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2014年开始帮扶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乡大库联村。大库联村位于兴和县城北50公里,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14700亩,林草地700亩,有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60户2135人,常住人口303户647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147人,其中已脱贫57户96人、未脱贫22户51人。
内蒙古医科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自治区帮扶工作有关要求及校党委研究制定的扶贫中长期规划,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以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为抓手,强化一线帮扶干部驻村理念,心系群众冷暖,真情帮扶济困,注重扶智扶志,全面落实帮扶责任,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内蒙古医科大学历届校党委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尤其是现任党委书记乌兰同志亲自分管扶贫,多次深入大库联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在扶贫资金、帮扶力度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派驻的工作队始终牢记党组织的重托,沉下心来,扑下身子,驻村驻心,履职尽职,恪守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发挥医疗优势,精准帮扶送实惠。
大库联村是全乡重点贫困村之一,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72户,占比91.1%,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内医大紧紧依托自身医疗技术优势,以医疗扶贫为切入点,大力支持大库联乡卫生院的运营,逐步建立起专家定期义诊、贫困户疾病转诊、当地医技人员到呼培训等医疗扶贫长效机制,让健康扶贫托起老百姓满满的幸福。
内医大先后为大库联乡卫生院捐赠了总价值约520万元的B超2台、X光机1台、视力检查设备、电脑、诊疗床、办公桌椅等,有力支持了卫生院的建设和运营。2015年至今,工作队共组织专家进村义诊7次,发放约3.8万元药品和宣传品,就诊群众达2700多人次。来村医疗专家义诊期间同时开展了疾病普查和公共卫生知识宣讲。每当义诊,附近村民就像赶集一样早早来到卫生院,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自治区一流医疗专家的精准治疗,感受党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
内医大连续两年组织大库联村部分干部群众到内医大附院无偿进行健康体检,开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内医大附院就诊“绿色通道”,贫困户到附院就诊免挂号费,优先安排做相关检查、诊疗,定额报销往返交通费,免收住院押金、减免部分住院医疗费用,真正解决了贫困户到三甲医院就医难就医贵的实际困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誉。2018年4月5日,《内蒙古日报》在头版发稿《大库联村收到“大红包”》,详细报道了为大库联村贫困户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的喜讯。
二、抓党建促脱贫,多措并举聚民心。
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大库联村级党建工作,投入14万元党建专项经费,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室桌椅,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安装了LED屏,制作了党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图版,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宽敞明亮,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阵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内医大派驻的工作队队长孙利军同志兼任村第一书记,始终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注重党建引领创新,扎实做好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党员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学习中为每位党员发放了专用笔记本、资料袋,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灵活运用好微信工作群等现代通讯手段,多次为各级包扶干部、贫困户和在村党员讲授专题党课,注重发挥好老党员的榜样力量,协同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018年“七•一”期间,由驻村工作队组织,大库联村党支部首次选派部分干部、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20余人开展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脱贫攻坚、砥砺前行”主题党日活动。在集宁战役纪念馆广场前,隆重表彰了10名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参观了集宁战役纪念馆,与察右中旗阿令朝村第一书记解良进行了座谈交流,到西水泉村参观电子商务、红萝卜交易市场运转情况,学习了察右后旗祥辉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实例。通过这次活动,开拓了村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村民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意识。贫困户翟有林激动地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出来学习,让我们这些贫困户增长了见识。党的政策就是好,咱们贫困户自己也要好好刨闹,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
2018年7月18日,举行了大库联村党支部多年来首次升国旗仪式,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当五星红旗象一团烈焰在蔚蓝的天空中高高飘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上空时,全场气氛庄严肃穆,深深唤起了党员群众心中的激情。
