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五位一体”精准扶贫 协调推进乡村治理

2017-10-12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子”的重要指示,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广东省定点扶贫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古村落)扶贫工作,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规划,学科专业团队精准设计、优秀驻村干部精确定点,逐步探索出“五位一体精准扶贫,协调推进乡村治理”的可行模式,重点以潮汕宗祠文化凝聚村民与乡贤,以社会工作助推扶贫与脱贫,努力把孔美村建设成“村美、家富、政通、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取得良好成效。

  一、摸清孔美村底:科学调研梳理“美”与“不美”

  孔美村位于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中南部,龙江河下游东岸,距离镇中心4公里左右,下辖孔美村、周美村两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768户,人口5496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村共有102个贫困户429人。在校党委书记、校长支持下,驻村队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师生70多人次前往孔美村实地调研,逐步梳理出孔美村的“三美”与“四不美”。“三美”为:

  自然环境秀美。村落三面水田、四周河流环抱,自然景色优美,有较好的旅游开发自然基础。

  传统村落优美。孔美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和文物资源,街巷纵横、宗祠星罗棋布,形成完整的“田—水—巷—祠”村落格局。

  宗祠建筑壮美。孔美村有历史悠久的潮汕宗祠建筑,传统民居、祠堂近百座,祠堂20余处,均为典型的清中晚期潮汕祠堂风格,非常壮观。 

  “四不美”为:

  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全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部分道路尚未实现硬底化,农田水利设施缺少维护,缺少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人居自然条件急需改善。

  经济主导产业缺乏。孔美村地少人多,人均不足2分地。全村以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为主,由农户分散种植,产业规模小,仅能自给自足。受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农产业发展局限较多。

  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村青壮年劳力普遍外出务工,村内以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为主。全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贫困户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历史污名问题阻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毒、贩毒的泛滥让孔美村背负着“白粉村”的污名,村民的心蒙上了沉重阴影。村民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办法不多,信心不够。 

  二、留住青山绿水:优化环境夯实脱贫基础

  在孔美村的精准扶贫中,我校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保持村庄原有自然环境基础上,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卫生环境,提升村民生活环境、提振村民脱贫信心。

  1.系统规划村居建设,统筹改善公共设施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和创建幸福村居要求,学校整合建筑学、环境设计、城乡规划等优势专业资源,以科学规划带动村落建设。根据孔美村实际情况,我校制定和完善孔美村村庄规划和旧屋改造规划,完成孔美村村口大坝道路建设,加强村内路灯照明的建设,推进孔美村道路硬化工程,扩建及修复红旗渠孔美段内的建设,加大农田保护力度,逐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2.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保障人居卫生安全

  学校对孔美村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让市场更加有序、环境更卫生、运营更科学;强化生活垃圾整治,根据农户布局和生活习惯修建若干个垃圾收集点,培养村民垃圾分类习惯,协同当地政府共同研究解决村垃圾转运处理办法,维护村容整洁;推进孔美村雨污分流工程,对雨污分流工程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逐步解决环村渠道污染问题;推进环村水道两岸护栏建设工程,兼顾安全和景观美化功能,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为村民出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3.建设三大便民中心,打造文化服务工程

  规划设计村民活动广场,满足村民日常文化休闲需求、作为农作物晾晒的场地、展示村庄形象;实施村委会办公楼区域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改造工程。让村委会成为集便民服务和行政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让清溪祠堂成为集文化与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4.开展专业墙体彩绘,重焕古村现代生机

  为了提升村区文化环境和村民人文素养,学校组织设计学院20多名师生到孔美绘制墙画,墙体彩绘既传承潮汕民俗文化,又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孔美村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时代精神,进一步提升村民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保护宗祠文化:凝聚村民乡贤共同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根据这一要求,我校结合潮汕人民情系故里的精神情操和深厚质朴的家国情怀,充分挖掘孔美村传统文化资源,以保护宗祠建筑为抓手,以故土情感维系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致富、汇聚乡贤建设家乡。

  1.传统资源电子归档,文物文化分类保护

  为了保护提升古村落传统文化,我校组织建筑学院师生70多人次对孔美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建筑及人居环境进行了专业调研,对村历史资料、传统建筑、环境要素等有形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无形资源进行了详细整理记录,并着手制作中国传统村落电子化档案。

  在揭阳市惠来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初步确定将“清溪祖祠”、“辅臣公祠”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省市校专家开展传统古村落申报评审会,稳步推进孔美村申报成为广东省传统村落。弘扬孔美村悠久人文传统,为孔美村旅游扶贫奠定基础。

  在揭阳市惠来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初步确定将“清溪祖祠”、“辅臣公祠”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省市校专家开展传统古村落申报评审会,稳步推进孔美村申报成为广东省传统村落。弘扬孔美村悠久人文传统,为孔美村旅游扶贫奠定基础。

  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传统建筑测绘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对孔美村整个村落进行无人机航拍,获得村落鸟瞰图、平面图和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组织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方面的专家多次到村实地考察,在村民的配合下对典型传统建筑、祠堂进行全面测绘工作,为村落保护发展提供规划图纸。

  3.依托典型宗祠建筑,凝聚村民生产生活

  宗祠是潮汕民系文化的重要标签,也是村民之间重要的情感纽带。孔美村有祠堂20余处,“清溪祖祠”是村中最主要的祠堂,拥有上百年历史,里边供奉着孔美村开基祖先。通过改造,将清溪祖祠打造成为孔美村特色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和村民开展政治、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在清溪祖祠旁设计大戏台,重振村民文化自信、凝聚村民致富精神。

