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景东无量山乌骨鸡良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示范推广

2018-10-15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教育部统一部署,2013年起浙江大学定点帮扶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我校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以促进景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举措,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增强景东县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实施背景

  景东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最北端,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人口35万。景东是云南省6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8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中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全县贫困人口面广、量大,是全国592个、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61个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全县13个乡镇中有7个是贫困乡镇,其中有4个是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人口98370人,主要集中分布于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山区、半山区、边远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且多为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环境相对恶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

  无量山乌骨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又称景东乌骨鸡、毛脚鸡、思景鸡、哀牢山大种毛脚鸡、绿耳乌鸡等,原产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无量山、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无量山以及普洱市的哀牢山及两山之间的广大山区,中心产区为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大理州南涧县。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历史悠久,县域内建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丰富的气候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品种形成及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香郁,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等优良特性,加上景东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林地广阔,动植物饲料丰富,具有较高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价值。2010年1月15日,无量山乌骨鸡被列入中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2011年,无量山乌骨鸡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鸡”。该品种鸡体型中等、肉质细嫩、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产品远销昆明、大理、玉溪、楚雄、西双版纳等市场,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巨大,但当地生产中还突出存在品种纯度不高、繁殖性能低下、饲养周期长以及成活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这一优势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10月,根据国家桥头堡战略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为大力开发无量山乌骨鸡优质产品,发展无量山乌骨鸡区域特色产业,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景东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促进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景东县乌骨鸡养殖面广,全县13个乡镇166个行政村都有乌骨鸡养殖。据2017年统计,全县农业户102610户,其中养鸡户8.2万户左右,占农户总数的80.0%。由于乌骨鸡养殖具有投资小、周转快、销路广、效益好等特点,在科学饲养条件下,农户养殖乌骨鸡100只,5-6个月出栏,按体重1.8千克、市场平均价42元/千克计,一年2批,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养殖增收效益明显。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八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景东县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等要求,景东县将无量山乌骨鸡列入扶贫攻坚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乌骨鸡养殖也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实施进展

  2013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养殖扶贫增收,打造“景东鸡”特色品牌,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尹兆正副教授(景东县乌骨鸡产业首席专家)率领技术团队,以乌骨鸡产业帮扶为主线,以大朝山东镇、曼等乡等贫困乡镇为重点,遵循“一品”(打造一个特色精品)、“两优”(发挥品种、生态两大优势)、“三合力”(聚集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三方合力)、做大做强乌骨鸡区域优势产业的扶贫工作思路,采取长短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乌骨鸡遗传保护、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及专业合作社(大户)建设示范、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增收及乌骨鸡产业帮扶模式建立等组合拳,积极导入浙江大学校长专项项目“景东无量山乌骨鸡遗传评估及精准扶贫开发利用”、“景东无量山乌骨鸡良种繁育及产业扶贫示范应用”等,从无量山乌骨鸡产业规划、原种保护、品种选育、苗鸡孵化、养殖标准制定、生态庄园建设及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指导和帮扶工作,探索建立了乌骨鸡“种鸡培育—集中育雏—生态放养”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五年来,尹兆正副教授率领技术团队每年前往景东10余趟,累计200余人次,涉足全县10个乡镇,指导建成乌骨鸡遗传资源保护场1个、乌骨鸡良种繁育示范场6个,存栏种鸡2万套以上,年供优质苗鸡180万羽以上,制订《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1个,举办养殖技术培训12期,指导审报景东乌骨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指导举办景东县乌骨鸡“鸡王”大赛活动2届,探索建立了乌骨鸡“种鸡培育——集中育雏——生态放养”产业扶贫新模式。联合景东县力量,充分激发农户积极性,指导建成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78户,存栏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8个,存栏10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生产的乌骨鸡种苗和商品鸡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2017年景东乌骨鸡出栏431万只,比浙大定点扶贫前的2012年末提高200%以上,实现产值3.4亿元,帮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177户,带动脱贫人口65401人,浙大乌骨鸡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养殖户们的充分肯定。

  2018年6月28日,《人民日报》聚集教育扶贫以《高校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对以浙大为代表的乌骨鸡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与此同时,《光明日报》、教育部网站、景东县政府网站、景东电视台等对浙大乌骨鸡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凡响。

  2018年6月,景东县专门来函对尹兆正副教授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来函指出,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三、主要工作举措和实施进展

