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湖南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花瑶花”文化创意产业精准扶贫项目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项目背景

  隆回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处湖南中部偏西南的雪峰山下。隆回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部崛起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县、湘西地区开发重点项目县。作为长期与世隔绝的武陵山区多民族居住地,隆回高寒山区的花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状态更为严重。与贫困落后的经济发展情况不相符的是,该地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及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名副其实的“花瑶文化活态博物馆”。其中又以一批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如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等。

  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根据中央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要求,新一轮扶贫攻坚将以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要求各部门、各级政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培养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此后又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将隆回县所在的武陵山片区划为率先启动的扶贫攻坚试点区域,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教育部44所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其中湖南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了为期八年的对口隆回县定点帮扶工作。

  二、团队介绍

  在湖南大学定点扶贫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下,设计艺术学院启动了面向隆回花瑶地区的文创扶贫项目,成立了“花瑶花” 专题项目组,并制定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传播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创新目标及中长期行动计划。早在2009年,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就启动了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创公益的社会创新活动组织,项目以武陵山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后联合香港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米兰理工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组建跨学科联合设计与社会创新网络。以“文创公益”为目标,通过系统的社区研究和设计参与,探索中国农村贫困社区的地域再生方法,促进文化和产业平衡发展。 6年来,项目组在美克美家等知名企业的支持下,相继完成了“新通道、疆域、酉歌行、花瑶花、雅安、三江源”等多期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活动。在湖南通道、重庆酉阳、隆回花瑶、四川雅安、新疆喀什、青海玉树等地,来自15个国家的300多名师生在村头、田间、毡房、草原、小学与当地居民同劳动,与当地儿童共欢笑,完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影像纪录片、原生态音乐录制、建筑环境与景观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及儿童美术创作等工作,与当地居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保护并促进了当地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成果获得了“第二届CSR中国文化奖最佳创新实践奖”、“201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典范公益项目”、日本G•MARK“社区研究”奖、宋庆龄与陈香梅基金会最佳实践创新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及全国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滩头年画》获得了湖南省首届青春影像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15年湖南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等数十多项重要奖项。在学术研究层面,项目组在DMI、ADMC、CUMULUS等重要国际会议及《包装工程》和《装饰》等期刊上发表了12篇学术论文,出版了《社区研究与社会创新设计》专著,并于2016年发表了大陆第一篇国际设计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论文。项目成果先后在2015年米兰国际文化创客设计联展、米兰世博会湖南周主题展览、北京国际设计周、亚洲绿色设计周、深港城市设计双年展、香港设计营商周、法国青年电影节上亮相,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吸引了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际资源的参与,成为国际文化交流、非遗文化保护与公益扶贫的示范性项目。

  三、项目成果

  项目团队采用协同创新的工具与方法,整合与当地产业振兴相关的各方力量,以不同方式参与产业振兴过程。相关者包括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企业、高校设计设计专业师生与职业设计师、生物化学检测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品牌建设与营销专家,特别是本地民众(居民、农村合作社等)的深度参与;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力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被充分尊重并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当地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来自15个国家的300多名不同设计背景的知名大学师生和职业设计师团队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文创设计共300余件,以 “本土化、国际化、当代化、数字化”为准则,构建了一个贯穿“内容研究-文创设计-生产整合-品牌营销”整个产业链的开放式、创新友好型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当地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而实现设计驱动产业升级和文创精准扶贫的目的。

  该产业创新体系具体包括:

  (一)“内容研究”是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一个把握扶贫区域的基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精准确认致贫原因和贫困群体的“摸家底”过程的。团队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实地调研方法对当地的“人、文、地、产、景”资源及贫困现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团队确定了通过协同设计创新促进新型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文创设计”过程中,基于当地特色物质与非物质资源,设计师与当地民众通力协作进行文化产品开发,当地民众包括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经过赋能培训获得手工技能的普通民众、生产制作当地有机农产品和土特产的民众等。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民众的特殊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协同设计创新成果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收益,从而解决了当地就业、实现了文创精准扶贫的目标。

  (三)“生产整合”中针对各类传统花瑶特色民族文化产品的手工制作工艺及设备的改良,引进了数字化生产制造技术;针对机械化生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及样本试制,达到了提高制造效率、节约成本、解决中低端旅游商品市场规模化生产需求的目的;对可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快速开发与原型技术体系建设,并应用数字化加工技术与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线数字化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同时,对当地各产业摸底,分析各自的技术能力;以花瑶特色民族文化产品为核心培养本土企业,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和技术帮扶,一方面开展跨行业的学习交流,组织文、学、研、产、商协同创新的工作坊,提升企业的自助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采用B2B的企业合作模式,促成本省发达地区大企业或特色优势企业如湖南御泥坊化妆品有限公司、湖南沙坪天利湘绣有限公司、湖南东方时装有限公司、中意工业设计(湖南)有限公司等与隆回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市场和资源共享,减轻当地企业的研发负担;构建基于社区的生产网络组织建设,针对手工作坊、传承人和一般从业者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培训,形成从社区组织-骨干力量-一般从业人员的从业梯队。同时建立了关于不同品类的花瑶特色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培训与技能认证体系及品质与供应链体系,从而实现了生产体系的系统管理。

