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上午9:30,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河南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出席嘉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邬志辉;山西省长治市教育局局长牛玉书;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曲晓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
详情>>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河南举行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国办最新出台的一个有关教育的重要文件,也就是《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也是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2018-05-11 09:30
续梅:
既然是首场,我也对这一活动作个简单介绍。首先这是反映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抓实干努力书写奋进之笔的一个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教育部迅速启动实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这个行动的主攻方向就是围绕贯彻十九大,聚焦领导关心、人民关注、社会关切的“三关”问题,比如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大班额,校外培训,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教育问题当中的“硬骨头”,需要迎"难"而上,迎“热"而上,真抓实干。按照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要求,希望在2018年年底收账的时候,这些工作都要取得明显的进展,要让奋进之笔成为得意之作。这个行动书写的方式不是用嘴头来书写,而是用行动来书写,按照教育部党组大兴调查调研、狠抓工作落实的要求(关于调查研究和狠抓落实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两个文件),十九大闭幕后的近半年来,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都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瞄准问题、攻坚克难。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系列活动,把教育系统的精神状态充分反映出来,把奋进的进程真实记录下来。
其次,这次系列活动也是我们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次创新,首次采用了“1+1”的形式,第一个“1”就是一场新闻发布会,把发布会开到基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请我们教育部的司局长来介绍国家的最新政策和国家层面最新进展,同时也介绍基层的最新经验。第二个“1”就是一次集中采访活动,就是组织记者朋友深入到学校,和我们的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班主任,也包括当地的村委会主任,县市区教育局局长面对面,深入了解基层教育的真实情况,充分反映一线的鲜活经验。参加此次活动的媒体既有中央媒体,也有都市媒体、网络媒体、教育媒体的代表,同时还有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全程参与,我们还会发动近千家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充分的联动报道和转发。
2018-05-11 09:31
续梅:
首场活动我们走进河南,来到了洛阳新安县,围绕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进行了两天时间的深入采访。这两天我们大家也是风尘仆仆,先后去了五所学校,正村镇的白墙小学、铁门镇高沟小学、老君洞教学点、青要山镇中心小学、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实验学校,有的是教学点,有的是城乡结合部的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服务的学校,这些都是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都给记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集中采访之后我们趁热打铁,召开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了几位嘉宾来为大家进行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教授;山西省长治市教育局局长牛玉书;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曲晓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下面请吕玉刚司长介绍《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2018-05-11 09:35
吕玉刚:
尊敬各位专家,各位局长,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非常欢迎各位新闻界的媒体的朋友,再次关心、帮助、支持基础教育,大家一路非常的辛苦,深入农村学校,考察基层的基本情况,进行采访,调研,也非常感谢教育部新闻办精心安排和河南省教育厅提供非常好的平台。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此,我给记者朋友做一个简要介绍。
2018-05-11 09:36
吕玉刚: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这个文件提出了十项改革举措,要求消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体化改革发展,特别是提出了推进四个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的建设标准要统一,教师的编制标准要统一,生均经费基准定额要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要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解决“乡村弱、城镇挤”这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国发〔2016〕40号文件出台以后,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去年12月在山东青岛市召开了全国的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现场推进会,并出台了三个重要的配套文件:一是2016年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省以县为单位要求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各省都制定了相关的规划,这是为了推动解决”城镇挤”问题;二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我们在部里也专门召开过新闻发布会。三是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可以讲控辍保学的文件,和这次下发的文件都是为了解决乡村弱的问题。
2018-05-11 09:38
吕玉刚:
第一,文件出台背景
《指导意见》的出台主要有三个方面背景:
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强调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作出指示,要求在投入、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予以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的环境。
二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学需求。这两类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来看,两类学校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其中小学2.7万所,教学点8万个,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这个比例占比是比较高的,因为比较分散。在校生有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虽然学生的数量不多,但是中央也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体现了我们对每个孩子高度负责的精神。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农村群众基本生活,脱贫攻坚战略提出“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必须要解决好。
2018-05-11 09:40
吕玉刚:
三是推动解决两类学校面临的困难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保障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总之,办好两类学校意义重大,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还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基层调研、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2018-05-11 09:42
吕玉刚:
第二,文件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对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的总体目标,努力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指导意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了系统思维,要求在统筹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全面加强,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而不仅仅是突破某一个方面。二是突出了底线思维,要求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特别是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岗位结构、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等方面向两类学校倾斜。三是突出了精准思维,要求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来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四是突出了问题导向,从基层学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基本上一条政策表述对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018-05-11 09:44
吕玉刚:
《指导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统筹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学校是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学校进行投入建设的基础。《指导意见》强调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儿童就近入学。要求各地准确把握布局要求,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要求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再做调整。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合理确定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同时强调,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2018-05-11 09:46