在国家第五个扶贫日到来之际,组织党员观看了视频报告《付华廷书记》,学习分享付华廷书记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的感人事迹,增强了大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新年伊始,在“诚邀乡贤话发展 喜迎新年促脱贫”主题党日活动暨新年茶话会上,共邀10多名在外发展的有志青年参与大库联村发展规划,同时为大库联村贫困户发放了销售土豆红利购置的新春礼包,进一步密切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利益连接机制。
2019年4月27日,组织党员、贫困户开展“携手共建同心林 乡村振兴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种下1000多棵果树、李子树苗,使大库联村民义务劳动有了良好开端,增强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大大改善了大库联村的村容村貌,为大库联村新型产业园区的后续整体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种下了丰收致富的希望。
通过这些活动,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使大库联村党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更为脱贫攻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真帮实扶强产业,集体经济见成效。
驻村工作队把产业布局调整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落实“点餐式”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为大库联村贫困户统一购进西门塔尔牛,对种养业全程进行指导。2018年,内医大图书馆捐赠了300册价值11170元的农作物种植、家畜疾病防治、电商运营等方面的书籍,驻村工作队随时为村民予以讲解指导。
积极参与村集体建设2400平米仓储库、规划新建大库联农机修配市场,抢抓京蒙对口帮扶机遇,与北京延庆区、沈家营镇及北京对口帮扶企业进行多次对接,多方筹措资金,助力村集体经济。参与规划内医大总注资37万元援建的村自来水改造项目的优化管理工作,协调解决了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的用水、排污问题。
争取内医大20万元扶贫资金,将村委会旧址改扩建为“农家乐”,工作队多次实地测量规划、绘制平面图、撰写项目可研报告,鼓励多名贫困户到工地打工,增加务工收入,确保如期脱贫。目前该项目紧张建设中,预计7月底建成运营。
争取内医大70余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1200多平米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平台等,集养殖和观赏于一体的鱼塘、4个绿色蔬菜采摘大棚、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为大库联村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搭建了有效服务平台。
在大库联村葵花盛开、果树挂果的时节,远方的客人可以尽情拍美景、赏朝阳花,也可在大棚采摘、鱼塘垂钓,或在“农家乐”小聚、凉亭娱乐,大库联村集农产品交易、仓储、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已初显成效。
为了构建大扶贫格局,让内医大教职工享受到扶贫优质农产品,本着培育当地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的宗旨,工作队积极推销扶贫爱心土豆。当拉土豆等农产品的大货车抵达内医大校园时,党委书记乌兰等校领导第一时间带头购买,场面热烈,共售出土豆、黄豆、瓜子等约5万斤。驻村工作队多次在冬夜同村民装卸土豆,大家风趣地说,“我们就是大库联土豆的搬运工”。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拉近了内医大师生与贫困户心与心的距离,增强了与贫困户的深情厚谊,拓展了社会大扶贫的新格局。通过这种社会扶贫的联结机制,学校正筹划建立大规模采购农产品的扶贫长效机制。
四、志智双扶积极引导,真情互动激发内生动力。
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意识,驻村工作队真情扶智扶志。2018年11月12日,工作队组织召开村党员大会暨脱贫致富典型经验交流会,为25户脱贫户颁发脱贫荣誉证书、发放了印有“脱贫光荣”的电水壶作为奖品,对光荣脱贫的贫困户表示祝贺。孙利军做了智志双扶宣讲,组织贫困户学习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七部分“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段落,结合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其他地区致富经验,讨论了村里种植中药材的想法,调动大家想致富的愿望、能致富的决心。特别是结合观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的乌兰察布土豆专题报道,与恰巧一个也看了这个节目的贫困户现场进行了共鸣共享。此次会议是大库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又一次创新,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与决心,为今后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兴和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在微信工作群转发了此次活动的内容,在全县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019年5月23-24日,工作队组织大库联在村部分党员、贫困户代表、村“两委”成员等20余人到内医大举行“两地牵手抓党建 开拓视野促脱贫”主题党日活动,两地党员座谈交流脱贫思路,参观呼和浩特市脑包村集体经济模式、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武汉鼎同志工作室、清水河县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创新性强,是校村两地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实践,是立足扶贫实际、抓党建促脱贫的新举措,使志智双扶工作取得了新实效。大家拓宽了视野,激发了贫困户“自我发展 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户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意识转变,村民反响强烈、感触至深、受益匪浅。