  (一)细致调研,扎实工作,精心谋划乌骨鸡种质提升和产业发展

  景东无量山乌骨鸡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大种乌骨鸡,具有独特的体型外貌和遗传特征,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库》名录“云南六大名鸡”之一,特色鲜明、极为珍贵,是开展优质鸡品种培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素材,具有较大的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在景东县农业与科学技术局、县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浙大技术团队成员重点深入锦屏镇、文井镇、安定镇、大街镇、太忠镇等5个乌骨鸡主产区,对全县种鸡场、合作社、养殖基地以及专业大户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种质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关于加快推进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帮扶项目工作的建议》等报告5份,精心打造乌骨鸡产业扶贫金凤凰。

  (二)加强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构建产业化开发基础

  为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无量山乌骨鸡这一国家特色优势战略性遗传资源,研究制定了景东无量山乌骨鸡遗传资源保护场保种方案。内容包含保种方式、保种目标、保种规模、重点保护内容、保种技术和方法、保种技术档案主要内容、保种群继代繁殖程序、保种效果监测等。在景东安定镇指导建设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品种资源原地保护场1个,建立不同羽色和性能的保种群3个,保种鸡群达3000只以上,开展了活体保种技术研究并进行保种效果监测,为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品种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系统化持续选育,建立乌骨鸡高产品种核心种群

  开展了乌骨鸡生长、屠体、产蛋及繁殖等种质的系统测定,筛选鉴定CEBPA、Six1和PITX2等与乌骨鸡屠体和体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及位点,为系统揭示种质特性和分子育种应用提供了依据,加快性状遗传进展。采取常规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种技术,对乌骨鸡3个不同类群进行了世代持续选育,提高品种纯度和生产性能。在景东安定镇建立乌骨鸡原种场,核心群鸡3000只以上,有效提升了品种核心竞争力。

  (四)因地制宜,加强示范,推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指导建成安定镇普红园乌骨鸡种鸡场、锦屏镇兴农种鸡场、文进镇清凉毛脚乌骨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乌骨鸡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浙江大学定点帮扶景东县产业发展项目基地)6个,存栏种鸡2万套以上,年供优质苗鸡180万羽以上;推广应用种鸡笼养、个体选种、人工授精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种鸡设施化养殖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优质种苗供应量和市场占有率。

  (五)参与指导和制定技术规范,为产业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市级地方标准《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内容包括品种要求、养殖环境与设施、繁殖与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治、质量安全要求等6个部分,为乌骨鸡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提升了乌骨鸡养殖标准化水平,提高乌骨鸡产业层次和效益。

  (六)积极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与品牌建设指导服务

  举办《现代优质鸡种业建设及产业发展》、《地方良种鸡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全县乌骨鸡标准化技术培训10余期,举办乌骨鸡屠体性能测定、乌骨鸡种质测定及评估现场会2期,培训人员达1600人次以上,培养了一批乌骨鸡养殖技术及市场营销骨干,加强乌骨鸡繁育、饲料、防疫等标准化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审报乌骨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指导举办景东县乌骨鸡“鸡王”大赛活动2届,其中由浙江大学帮扶的场、村、户收获了大赛全部一、二等奖。

  (七)建立产业扶贫新模式——“核心场+规模化养殖大户+个体农户”

  对龙街乌骨鸡生态庄园等规模化养殖大户(场)进行机器孵化、保温育雏、饲料配制、消毒防疫等技术帮扶,指导申报云南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庄园建设项目,有效提高了大户带动力和示范效应;探索建立了乌骨鸡“种鸡培育——集中育雏—生态放养”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纵向一条线(原种鸡场—扩繁场—孵化场—大户—散户)、点上形成片(乡镇、村庄养殖连片、技术服务齐备)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在安定、龙街、太忠、文井、锦屏等乌骨鸡主产区针对企业和养殖大户进行了无量山乌骨鸡养殖技术示范应用,有效提升全县养殖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提高了种鸡繁殖性能和鸡只饲养成活率,商品鸡生产死淘率控制在6%以下。

  (八)关爱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进行全方位养殖指导服务

  以大朝山东镇、曼等乡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为重点,在景东县农科局、县乌骨鸡产业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养殖增收,包括鸡舍建设、种苗引进、饲养管理、产品销售等开展全面科技指导和服务。