吕玉刚:
三是强化师资建设。办好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制定两类学校教师编制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对小规模学校,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编制。还要求各地制订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要求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落实乡村教师各项津补贴政策。继续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加强"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四是强化经费保障。要求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探索将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规定的公用经费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
五是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两类学校独特优势,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地落实政府责任,加强省级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有关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切实推动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2018-05-11 09:48
吕玉刚:
第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解决义务教育问题、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重要的契机,能否进一步振兴农村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一份合格的农村教育答卷,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十分关键。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布局规划,督促各地以县单位制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二是抓学校建设,督促各地完善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全面改薄资金向两类学校建设倾斜,将督促各地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三是抓师资队伍,督促各省出台两类学校教师编制的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并抓好落实。四是抓学校管理,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宣传各地学校管理典型经验,加快推进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实行一体化办学,加强师资、课程统筹管理,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引导寄宿制学校完善生活服务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五是抓教学质量,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农村学校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信息化教学应用力度,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学成果应用,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六是加强督导检查,将两类学校一并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把两类学校纳入其中,就是把两类学校作为基本均衡认定和优质均衡认定的重要内容。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18-05-11 09:50
续梅:
感谢吕司长。这次国办的文件,在实施层面就是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布局,一个是条件,再就是师资、资金和质量,我们这几天看到新安县的做法就是狠抓了这几个关键点,初步显现出了成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而美,下一步就是小而优,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下面有请毛杰副厅长介绍河南省两类学校建设的做法。
2018-05-11 09:51
毛杰:
尊敬续梅主任,吕玉刚司长,尊敬的嘉宾大家好!
下面我把河南省的教育的情况做一下介绍。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现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1.49万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9.97%,乡村学校在校生462.21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2.75%。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着力解决“城镇挤”的问题;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着力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在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在深入调研掌握乡村学校现状和有关需求的基础上,我们省提出“十三五”期间,凡是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并科学制定了总体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各地参照2016年省政府出台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逐校形成任务清单,并上报教育厅审核。根据核定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改扩建或新建4700多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2017年,已改扩建新建寄宿制学校600多所。2018年全省将改扩建或新建900所寄宿制学校,要求每个县至少有一半的乡镇要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目前,2018年任务清单已经以台帐形式分解下达到每个县(市、区)及具体学校,保证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2018-05-11 09:53
毛杰:
第二,加大投入,整合资金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017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完成改扩建或新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2017年已奖补农村寄宿制小学330所。各地也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如,洛阳市设立了专项资金,按照省、市1∶1比例对县(市、区)新建改扩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奖励,同时对县(市、区)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每所10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信阳市平桥区把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每年全区的“一号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来抓,从2014年起,每年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新建或改建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各地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和使用下拨的各级各类农村教育经费向两类学校倾斜。2014年-2017年,全省集中“全面改薄”资金259.45亿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规划保留的两类学校进行改造。
2018-05-11 09:55
毛杰:
第三,综合施策,提升质量
在抓好两类学校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从2009年实施“特岗计划”至今,累计投入专项经费64.3亿元,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016年开始,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难以开齐课程的情况,累计招生4000名小学全科教师;打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同时加快推进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吸引优秀教师到两类学校任教,努力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二是完善育人模式。按照要求能够开足开齐课程,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的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发挥学校文体设施、功能教室的作用,开展社团、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三是贴心关爱学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要求。为寄宿制学校配齐生活服务人员,保障学生生活,配好专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让广大学生学得入心、生活的开心、家长放心。
2018-05-11 09:57
毛杰:
第四,明确责任,合力推进
各县(市、区)成立以县(市、区)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将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台帐,明确每个项目的完成时限、责任人以及责任领导,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体系,确保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时间表顺利推进。建立月报制度和约谈制度。同时,抓好典型引领,2017年4月和12月,分别在信阳市和洛阳市召开座谈会和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洛阳市、新安县、信阳市平桥区等地经验做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河南省两类学校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乡村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8-05-11 09:59
续梅:
感谢毛杰副厅长,河南省是义务教育大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学生数最多的省,我借用吕玉刚司长的一句话,河南省能够做到的,其他的省份都应该能做到。刚才毛厅长讲到的很多好的做法也供其他省份来借鉴,接下来请牛玉书局长介绍长治市关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做法!
