的实惠。重医附二院出台了科研扶持计划,将适合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项目与医联体各成员医院实现共享,并利用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资金、智慧医院建设支持资金及院内自筹经费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医联体内部信息化平台建设。如由重医附二院梅浙川副院长为负责人、首席专家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区域医联体模式的国产创新诊疗设备应用示范项目,基于危重症的国产影像设备应用示范课题”,将各成员医院纳入该项目的应用示范点,通过国产创新诊疗设备在基层的应用试点,在医联体内建设远程超声、远程心电会诊平台,进而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手术转播等。
(二)等级医院建设取得实效,各成员医院综合管理及服务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6年的帮扶指导,使各成员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得到提升,均先后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或通过二甲医院复评,并不断向三级医院水平靠拢;门诊总诊疗人次数、住院患者人次数、总手术量逐年稳步上升,床位使用率实现满负荷运转,真正做到了当地政府、医院、百姓三满意。
重医附二院医联体建设,不仅为下派专家及青年骨干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同时还为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做出实效。这一双赢的举措,不仅是重医二院党委做实健康扶贫,努力探索解决偏远地区“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方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对实施“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