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南通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传授技艺

2016-05-12 来源:中国文明网收藏

  巧手翻飞,将棕榈树叶编织为栩栩如生的蜻蜓、蚱蜢和玫瑰花……5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展演——非遗达人秀作品设计展在南通开放大学展出。两位非遗传承人马以花、李海烽与大学生现场展示了精美绝伦的非遗作品。

  48岁的马以花,盐城人,祖祖辈辈从事棕叶编制,她也跟着父母练出了一手棕编好手艺。嫁到南通后,马以花在家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马以花的“南通棕编”,作为港闸区的唯一项目入选在册。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者剪画,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南通剪纸、刻纸艺术历史悠久。2010年,南通剪纸入选第二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岁的李海烽,出生在剪纸世家,这个剪纸世家经过百年传承,已历四代,家中珍藏了家族流传的近万幅剪纸作品。

  南通开放大学团委副书记黄凯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该校团委主办“非遗开讲啦”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马以花、李海烽主讲南通棕编、南通剪纸,向95后大学生讲解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

  吴杰璐是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大一学生,已跟随马以花学习棕编技艺半年多。“棕编算得上是指尖上的非遗,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小吴说,马老师每周抽两个晚上,为同学们上棕编课,“她教得很细心,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

  “本周是南通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南通全市各职业院校将组织开展189项活动。”黄凯介绍,非遗达人秀作品设计展是该校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

  黄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才铸成今天的成果,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传授技艺,为非遗传承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同学们也能感受非遗传承人身上积淀多年的“工匠精神”,这有助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坚定职业信念。

(责任编辑:谢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