2018-05-11 10:00
牛玉书:
长治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03所,在校生31万人,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381所,在校生13万人,占比分别为47.5%和41.9%。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始于2016年,主要做法有四点:
一是建机构、明职责。我市原有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制涉及多个科室,存在任务交叉、多头管理等"碎片化"问题,对此,我们主动与编办、人事部门沟通,整合重组基教科、财务科、装备中心有关标准化建设的职能,组建市级学生服务管理中心,核定编制6名,专门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市、县两级已全部健全专门管理机构,实现了定岗、定人、定责。
二是定标准、保质量。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地毯式"调研,排查问题六个方面共1036条,经过认真梳理和科学分类,我们启动了厕所、饮水、洗浴、采暖、食堂、宿舍六方面标准化建设项目,出台《长治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厕所、饮水、洗浴、采暖标准》,从建筑布局、设备设施、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标准。配套出台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和食堂标准化管理手册,确保了食堂配餐标准化、食品安全化、管理规范化、营养均衡化。出台学校宿舍管理办法和学生宿舍标准化管理手册,从人员管理、卫生管理、事故预防及处理等方面对学校宿舍管理进行了细化,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2018-05-11 10:02
牛玉书:
三是管准入、促规范。学校"两员"自雇自管和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门槛过低,是安全隐患最突出的环节。为此,我们坚持"不代替学校经营管理、但决不放松监督检查"的原则,严格设定"两个门槛"准入标准,联合食药监局和疾控中心等部门出台《学校食堂服务人员及公寓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招标推荐企业名单》。采用"笔试+技能测试+健康体检+合格证准入"方式,招录合格人员2143名,清退不合格人员738名。组织全市寄宿制学校"两员"技能大比武36场次,采取"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技能测评+颁发等级证书"方式,组织培训86场次,培训人员2881名,实现了人人持证上岗。市、县两级财政单列专项资金,按照等级标准发放薪酬。采用公开考察招标办法,考察选定推荐食材企业40家;考察选定餐饮服务企业9家。开发学生服务电子管理平台,将审核后的合格食材企业名录、餐饮企业名录和"两员"名录全部录入平台,实现了食材招标、企业准入和人员招聘的公开透明。
2018-05-11 10:03
牛玉书:
四是强监督、抓落实。坚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采取建立问题清单和下达建设任务;进行县级申报自查和市级抽查督查;组织经验交流并现场观摩推进;实施分项验收与综合认定;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并奖优罚劣的"五步工作法",有序推进了标准化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完成投资1.56亿元,铺开厕所、饮水、洗浴、采暖、食堂、宿舍工程1127项,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319所,实现了全市农村学校"水冲式"厕所全覆盖、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宿舍"三线一温馨"全覆盖、洗浴"周周洗"全覆盖、饮水"24小时开水"全覆盖、采暖"水暖电暖"全覆盖。
以上是我的简要汇报,谢谢大家!
2018-05-11 10:04
续梅:
感谢牛局长,下面我们请曲晓光局长来介绍农安县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有关做法!
