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首席专家张鸿教授曾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誉为“电商教授”。多年来,团队以电子商务为手段,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教育扶贫之路。深入丝绸之路沿线60余个市、县,实施电商精准帮扶;完成30多项市、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打造县域电商发展典型模式;举办或参与百余场电商扶贫培训;举办30多场高层次论坛和专题研讨会,致力于探索电商扶贫政产学研协同长效机制。电商扶贫成效显著,研究成果被多级政府部门采纳,帮扶人群2万余人次,直接或间接促进就业上千人,受到媒体80余次采访报道。
一、案例背景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2014年开始,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通过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形成造血机制。2015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教学团队2004年成功申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淘宝西安大学,开展电子商务培训;2008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获批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在此背景下,团队依托多年的积累,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辐射陕西,并一路向西,经过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走过丝绸之路沿线60余个市、区、县,开展电商扶贫、教育扶贫。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同地方合作,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团队承担各级政府电商相关项目60余项,包括30多个市、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编制。《面向云服务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获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的《尽快将电商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主导产业》《陕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几点建议》等被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采纳;编写的30多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被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采纳,对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团队部分成果被应用或采纳情况
(二)致力于实践探索,打造县域电商典型模式
聚焦涉农电商的研究与实践,立足陕西面向丝绸之路,为县域量身打造三种模式:山阳模式、照金模式和武功模式,助力电商精准扶贫,对丝绸之路上其他贫困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 山阳模式
陕西省山阳县地处秦岭腹地,立足大秦岭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搭建以逛集网为代表的自有电商平台,并积极与国内大型第三方平台合作,由政府和服务商共同承担并提供配套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和进城下乡互动,形成了 “自建平台+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拥有电子商务规模以上企业13家、农业企业138家,个人网店微店超过1100家,物流快递企业23家,电子商务交易额7.9亿元。
“山阳模式”得到陕西日报、凤凰网陕西频道等媒体的报道。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 照金模式
铜川照金结合中国电信在当地资源优势明显的特点,以“逛集网照金商城”为引领,融入电商带动“三产”融合的理念,带动区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形成了“政府+中国电信+逛集网+农产基地”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通过整合电信业务代理、电商服务站、信合金融便利店等现有资源,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跨界合作。建成“政府管理+逛集网平台+电信网络+服务实体站点+供货商+物流仓储”的跨行业合作的电子商务体系,实现跨界合作八大职能。实现农民四个不出村,即买卖不出村、办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最终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建美丽乡村,享美好生活,实现宽带进屋,商场到家,手机随手,交易随时”的目标。截止目前,已建成1个平台(照金商城)、1个研发基地、1个市级运营中心,7个乡镇级服务中心,20个村级服务站,1个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中心。目前,“照金商城”年交易量超过一千万元。
铜川“照金模式”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委员会颁发的“2016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奖”,发展案例被收录于2016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
3. 武功模式
2013年12月,为破解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推进武功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行销全国,武功县委、县政府抢抓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县情特征,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初显成效。农产品销售在2017年阿里平台县域电商排名全国第七强、增速位列全国第四位。
“武功2.0模式”是团队打造的武功电商二次腾飞计划,提出“买西北、卖全国、卖什么、造什么”,以电商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健康的电商生态的四个大圈:政策圈、产业圈、网商圈、服务圈。
武功模式成为全国县域电商八大模式之一,被确定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中华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省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电商扶贫培训
依托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优势,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个市县的电商人才培训工作。例如,举办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数字电商游学班、陕北农村电子商务高级研修班、宜君电子商务骨干培训班等,并实地奔赴贫困地区进行帮扶,服务人群达2万多人次。
(四)继承田野调查传统,实施电商精准帮扶
“只有深入实际进行走访才能掌握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只有脚踏真实的乡村土地,深入草根基层,才能获得大量鲜活的数据和经验,获得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学术来源。”张鸿教授如是说。多年来,张鸿教授带领西邮电商教学团队奔波于丝绸之路沿线60余个区、县的田间地头,对基层政府、农民及电商从业者进行精准帮扶。
在新疆皮山,团队深入考察皮山县4个乡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授课在村,送智在村,研讨在村。在学校设立皮山县农产品电商扶贫专柜,助推皮山农产品上行。
在陕西临潼,马额镇苹果因为不够甜而出现滞销问题,张鸿教授在马额镇一待就是三天,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他提出既然甜度不够,那就主打糖尿病患者适宜食用的苹果销售,很快解决了马额镇的苹果滞销问题,为当地果农带来一笔高于预期的收入。
在陕西宜川,残疾人付凡平壶口酥梨严重滞销,团队成员带领MBA学员30多人奔赴宜川县进行帮扶。从线上线下渠道建设、品牌塑造、营销策略等方面为企业提出对策建议,并在学院发起公益助农捐购活动,通过微信、微博、微店等方式帮助推广宣传。