  (四)“品牌营销”包括文化传播、品牌建设、商业模式与市场开发和在线渠道建设。文化传播指的是对特色地域文化的多媒体传播过程,通过向外界“讲故事”的方式间接有效的塑造了品牌形象;品牌建设指的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花瑶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如青年设计师与手工艺人合作组建地域特色品牌;本土企业与国际品牌合作,通过捆绑式战略扩大传播效应;组织当地企业、手工作坊、手工艺传承人成立了以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雪花皮纸为核心的花瑶特色民族文化行业品牌联盟。同时,在花瑶地区建立展示基地一个,起到对当地进行品牌规范、品牌推广的作用;举办特色产品博览会,参加了米兰世博会、世博之门展览会等,进行品牌国际化推广与运营。通过整体的文化形象传播、产业化成果会展、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的建设,帮助当地花瑶特色文化产业建立整体的品牌形象——“湘home”,扩大行业影响力。

  本项目文创扶贫主要体现在产业扶贫方面,同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还伴随着各种面向本地村民的赋能教育,以及为政府提供规划指导的资政教育。

  (一)基于当地挑花工艺的文创产品协同创新

  挑花是当地的一种十字绣工艺,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上当地花瑶女子基本上都能掌握这门技艺,用来制作自己穿着的服装(主要是妇女的筒裙)及其装饰,挑花产品不会当做商品售卖。现代化的进程中,花瑶妇女逐渐放弃了传统服装,逐渐转向简单时尚的现代服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挑花技艺濒临灭绝。在这种背景下,团队设计师与当地挑花绣娘合作,基于挑花技艺,设计了挑花相机带、围裙、发箍发带、枕头、雨衣等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产品行销上,团队与相关知名企业(主要为本土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如美客美家、嘉宝橱柜、御泥坊、圣德西服装、Vibram鞋面设计公司、华洋世纪汽车内饰设计公司等(表1);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与韩国京畿道文化基金会、Hanssem纺织品公司、日本纺织品协会、法国大使馆文化处、意大利Ciao旅游公司开始了合作。预计2016年基于挑花的文创产品产值可以达到300万元左右,其中挑花织娘的劳务费用约为100万元,创造50-80个就业岗位。

  (二)面向当地农产品品牌打造的设计创新

  直接瞄准农产品高端市场,运用本地的竹编、草编、木雕、造纸等手工艺,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如竹、稻草、笋壳等),为当地的农产品及土特产进行包装设计。团队邀请生物化学专家等组成专业团队,对隆回各农村的土壤、农产品、土特产进行品质检测,确定产品标准体系,最终根据“一村一品”的高品质要求原则选定了十几种当地农产品和土特产,如富硒米、金银花、猪血丸子、腊肉、茶、各种盐菜腌菜泡菜、红薯粉、玉米饼、雪莲果等。

  团队充分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参与热情,村民参与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当地的手工艺人参与产品包装的生产制作过程;当地接受了技能培训的普通民众参与产品包装的生产制作过程;当地种植农产品或制作土特产的普通民众负责产品供应。目前为止,团队在为地方企业及村级合作社整体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形象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截至2016年底销售额预计提升300万元,可创造60-80个就业岗位。

  团队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建立白水洞村富硒水稻种植试验与示范基地,帮助贫困农户树立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农业的信心,遏制了“空心村”现象的蔓延,而且按照“村集体+带头人+种植户”的形式,村民在团队引导下正式成立了合作社,全面开展高山富硒水稻的种植加工。设计师提取花瑶地貌特征和滩头年画图案元素进行了富硒米包装设计系列,表2)。在未来的工作中,团队将考虑利用当地的稻草进行包装设计,比起现代材料,稻草这种自然材料使得当地掌握草编的民众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可能。

  (三)面向生态旅游产业品牌打造的设计创新

  隆回地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空气清新,过去长时间与世隔绝的历史反而造就了该地纯朴的民风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所以该区域非常适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同时我们的社会学实地调研也发现了当地政府及普通民众强烈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愿望。因此,运用创新手段综合打造当地的生态旅游产业品牌,对当地的民居设计、道路规划等建筑景观设计提出系统的规划建议,不仅是面向政府的资政服务的要求,也是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渴望。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规划措施:改变当地失去特色的水泥白瓷砖房屋的建造趋势,传承当地特色木制建筑传统进行设计改良;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居民充分参与就业的原则,进行生态旅游商业模式设计; 以花瑶地区特有的林业资源特别是以木、竹、奇石为材质,针对高端艺术品市场、民俗旅游与深度文化体验游,设计具有鲜明花瑶农耕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团队设计师与三个村的手工艺人开展了协同设计,完成了竹木智能产品、竹制包装及木版画三个专题的初步设计,将筹集资金购置基本生产设备、完成生产培训工作。本方向可孵化1-2个村级合作社,组织20个左右的手工艺人队伍,2016年预计完成年产值约100万元。

  总之,湖南大学扶贫工作团队立足于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设计创新,在三年内通过协同创新的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文创扶贫成果,在各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有项目资金短缺和赋能教育执行方面的困难,但“隆回不脱贫,湖大不脱钩”,湖南大学精准扶贫隆回的不懈努力和深入探索,依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忠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