2018-05-11 10:05
曲晓光:
我汇报的题目是创建老百姓家门口小而美的温馨学校。
农安县共有学校335所,在校学生9.7万人,农村中心学校76所,占比22.69%;村级小学246所,占比73.43%。创建温馨村小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推行为村小输血补钙的倾斜政策
针对村小办学条件差、留不住好老师等问题,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意见》,对村小实施十项倾斜政策,不断提升村小师生的幸福指数:一是公用经费不足100人的按100人拨付;二是取暖费不按人头,按使用面积拨付;三是乡镇一体化配置师资,实行乡村教师轮岗制,新教师全部到村小任教;四是实行教师服务任期制,评选学科骨干和骨干教师,要有在村小2年以上教学经历;五是路途远的村小通勤教师中心、乡镇中心校统一免费接送;六是家不在本地的教师,学校统一建菜园、建食堂、建宿舍,让村小的老师们吃上免费午餐,住上舒适的宿舍;七是帮助大龄单身的特岗教师找对象,年满28周岁的单身特岗教师一地任教满3年的,可申请调到物流较密集的乡镇任教;八是我们将国培、省培、县培精准落户到村小,让村小教师直接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九是建立村小划片研修机制,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村小师资的专业水平;十是加大对村小考核力度,把村小纳入到全县统一测评和评价当中,实行捆绑评价,提高村小一体化管理水平。
2018-05-11 10:06
曲晓光:
第二,创建具有县域特色的良性运行模式
制订《农安县创建温馨村小指导意见》,本着"缺啥补啥"原则,把创建温馨村小作为精准扶贫和幸福农安工程,构建"8+42"运行模式,聚焦8个温馨要素,创建村小的温馨校园,温馨关怀,温馨班级,温馨课程、温馨课堂,温馨食堂、温馨宿舍、温馨菜园,两年来我们创建56所温馨村小,力争3年时间将全县50人以上的100所村小创建成小而美的温馨村小。聚焦温馨校园,启动改扩建校舍、操场硬化、教育装备、校园文化等创建项目,实现了"四室一库一场地"的建设目标;创建温馨班级,建立以十字桌、交互式一体机、班后活动柜为支撑的班级文化;实施温馨关怀,开展特殊群体 "三优先"活动;开发温馨课程,构建乡土化、校本化、特色化的村小三级课程体系;创建温馨课堂,开展小班化教学,为每个学生确定适合的学法;创建温馨菜园,村小种植土豆、辣椒、大蒜等蔬菜,满足一年四季餐桌上的需求;创建温馨食堂,让师生吃上热乎饭菜;创建温馨宿舍,按照有电脑、有衣帽柜、有床铺、有风扇的"四有"标准配备。两年来,老百姓孩子不挤乡镇、也不挤县城学校了,全县有32所村小生源明显回升,有28所村小教学质量超过中心校,有82名教师主动申请到村小任教。
2018-05-11 10:08
曲晓光:
第三,形成政府和社会合力共建的联动机制
今年,长春市政府将创建温馨村小推广到全市,列为全市民生工程和扶贫工程,坚持重点打造和全面升温相结合,力争每个乡镇都建成温馨村小。一是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市县政府每年除基础设施和装备以外,每校投入10万元,确保温馨村小创建全覆盖,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二是建立社会帮扶助学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社会的关怀,目前全县各村小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文化浓郁初步形成了师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喜人景象。
2018-05-11 10:09
续梅:
感谢曲晓光校长。这两天在采访中记者朋友也看到每所学校都有一些留守儿童,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下面请毛光伟局长介绍一下竹山县依托两类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做法。
2018-05-11 10:10
毛光伟:
我汇报的题目是建好两类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
竹山县47万人口每年有近10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近万名留守儿童。我县不断加强两类学校建设,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
第一,精准发力,努力建好两类学校
一是加大投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竹山县现有寄宿制学校73所,小规模学校80个,学生1.3万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42%。近年来先后实施"全面改薄"等400多个项目,投入资金4.38亿元,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食堂配备率达到100%。
二是整合资源,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近5年来,全县整合多方资金近7000万元投入教育装备,实现了校校通宽带、班班通电子白板、师生人人有终端,教学点数字教育设备和资源全覆盖的目标。实施网校试点建设,有效解决了8个最边远教学点因缺师资不能开齐课、开好课的问题。
三是坚持标准,推进师资配备的均衡化。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教师下乡支教管理办法》,每年参与城乡交流的校长教师超过总数的15%。近五年累计招聘教师1047人,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2018-05-11 10:12
毛光伟:
第二,提升质量,促进留守儿童全面成长
一是改进教学,让留守儿童上好学。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施质量动态监测新机制。建立教研协作区,实施教师走教、对口帮扶,定期送教送课到小规模学校。整体推进教学点网校建设,实现“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帮助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全县中小学毕业班综合素质评价连续三年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二是丰富活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在全县寄宿制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脑、电话以及图书等设施设备,为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实施留守儿童"三结对""四优先"和"代理家长"制度,使关爱保护网络覆盖到家、监护到人、关爱到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定期开展乐器、书法、棋艺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大力推进"相守计划"公益项目,全县15所项目学校通过开展手工类、文艺类等30多个项目,实现了留守儿童"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
2018-05-11 10:14
毛光伟:
三是德育为先,培养留守儿童家国情怀。深入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联合市博物馆深入60多所学校,开展"文博知识进课堂"活动,宣讲汉江水、武当山、汽车城等十堰历史文化,激发留守儿童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中心,开展研学实践等活动,44名学生的发明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四是社会参与,共筑留守儿童保障体系。竹山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教育月、普法宣传月等活动,2017年累计为农村学校举办讲座40余场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0多处。支持民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留守儿童免除托管费用。调动各类公益组织力量,推进希望家园、爱心书屋等公益项目,捐款200多万元,建成学校图书室10个,受助留守儿童1200余人。
谢谢大家!