  4.传承优秀家风祖训,推动乡贤回归工程

  亲血缘、重乡情是孔美村民的重要特点。学校迅速响应揭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乡贤回归”工程,保留古迹、古树、古风和古训,继承历史传统,追寻历史脉络;修葺古宗族祠堂,修订完善族谱、谱牒、宗谱,传承家风祖训,凝固文化之根。以此吸引外出乡贤回乡进行产业开发和投资。目前已有部分外出乡贤回乡建设,并积极捐资助学,成为孔美村赖以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教育斩断穷根:短期扶困长期送教固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学校首先摸清重点贫困户,开展短期精准到户扶困,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水平,改变贫困代际传递。

  1.深入开展贫困摸查,精准识别贫困现状

  为了摸清孔美村贫困户基本现状,学校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全村768户村民进行了逐一走访,按照一户一档的标准,对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依托“扶贫云工作系统”实现了贫困户信息的100%采集、掌握与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管。

  2.维护村民基本权益,保障底线扶困救急

  强化社会保障,协助村委会和当地政府做好社会救济工作。2016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57户195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申请纳入低保或五保,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发动社会力量扶助病残人口,为患病儿童筹医疗费用4万多元,并在学校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下接受规范治疗,有效避免因病致贫,为家庭带来新生希望。学校出台《关于孔美村贫困户结对帮扶任务分配的通知》,启动学校二级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开展精准到户扶困。

  3.加强基础义务教育,夯实教育斩断穷根

  孔美村教育基础薄弱,学校以村民教育为抓手,制订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方案,完善教学设备,优化学生学习环境,依托我校优势组织大学生开展支教活动,设立教育奖助学基金,鼓励和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让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技能。2016年,根据实际情况,对41名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村民就地就业

  我校组织食品学院师生,对当地传统美食隆江绿豆饼的生产工艺、储存包装、销售设计等提出改良升级方案,对贫困村民、赋闲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实现本村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五、产业提升脱贫:开发产业搭建增值平台

  扶贫过程中我校将孔美村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居住生活三个部分系统结合,将产业扶贫方针订为:适度发展种植业、升级传统糖饼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1.保护生态环境优先,适度发展农副种植

  加强技术与农资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农户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种植,增加农户收益。2017年初,学校邀请专家到村调研,引进软华优1179等3个品种的高品质水稻在村内开辟试验田进行种植,其中软华优1179抗风能力强,产量稳定,适合本地种植,其市场价格将比普通大米高2倍以上。产品试验种植成功后可在全村推广种植,将显著提升农户水稻种植效益,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2.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升级提炼品牌价值

  充分发挥学校食品加工、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学科优势,在孔美村建设糖饼生产加工流水线,对传统糖饼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孔美品牌特色,着手成立孔子美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互联网+地方特色小食”模式,着手研究产业升级方案。以孔美村历史传统和人物为创作背景,设计“孔子美”品牌标签,为传统小吃赋予新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

  3.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根据孔美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学校为村里系统规划了“生态、生产、生活”特色文化旅游路线,积极推进成立孔子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祠堂建筑和上灯节潮汕特色文化传统,与揭阳市政府规划的将在离孔美村下游3公里处建设的公共海洋码头旅游资源链接,该项目实施预期可为地区拉动投资超过100亿元,新增人口超过15万人。预期文化旅游产业将为孔美村带来新增游客15万人次,为村内创造100-200个左右的服务就业岗位,全村人口每年新增收入600万元以上,为孔美村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重振孔美村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4.探索“电商助农”模式,提升产业流通效益

  我校经贸学院师生已组建起“电商助农”团队,为孔美村特色小吃产品销售开发新渠道,此举不仅为村民带来新收入,而且带动整个隆江地区传统小吃产业的发展升级,预期带动提升产业效益800万元以上。

  六、社工介入扶困:服务幼老做好脱贫攻坚

  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贫困户、留守儿童和老人成为村里主要人员,也是脱贫攻坚战重点帮扶对象。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坚决落实三部委的《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精神,将组织专业社工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能力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和关注特困群体为抓手,培养村民关怀互济美德,建立乡村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实现孔美村“人、文、地、产、景”全面升级,达成村民脱贫致富目标。

  1.转变陈旧致贫观念,参与脱贫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帮扶理念,驻村社工首先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脱贫主动性,强化脱贫内生力。其次,协助村民搭建“家庭—宗族—社区—社会—政府”的支持网络,积极培育贫困户的社会资本,推动村民自助组织发展。再次,根据市场需要,为贫困户提供多种技能训练,帮助其本地就业。最后,协调各方资源解决缺乏自理能力贫困村民的生活难题,提供体面的生活保障。预期一年内建立起村民与贫困户互助机制,每年解决15-20个贫困户的就业和生活难题。

  2.关爱支持留守儿童,守护健康成长环境

  学校专业社工力量,将配合村政府开展贫困村留守儿童及家庭的监护随访、调查评估、监护指导等工作。以困境儿童为重点,开展成长辅导、法制宣教、临界预防、行为矫正、社交指导、情绪疏导等服务。配合学校和社区做好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和成长关爱服务。规划建设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各类文娱活动,保障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快乐成长。预期每年为20-3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搭建亲子沟通桥梁、提升课业成绩。

  3.关注特殊困难群体,营造文明互助村风

  专业社工将为孔美村特困留守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顾、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服务。为留守特困妇女提供精神减压、心理支持、亲职辅导、权益维护等服务。对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强化心理社会支持,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对口帮扶孔美村工作有序推进,已取得显著阶段成果,扶贫项目于2016年被广东省揭阳市评为精准扶贫示范区。华南理工大学师生将不忘初心,坚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争做扶贫攻坚战上的排头兵。确保到2018年被帮扶相对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确保如期实现相对贫困农民增收脱贫、扶贫村脱贫摘帽,从而为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

(责任编辑:谢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