内医大始终不忘教育扶贫的重要性,驻村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让内医大教职工与大库联中心学校贫困生牵手结对,在已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5万余元的基础上,2018年6月,协调内医大图书馆捐赠了价值1万余元的科普、励志书籍,持续对受资助孩子进行跟踪关注,加大教育扶贫的精准度。10月,邀请内医大关工委同志又为大库联中心学校贫困儿童捐助了近万元的书包、文具,由内医大的老校长、老处长为同学们分年级讲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关注大库联留守儿童,筹划今年秋季开学后,组织大库联部分留守儿童到内医大开展科学实验、参观内蒙古博物院、科技馆,让孩子们开拓视野、放飞心灵。
五、重细节出实效,驻村驻心暖民心。
驻村工作队目前由3人组成,内医大处级干部孙利军同志任工作队队长,队员由校本部及二附院的两名老师组成。工作队强化了自身管理,明确了队内职责分工,健全了工作台帐,队有工作日志,坚持记好民情日记,严格执行扶贫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做到沉下去、待得住、干得好。
工作队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对大库联村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深入调研,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发展思路,牵头制定了重点贫困村脱贫出列规划及79户贫困户具体帮扶计划,建立了帮扶工作台账,对贫困户子女收入及赡养老人情况等做了细致调研。平时注重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大库联村民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大幅提升了工作实效和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
两年来,召开各类座谈会70余次,实地走访村民1300余户次,和村民促膝谈心、宣讲解读国家政策,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每次动态调整中,力求广开言路,给群众充分的发言权,在严格落实政策的同时,对个别被大家称为坐在脸前就不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争贫户,始终以理解、尊重、包容善待他们并耐心细致讲解政策,做到让群众不背包袱、没有怨言,保证了大库联村扶贫工作有序进行。平时,注重与村级干部深入交流沟通,把他们当成朋友、战友、亲友,交情交心,形成血浓于水的工作生活氛围。
针对个别村民长期以来私接自来水浇菜园,造成多数村民吃水困难的顽症,出台了《大库联村自来水管理公约》、不定时联合突击入户检查,对个别村民给予耐心的劝导、切实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几个违规接水的村民终于受到了感化,当场拆除了私自嫁接的水管,从而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也使村风民约更加规范、文明。针对村卫生脏乱差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大库联村卫生管理公约》。全体工作队成员同前头沟村民一道参加义务修路,打通了前头沟村“最后一公里”的泥泞路。多次深入易地搬迁旧房拆迁现场,督促拆迁、及时化解矛盾。协助村委会做好村常住户房屋普查、土地确权等常规性工作。发挥队员专长,随同乡卫生院为全乡贫困户及65岁老人以上进行了体检。孙利军对所帮扶的贫困户,定时走访、与老人们交流唠嗑,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还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户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村里谁家有困难,都愿意来和孙利军唠唠,他成了所有村民的贴心人,贫困户王文明等给他送来多面感谢的锦旗。
八十一岁的老党员尹勋感慨地说,“内蒙古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是实干家,做了许多大库联村急需、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要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光明日报》(头版)、《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乌兰察布党建网》、《乌兰察布市驻村工作简报》等媒体平台对内医大帮扶工作做了相关介绍,工作队员到呼卖土豆的报道上了“今日头条”。
孙利军在2018年底作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参加了兴和县脱贫攻坚宣讲团,在全县巡回宣讲7次。因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突出,获得了乌兰察布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1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候选人”。2019年3月,《内蒙古扶贫微记录》对该同志的事迹进行了专门报道。2019年4月,在国家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王尔乘、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马学军等领导调研大库联村脱贫攻坚时,对工作队坚持驻村驻心、医疗扶贫有实招、扶贫扶志有创新等予以了充分肯定。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干部干事作为的大舞台。正是源于战斗在一线驻村干部这种朴素忘我大爱于民的扶贫情怀,肯于苦干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忠实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奉献和担当,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加赢得了大库联父老乡亲深深的信赖,唤起了贫困乡亲脱贫致富的热望和干劲,也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大库联村焕发出了今日的勃勃生机!
总之,内蒙古医科大学驻村帮扶大库联村以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注力注情驻民心,扶困扶智显真情,用真情和汗水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将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输血”的同时注重提升“造血”功能,各项责任措施落实过硬、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举措精准、驻村一线干部作风扎实、扶贫扶智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倾力倾情,有一线优秀的扶贫干部扎实苦干,凝心聚力谋发展、咬定目标加油干,大库联村百姓一定会如期脱贫、早日走上乡村振兴的富裕路,跟随全县、全国人民步伐一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