2018-05-11 10:16
续梅:
感谢毛局长,最后我们就请邬志辉教授,从专家的视角进行解读和点评!
2018-05-11 10:17
邬志辉:
尊敬的吕玉刚司长,续梅主任,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都知道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学校撤并和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乡村学生"成规模""稀疏式"向城镇流动,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城挤""镇宿""乡弱"的基本格局。面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萧条""贫弱"状况和乡镇寄宿制学生"心理""欺凌"等问题,如何对待对两类学校考验的是各级决策者的战略思维、大局观念和人民情怀。面对乡村衰弱窘境,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2018-05-11 10:18
邬志辉: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根本上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其中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和"最薄弱环节",处在教育分层的底部和教育神经的末梢,是教育质量不均衡的"一个重灾区"。2017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集中在贫困程度较深、无力进城上学、处在社会后20%的弱势人群家庭的子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目标人群,也是教育现代化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乡镇寄宿制学校问题也不容乐观。2017年底我们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万人,占到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虽然寄宿制学校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开设上要好于乡村小规模学校,但是也面临交通、食宿安全和学习、情感危机等一系列的挑战,寄宿制学校在我看来也不能说是小规模学校"替代者"。同时,小规模学校如果办不好也不能作为乡村儿童上学的最佳解决方案。面对乡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大量存在的现实,尊重农村家长就学选择、全力打赢两类学校建设攻坚战,是新时代高度重视和努力办学乡村教育的战略举措。文件的出台就是及时雨、雪中炭。
要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确立三种思维:
首先,要坚持底线思维。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义务教育质量分层的最底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必须兜住底线,实施底部攻坚,加强两类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补齐办学条件短板、配齐配强乡村教师、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从两类学校的现状来看,农村学校布局必须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建寄宿制学校,也不能只建小规模学校。既然要建了,就要建好,就要把两类学校的质量抓好。切实保障乡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就近入学,并在解决了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确保配备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确保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8-05-11 10:21
邬志辉:
第二点,要用好统筹思维。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从各种渠道汇聚资源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但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国家各个部门都是按照“条条管理”的,但是到了乡村就由“条条管理”向“块块管理”转变。乡村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的那“一根针”,无论是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还是乡村教育自身发展,落实到乡村就是一个整体,各类资源可以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综合效用。譬如可以将乡村养老、医疗和教育服务整合起来,发展一支综合性专业化的乡村社工队伍,形成使“老人需要儿童的表演和玩耍以颐养天年,儿童需要老人的关心和呵护以健康成长”的互补共生环境。再比如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盟,形成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开展教师联合教研、学生联合竞赛、图书校际漂流、经验共同分享等活动,共享发展成果,对于距离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小,还可以通过免费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等共享服务一体化建设。所以通过一体化的思维,才能让我们形成更多共享资源,形成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资源也向学校开放的共生环境。
2018-05-11 10:22
邬志辉:
再次,要学会优势思维。乡村小规模学校并不是一种”落后”的学校形态,它只不过是一种”独特”的学校类型而已。小班教学、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在国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识到,乡村教育之于城市并非全为劣势,而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已经证明,质量最重要的是认知能力,所以学生的核心能力建设才是最关键的。现在我们要认识到乡村并不都是劣势,也具有自然的优势,譬如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乡村的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乡村的生态环境与自治传统等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乡村教育要让乡村的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家乡特质和比较优势,确立乡村自信,扎下乡土根脉。前一段我跟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去调研,发现很多乡村儿童,不熟悉乡村,不热爱乡村,也不认同家乡。如果乡村儿童不熟悉乡村、不热爱乡村、也不认同家乡,又难融入城市,或被城市接纳,他就成为无根的一代和精神漂泊的一代人,很难找到认同。即使面对落后的乡村面貌,学校也可以充分发挥在乡村社会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通过实施现代生活教育,在乡村培育小公民和小乡贤,把他学习的知识,用于改变家乡面貌,使乡村学校能成为“改造附近乡村社会的中心”和“实施各项教学做的中心”(“中心小学”概念即由陶行知提出,其含义就是上述两个中心)。当年陶行知说,中心小学要做两个中心,一个是乡村社会改造的中心,第二个要做教学做的中心,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了行动才能够学得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们的教学跟乡村隔离了,跟大自然隔离了,变成孤立办学的状况,我们国家提出五大发展的理念,要在乡村儿童心中播下经济的、生态的、科学的、文化的、甚至是民主的种子,探索既现代又田园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若能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并积极践行生活教育,这样的话,我们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可以期待,我们的创造型人才培养也可以期待。