(五)举办电商论坛,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
举办各类电商论坛及研讨会,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关注电商的发展。2016年承办了由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 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主题研讨会;与宝鸡市商务局共同承办首届中国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电子商务高峰论坛。2017年举办了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主办的国际ICT发展指标专题研讨会;2017、2018连续两年举办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邮电大学主办的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等。
三、主要成效
(一)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理论研究成果丰富
团队重视理论研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丰硕的研究成果支撑扶贫实践的开展。在《人民邮电报》等报纸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7部;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报送理论文章、决策咨询建议,《以电子商务新动能推进陕西追赶超越》被《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报》采纳,多篇研究报告被西安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采用做内部交流。
代表性理论文章
学术著作情况
(二)深入一线精准帮扶,实践扶贫效果显著
团队编写的30多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对当地的电子商务发展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力推进了县域电商的发展;在丝绸之路沿线开展电商讲座、培训百余次,服务人群2万余人次,极大提升了政府人员、电商企业、农户等的电商发展理念,营造了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的山阳模式、照金模式、武功模式为当地带来千万元电商平台交易量,直接或间接促进就业上千人。
(三)获多项奖励与荣誉,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团队首席专家张鸿教授被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商协会产业融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省小微电商智库首席专家等,曾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产教融合突出贡献个人奖、“改革开放40年•陕西省物流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誉为“电商教授”,提高了团队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团队多次受到政府批示与表彰。研究成果多次呈报省级政府部门,承担的各市、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张鸿教授曾向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等汇报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的情况。
张鸿教授向时任省长胡和平汇报电商精准扶贫研究成果
(四)媒体多方报道,思想舆论引导效果显著
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西部网》等媒体采访报道80余次。代表性媒体报道:《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1日头版头条报道《“电商教授”张鸿》;《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9月21日报道《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充满魅力——记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等。
团队在张鸿教授的带领下,在思想理论舆情分析方面,多次提出“电商精准扶贫”、“农村电商如何跨三关当引擎?”、“电子商务打造赶超动力”、“农村电子商务重塑农业产业链”等观点,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舆情分析与研判符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规律。在助推电商扶贫的重大节点、重要关头和重大问题上敢于亮剑,尤其打造了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三大模式,对陕西乃至丝绸之路沿线县域电商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主要经验
(一)观念先行,扶贫先扶智
扶贫先扶智,电商扶贫要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就必须发挥高校自身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不断地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依托本高校专业特色,为各级尤其是县级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增加专业知识,从而出台相关指导、扶持、培育、监管政策。
(二)做好团队建设,打造创新型智库
搭建团队,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团队首席专家张鸿教授,二级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核心成员要求必须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及研究经历。坚持按项目管理的方式组建“产学研”协同高水平团队,准确把握地区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关联关系,打造创新型智库,助力精准扶贫。
(三)继承田野调查传统,掌握鲜活的一手资料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继承我国早期一些著名社会学家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亲临其境,对丝绸之路沿线农村、农业、农民做全面了解。团队认为乡村研究和田野调查不能硬套现存的理论模式,建立中国农村研究的主体性意识很重要。只有脚踏真实的乡村土地,深入草根阶层,才能获得大量鲜活的经验和数据,获得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学术灵感。
五、推广价值
(一)发挥高校智库外脑作用,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
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在教育扶贫教育脱贫事业中大有可为。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应积极发挥智库外脑作用,广泛开展校地合作,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将先进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和科学技术输送到农村,努力培养电商人才,推动城乡人才流动。另一方面,科研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最可靠的数据和鲜活的研究案例,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念好农村电商“三字经”,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教育扶贫需要借助高校学科优势,强化贫困地区电商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平台运导、合作社牵导和农民跟导,建立健全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突出“三新”,既新经济、新动能、新电商,按照三产融合、三品协同、三化同步、三标提升等方式打造新电商,使农产品不但要卖完、要卖贵、更要卖对,走出一条具有人情浓、山水绿、农民富、农村美及县域强等特点的农村电商新路子,实现精准扶贫、精准“造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