  (九)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乌骨鸡产业帮扶,形成扶贫合力

  积极宣传并动员各方参与乌骨鸡产业扶贫工作。浙大校友基金会与宁波镇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品种保护和选育利用项目”捐赠意向,并签订了2018年首期专款捐赠50万元的协议;参加2015年景东县在浙江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进行乌骨鸡品种资源及项目推介和宣传;组织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等浙江省大型养鸡企业负责人前往景东考察,达成了合作。

  (十)扶贫与提智相结合,拓展学校人才培养新途径

  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80余人次参与景东乌骨鸡产业扶贫一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博士生完成了乌骨鸡产业扶贫开发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凝练研究课题,选择“景东无量山乌骨鸡遗传评估及重要性状基因克隆”、“乌骨鸡生长肉质关键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分析”作为硕士生、博士生论文研究课题,为无量山乌骨鸡种质科学利用和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四、项目的实施成效和意义分析

  (一)乌骨鸡产业扶贫成效

  2017年景东乌骨鸡出栏431万只,实现产值3.4亿元,分别比浙大定点扶贫前的2012年末提高223.85%、212.47%;帮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177户,带动脱贫人口65401人,乌骨鸡开发利用和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养殖户们的充分肯定。

  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副县长石凤阳对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工作评价道:尹老师作为景东县人民政府聘请的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首席专家、具体为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培植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是浙大派遣的大朝山东镇科技特派员,立足产业扶贫,服务山区经济,真正做到了情系景东,不辱使命。五年来,他从基因鉴定、性能测定、保种选育、脱温鸡、商品鸡和销售等方面为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链发展理清了思路;他注重长短结合、点面结合、重点推进的工作方法,谋划产业发展、培训技术骨干、助推产业升级,有效带动了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他为景东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还展示了务实奉献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的导师,是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景东人民非常感谢他。

  景东养鸡户们用“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迎得浙大来”表达增收致富后内心的喜悦和感激。

  (二)项目特色和启示

  1.立足优势,精准选择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项目立足景东无量山乌骨鸡特色品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良种繁育和标准化提升为突破口,取得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效。

  2.创新技术,提升核心源头。品种是畜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畜禽养殖中的贡献率达50%以上,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项目充分利用浙大科技和人才优势,采取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对地方品种鸡进行持续选育,有效提高了品种纯度和生产性能,为良种鸡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3.多方合力,打造产业链条。项目重点依托高校、政府、龙头企业三方合力,龙头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养殖户,打造出一条种鸡企业、孵化房、养殖、加工、销售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此外,项目团队还积极争取到宁波镇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浙大校友企业家对乌骨鸡品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无偿捐赠,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

  4.长短结合,分层有序推进。采取的工作方针:长线:通过种质资源保护、种质特性挖掘、品种系统选育、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等,为景东打造了种质基因库、核心原种,培养了技术干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巩固扶贫成果奠定了长远基础;短线:通过高产种群建立、优质鸡苗培育、标准化培训、免疫防治、现场指导、销售人员技能培养及信息服务等,达到了优质种苗快速繁种、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扶贫效应快速体现的目的。

  5.基地示范,强化辐射带动。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品种培育为核心,有效提高了品种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带动了大批养殖户增收脱贫。

  6.注重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团队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乌骨鸡养殖技术规范,采取理论培训和现场技能操作相结合,培训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养殖能手,强化了技术进场入户,有效提高了乌骨鸡标准化养殖水平和农户素质。

  7.建立模式,扩大扶贫受益。项目建立了乌骨鸡“种鸡培育—集中育雏—生态放养”产业扶贫新模式,并在各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拓宽渠道,培养新型人才。项目尝试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生课题研究与产业扶贫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渠道和途径,为新时期人才培养作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无量山乌骨鸡品种保护及持续选育。以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项目、浙江大学校长专项“景东无量山乌骨鸡良种繁育及产业扶贫示范应用”、宁波镇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品种保护和选育利用”捐赠项目等为依托,建立不同类型乌骨鸡保种群体,完善品种基因库;开展乌骨鸡品种世代选育,显著提高种群纯度和生产性能。

  (二)完善景东无量山乌骨鸡良种繁育体系。开展景东无量山乌骨鸡良种繁育场、孵化场标准化设施改造和提升,推广应用种苗高效繁殖、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脱温鸡生产等技术,有效提高良种覆盖度和优质鸡产品质量。

  (三)强化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服务。重点开展乌骨鸡饲料配制、免疫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产业层次和科学饲养水平,提供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技术支撑,强化对贫困户养殖全程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乌骨鸡产业扶贫模式,进行示范推广。

(责任编辑:忠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