2018-05-11 10:24
邬志辉:
今天两类学校典型经验的介绍,给我的感触很深。河南和长治市注重从调研入手,解决乡村教育问题,摸清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做了大规模的调研,然后目标定位也很清楚,实事求是地开展寄宿制学校建设,确实乡村学生有大量的寄宿需求,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区。后面两个农安县、竹山县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我觉得农安办的村小确实很温馨,很暖心,十条建议,包括八个温馨的标准,给我的感觉是真心的在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的问题,包括青年教师结婚的问题,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这个是很难得的。还有28个学校教学的质量比乡镇中心的学校的质量还要好。竹山县政府重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做得很细致、很深入,他们建立了民办留守儿童的托管中心,利用社会机构专业化地开展关爱服务,同时利用乡村少年宫、博物馆等当地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儿童。
四个典型发言都很好,我相信我们两类学校一定能办得更好,我们国家的教育现代化一定能够如期的、同步的、全面的实现,谢谢各位!
2018-05-11 10:26
人民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吕玉刚司长,我们知道乡村小学的撤并一直有一些争议,往往面临着撤留两难,根据最新出台的政策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坚决防止或者及时纠正因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的问题,谢谢!
2018-05-11 10:28
吕玉刚: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是我们起草这个文件过程当中花心思最多、各方面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在这次的文件当中,第一个提出来就是抓好布局规划,因为我们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一个是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人居分散,人口自然分散的布局,这是一个历史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的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确实我们有一些农村的人口,加速了向城市的流动,这些流动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可能不是正向的,所以也是需要引导的。
第三个就是教育自身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质量还是不平衡,这些年来我们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教育整体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相对而言和城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造成乡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增多的一个原因。怎么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次文件当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总的从四个方面来把握这个问题。
2018-05-11 10:29
吕玉刚:
第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学校的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方便孩子就近入学。核心讲就是把又近又好这两者结合好,我们过去希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这个目标说一句实话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做好我们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防止过度撤并造成学生的过度集中,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新的“空心校”,这是一对关系,要努力处理好,在布局当中首先考虑这个原则的问题。
第二,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做出一个规划来。这次的文件当中作了特别强调,过去我们也有规划,这次明确要求对过去的学校布局规划进行完善,进行调整,按照这样的原则要求,充分考虑本地人口分布的情况,地理特征,交通状况,学生流动情况等这些方面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个专项布局规划。在这个布局规划当中,要做好两个统筹,一个统筹是城镇和乡村学校布局的统筹,另一个统筹是在乡村三类学校的统筹:乡村小规模的学校、乡村完全小学、寄宿制学校,这三类学校要统筹好。做这个规划,要求在人口比较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设置,或者是与相邻的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应设置低龄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的中心学校。
第三,要妥善的处理好撤并的问题。这次对撤并的问题,有严格的程序约束和目标要求,学校的撤并,要按照“科学评估、应有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的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且应该有适当的过渡期,不是说今年人少了今年就撤了,要看看后两年,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期,考虑人口变化的情况,妥善慎重决策,视生源情况做必要的调整。
2018-05-11 10:31
吕玉刚:
还要求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正的程序,特别强调切实做好学生安置的问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第四,把握好底线要求,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而产生辍学,这样才能妥善的做好撤并的工作。总结起来,处理撤并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好原则、把握好对象、完善程序、把握底线要求。
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
2018-05-11 10:33
续梅:
谢谢。继续提问。
2018-05-11 10:34
南方都市报记者:
你好,加强乡村学校建设需要有资金支持,这两天我们走下来也发现,河南的乡村建设都挺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毛厅长,在解决改造资金上中央和地方如何分工,河南具体是怎么做的?
