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普通高中教育迈向内涵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2022-07-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普及发展步伐,如期实现普及目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

  加快普及发展

  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打响普及高中教育攻坚战的一纸文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许多教育发展规划稍有不同的是,广西在这份攻坚计划中明确了139所高中阶段学校建设项目的详细时间表和路线图。

  2022年7月5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广西教育厅副厅长李清先不无骄傲地说,目前,广西全面完成了普及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走出了一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路子。”

  改革创新,攻坚补短。这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不断强化政府办学责任、持续提高普及水平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普通高中教育这项重要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国普通高中总体投入水平大幅提升。十年来,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普及水平提升幅度最大,显著缩小了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提高受教育水平的美好期待。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中,每周一次的通用技术课是学生们最期待的课程。2020年,在浙江省教育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拉萨那曲高中创建起了西藏第一个中学通用实验室。

  除了在通用实验室搭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对于学生尼玛扎西而言,条件显著改善了的生物实验室更让自己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巨大乐趣。“之前实验室设备陈旧,仪器也不全,大家不喜欢去。”尼玛扎西说。

  西藏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杨继军介绍,近年来,西藏不断推进普通高中装备条件标准化,除了加强实验室、功能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等,还配足配齐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馆等设施设备,整体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从有到优,从优到强。聚焦办学条件改善和保障机制健全,十年来,我国连续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4570所,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4968元,体育、音乐和美术器械,理科实验仪器配备达标学校比例均超过95%,学校联网率达到100%。

  县域高中占全国普通高中总量的一半以上,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是整个高中教育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城办学资源显著扩大的同时,聚焦县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大县域高中对口帮扶力度,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指着行动计划中的具体举措,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局局长明刚感到干劲十足,“这是国家首次以专项规划形式对县中发展作出的具体部署,为我们下一步实现县中振兴指明了工作方向。”

  多样化有特色

  驶入内涵发展快车道

  “进入科技特色高中,让我的高中三年有了难以想象的充实和精彩。”提起自己的母校——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湖北文理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大一学生吴德欣充满怀念。得益于高中三年的编程、科创项目和竞赛锻炼,他认为自己不仅坚持和发展了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特长,还比同专业的学生多了几分从容,“我的编程思维和技术明显更好,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风格。”

  如今,宜昌市科技高中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科技课程体系,还以科创活动为载体,带动了学校项目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变革,树立起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从提高普及水平到注重内涵,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成为新时代对普通高中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不断加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丰富学校选修课程、培育学校优势学科,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由分层发展转向分类发展,积极探索形成了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语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多样化有特色的办学新格局。

  为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为关键抓手,普通高中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实施,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育教学加快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全面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教学转变,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观念更新和教学转型提出了挑战。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16期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达47万人次,不断提高校长课程实施领导力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有效缓解了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看来,这十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构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供给体系等,是“从加快普及走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

  评价改革牵引

  育人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地理,立志成为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但传统理科不考地理,文科又不涉及物理、化学等地质研究必不可缺的知识。”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深造的王宁是新高考的受益者,打破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高中“物化地”的个性化组合,为王宁如今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以高考改革为牵引,这十年是深化普通高中改革的十年。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同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截至2022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进入了新高考改革周期。

  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撬动,“招”和“考”的改革为推动普通高中变革育人方式注入了更大动力。

  近日,北京中考成绩公布。海淀区家长张良感到很欣慰,通过“校额到校”政策,她的孩子将有机会进入区域内的优质普通高中就读。“孩子上的是普通初中,如果没有校额到校,走统招的话,基本进不了好高中。”张良说。

  教育机会如何分配,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自2016年起,北京市加大优质高中统筹力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精准投向一般初中校,让每一名就近入学的孩子都有平等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如今,北京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计划都分配到了一般初中校,并重点向优质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域倾斜。

  围绕实现科学选材和促进教育公平,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中考改革有序推进。如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命题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各地认真落实属地招生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并将优质普通高中学校50%以上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基本形成了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为维护正常招生秩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聚焦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完善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引导普通高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办学理念。

  从《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张志勇表示,这十年来,在一系列顶层制度指导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进入了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和质量评价改革同步实施、协同推进的“黄金期”。(本报记者 梁丹)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