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扩招,教育部又有新动作。
2019年12月27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了《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高职扩招新要求,全面改进人才培养全流程、各环节,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意见》既提出了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6年,确保总学时不低于2500,其中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等规范性要求,又提出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积极做好“送教下乡”“送教上门”,设立“社区学区”“企业学区”,就近实施集中教学等创新举措。
如今已到年底,高职扩招进展如何了,让我们通过下文试图做个回溯。
01
关于高职扩招
你了解多少?
此次高职扩招源于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关于高职扩招的生源从哪来,国家已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即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后三类群体可统称为“退下农”)进行扩招。
5月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高职扩招的补报名工作做出说明,指出“在2019年高考前组织一次参加高职扩招专项考试的补报名工作,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的群体,于10月份面向2019年退役的军人再增加一次补报名”。
此外,关于招生指标如何分配的问题,教育部在5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将扩招布局重点放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招生院校多数为专科院校(包括公办和民办),有些省市(如安徽、河南等)允许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扩招工作,教育部还与各省(区、市)签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明确招生任务。各地招生任务的差距较为明显。
省际差距
招生人数超15万的省份如:安徽省计划招生25.7万,陕西省16.4万人;
5-10万的省份如:广东省8.12万人,四川省7.38万人,山东省6.85万人;
低于5万的省份如:江西省4.36万人,甘肃省1.1万人。
地市差距
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广州、深圳、佛山的试点招生人数最多,分别为6610人、3025人、3025人。
试点招生2000人以上的地市包括湛江、江门、东莞,分别为2794人、2697人、2200人。
此次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时点,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非教育自身的角度,解决当前我国对高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路径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8年的48.1%跨越到50%大关,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与1999年我国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大扩招不同,此次高职扩招给高职院校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扩招数量、扩招对象、扩招时间上的“三变量”标准,可谓前所未有。
02
扩招百万意味着什么?
表面上看,扩招百万似乎仅是对高职教育招生体量上的调整,但究其实质,其实是要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把这个政策拆开来看,它体现的是对“形”与“实”两方面问题的把握,即短期内“数量”的达成和长期内“质量”的保证。
这种“量”和“质”的双标准要求,加上时间这个限度,确实对高职院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将倒逼高职教育要有立足于眼前和着眼于未来的把控能力,尽快彰显出全方位变革所需的高承载能力及其多元化职能。
首先,从规模上来看,陡然增加一百万生源,对高职院校最直接的考验有两点:一是如何完成扩招任务,二是办学资源能否承载得住这些新增学生。
为了应对第一点考验,需要从国家到省到各院校统筹布局,立足于现有办学资源、专业布局、社会就业形势等多方面情况来拟定招生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招生宣传。
而为了应对第二点考验,有关方面要尽快解决由新增生源引发的教育资源规模缺口问题,包括教室、图书、食堂、住宿、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都应符合合格办学标准,不能因为新增生源而被简单摊薄。特别是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问题*,需要在短期内通过尽快培养或引进师资等方式加以改善或解决。从短期来看,由新增生源引发的教学资源缺口问题,会不可避免地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潜在风险。
(*10月1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考虑到现有老师还有自然减员的情况,假设每年正常减员是1万人,每年大概有6.5万老师的工作量要能补上,才能把扩招的任务基本应付下来。”)
其次,关于质量问题,需要立足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通盘考虑。
今年,政府连发重磅文件,释放多重积极政策信号,规划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次等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要关注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的职业教育未来定位和走向。此次扩招,也应在“轨道内”运行,既要立足于当前,又应着眼于长远。
说到底,扩招目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产业结构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学习者身份多样化(不仅有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大量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的情况下,要达到以促就业为导向的质量标准,需要渐进地打破高职院校原有的办学形态和配套制度,比如招生制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校企合作、教学场所、学籍管理、就业制度、劳动制度等。高职院校自身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式,在如何教学、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就业上下功夫,层层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03
扩招号角已吹响
各地如何发力?