2018-05-11 10:35
毛杰:
感谢这位记者对河南教育的关心,确实非常得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资金总量很大但生均经费很低,乡村学校呈现今天的面貌,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的重视,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关心乡村教育人士的关心、呼吁和支持,我省乡村学校资金投入采取专项工程加长效机制的这样一个模式,专项工程是解决当前的急需,采取“中央奖补、省级统筹、市县实施”的办法,长效机制是解决长远,采用的按比例分担。近年来实施的大的专项工程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大家知道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实施了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我省用五年的时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0亿元,省及以下146亿元。完成校舍改造面积2197万平方米。集中重建了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了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有效提高了乡村校舍抗震防灾能力。二是2014年开始实施的全面改薄工程。2014年-2017年,统筹259.45亿元,其中投入改薄专项资金178.2亿元,专项资金中中央资金119.4亿元,省级资金20.4亿元,市县资金38.4亿元。累计改造小学11459所、教学点2310个、初中2287所。这个工程正在实施,将使乡村学校建设全面达到办学条件要求。三是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3年以来,争取中央统筹基建资金20亿元,支持县镇以下初中新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学生生活类校舍,支持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校舍、场地标准化。四是省级实施的引导市县加大乡村学校建设的专项。如2015年起每年安排奖补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城镇教育资源扩充计划;从2017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等。
2018-05-11 10:36
毛杰:
另一方面,2006年开始,国务院自上而下建立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主要内容是: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还有附属设施。按每平方米800元计算改造补助资金;改造补助资金由中央和省根据各县(市、区)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和当年中央安排改造计划等因素确定。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县(市)按照5∶4∶1比例分担,2017年投入资金规模已达到33亿元。
以上是当前乡村学校建设投入的基本情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乡村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倾斜的力度,使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谢谢。
2018-05-11 10:37
续梅: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2018-05-11 10:38
中国网记者:
我想请问吕司长,这天我们采访的学校当中,也都看到硬件和软件都非常的好,硬件的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就会很快的实现,在教育教学软件的方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2018-05-11 10:39
吕玉刚:
我们出台这个文件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为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这个文件也做出重要的部署。我想有几条途径,第一,就是发挥好中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一个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现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这样就能切实解决我们乡村学校教师的配置问题。还要求统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
第二,提高教师素质,从培养上,根据这两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在待遇上,切实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文件特别强调要从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出发,不能光算工资那一部分,要把全部的收入都纳入测算。同时,让乡村教师享受该有的各项津补贴;从培训上,加大国培计划培训的力度,重点加强乡村两类学校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第三,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两类学校的优势,加强综合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高育人质量。
第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最近,我部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教育信息化的展示,我们要进一步推广优秀的成果,为农村输送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帮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五,推进对口支教,努力实现每一个乡村学校都有一个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做到真帮实扶。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谢谢!
2018-05-11 10:42
续梅:
接下来我们教育部除了日常的新闻发布会以外,最近还会围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大学本科教学,营养餐等话题继续组织“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也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参加。最后,再次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感谢这几天为采访发布活动提供了周到安排的河南省、洛阳市以及新安县所有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再一次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每路采访结束之后,我们会把大家的报道成果集纳成册,也供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2018-05-11 10:45
(发布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