高职扩招期间,围绕如何扩招,各省(区、市)制定了实施细则,总体来看,步子比较稳,也各有创新点,如四川省8所高职院校还组建了“提质扩招联盟”(后又有四川当地高职院校加入联盟),协同解决招生、教学、育人、就业难题。
下面就简要罗列一些地方、学校的大致做法。
招生宣传:宣传力度大,部分省教育厅明确规定由专门部门负责考生宣传动员工作。
各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高职院校招生网站、各大主流媒体负责扩招专项信息的发布及宣传报道。
河北省和甘肃省教育厅明确规定,由当地考试招生机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办公,为考生报名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指派专人负责考生咨询服务。
户籍门槛:一般要求考生是本省户籍,部分省(区、市)打破户籍限制,允许外省户籍考生报名。
广东省明确提出外省户籍(累计在广东省满一年的社保参保证明)在职员工和港澳台考生均可报名。
江苏、山东、安徽、甘肃、陕西、四川省等省份允许在本地务工6个月以上的外省户籍考生报考。
湖北省需提供本省半年社保缴费凭证或居住证。
招考方式:招生院校自行组织,难度较小,主要包括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类面试,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特定社会人员可以免文化考试。
江苏省面向“退下农”群体,实行免文化测试、参加联考和成绩互认政策。
四川省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联合考试或成绩互认方式,减轻考生考试负担。
山东省采用集中考试方式,将平时学习、参加学习讨论、作业情况等纳入考核,加大技能考核权重。
湖南省21所职业院校开展面向企业在岗人员招生工作,企业在岗人员可免于文化素质考试,由招生院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面试或技能测试,鼓励采用情景模拟、问答、才艺展示等方式进行测试。
专业设置:招生专业由招生院校确定,重点考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
江苏22所优质高职院校成为主要招生单位。专业设置重点面向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烹饪、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焊接、汽车维修等在江苏就业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
安徽省招生专业以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为主。
河北省招生专业按照“社会急需、适合培养、易于就业”的原则,优先考虑养老、护理、家政、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就业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
培养方式:探索联合培养、工学结合、学徒制、送学上门、线上线下结合、走读、允许弹性入学等多种形式培养。
广东省采取高职院校单独培养、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和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三种方式。积极探索学徒制、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学分管理、走读等形式。
山东省对退役军人、工人、农民实行弹性学制、分类培养。鼓励支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
河南省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分类教学、分类管理,采取全日制学习形式或者工学交替、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在校学习和社区(企业)学习、“送教上门”“送教下乡”“送教入企”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培养方式。
学制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2年,最长可放宽至6年。
山东省采取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的形式,学生的学业年限既可是2-3年,也可放宽至3-6年。
江西省录取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学制为3年。录取的初中毕业3年以上考生基本学制为5年,但每取得一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缩短1年学制,最长可缩短2年学制。
湖北省规定,学生最长学习年限可以是3年,也可放宽到4年至6年。
奖助学金:资助政策好,补偿力度大,退役军人可免学费。
四川省退役士兵免学费,由盛腾教育中心给予学生学杂费、技能培训、专项助学金等支持。
山东省规定,具有山东户籍的2011年之后入伍的自主就业退役军人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取400元补助,补助3年。
安徽省报考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职教师,毕业后,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申请享受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退费标准为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退费年限为3年。
广东省户籍建档立卡学生,就读公办院校的免学费,就读民办院校的,享有5000元/学年补助,无论就读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可获得7000元/学年的生活费补助。
04
扩招计划完成如何?
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18 所,招生368.83万人。以此为基准扩招100万人,即全国高职院校2019年招生数应达到468.83万人,同比增长应超过27%。教育部规划司副司长楼旭庆则表示,“按往年高职招生报到率推算,要实现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目标,至少应安排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4万人。”在招生对象和招生渠道均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已存在生源危机的高职院校而言,要保证按计划落实扩招,应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目前,各省市及各高校扩招总体实现情况,还未找到完整的证据。以下是从网上获取到的几组报考数据和信息,供诸位参考:
(1)2019年,高职扩招将高等学府的大门向农业农村农民打开,涉农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广大农民踊跃报名,共扩招农民学员3.5万人,村支两委6000余人。
(2)山东省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扩招第二批报名工作日前顺利结束,山东84所高职计划扩招68500人,实际报名人数达到82276人。社会各界报名踊跃,尤其是退役军人报名热情格外高涨。
(3)《海南省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曾传出消息,海南2019年高职招生已录取42454人,比2018年增加39.85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1.5万人的高职扩招任务。
(4)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11月7日从省教育厅获悉,2019年甘肃省高职扩招计划1.91万,第一阶段实际录取19815人,超出扩招专项计划715人,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
(5)江苏省第二批省内80所高职院校357个专业计划招收43060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6)山西省教育厅成教处处长张铭东曾一度表示,“当前山西省高职院校每年招生计划大约完成70%。而在调研了人社部门、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后,怎样吸引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读高职是个难题。”
由此观之,各地扩招工作开展情况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省市未完成招生计划,而有些省市已超额完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拥有全国最多高职院校的高职“高地”江苏省,在2019年实施的两轮高职扩招,均未完成目标计划,且招生情况呈现“冷热不均”的状态,除少数传统热门名校、强校外,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招满。
倘若江苏省尚且不能完成计划,一些省份是否也会难逃此境遇?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没招满很正常,今后应该要实行常年招生”。
05
该如何评价高职扩招?
高职扩招百万,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政策出台到落地,引起了不少讨论。有的网友认为:
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向上交差,照抄照搬上级政策和其他院校政策,目标不明确。学校借机收学费、领拨款,学生花钱买文凭。
不同年龄段学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基础也良莠不齐,很多专业还是需要一点初中高中数学和理科基础。怎么教?有的老师比较年轻,大龄学生来了以后,怎么管理?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经遭到无序解读,比如一些地区招生过程出现了乱象情况,公然承诺只要报名就能返还几百到上千元费用、包通过、不考试。
很多学校明确了宽进严出的态度,但是执行起来,还是会有很多现实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扩招毕竟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释放人才红利、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扩招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和各省(区、市)通过各方联动、多措并举及合理落实的方式,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一些省市也开始开展有特色的改革实践和试点工作。这些都让我们对高职扩招有了更多的期待。
总之,从教育视角来看,扩招政策从出台到落地,时间短、任务重。从改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扩招100万也并不是这一决策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的仍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回顾20年前我国的高校扩招,其决断在当时也是不乏争议的,但现在看来,应该是充满远见的。而此番高职大扩招,在国内外鲜有先例,对于扩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持有信心 “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可能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加以检验。(注: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有错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