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中高职协同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土人才”振兴

2023-12-12 来源:规划司收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重庆市对优化“一区两群”职业教育布局的整体部署,聚焦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级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与民族地区签署三级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三级融通、纵向贯通、横向互通机制,全面促进职业教育带动当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发展,积极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助力民族地区“乡土人才”振兴。

  织好三级协同发展“一张网”。 2021年11月,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人才上下功夫。2022年,学校与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区、石柱县、巫溪县等6个民族区县(以下简称6个区县)签署三级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包括与区县政府合作,建立助力产业振兴合作机制,着力为区县产业特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与区县教委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着力开展乡村振兴教育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区县职教中心合作,建立教改质量协同提升机制,着力推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群”地区(以下简称“两群”地区)中职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通过三级协同机制,有效撬动了当地政府累计增加职教投入超1000万元,帮助彭水、秀山等职教中心实现了教学成果奖、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市级标志性成果的突破。

  下好乡土人才培养“一盘棋”。学校制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推“一区两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精准制定“菜单式”帮扶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和多形式多领域的人才培养、人才共享长效对接帮扶机制。学校深入6个区县的10余个工业园区和职教中心,围绕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调研,系统掌握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对智力支持和乡土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帮扶需求。按照育训并举的方式,合作构建纵向贯通培养体系,在6个专业实施“3+2”“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切实打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立交桥”,并通过送教上门和送技上门等方式,引导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年均650人以上,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共培训3000余人次,有效充实了电商销售队伍、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等队伍,促使“乡土人才”从培养到实践一体贯通。

  打好优质资源共享“一张牌”。学校通过实施专业互通工程,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引导成渝地区60余所职业院校参与其中,委托高职高水平学校对中职学校进行专业托管,切实提升专业整体实力。通过实施师资互通工程,组织学校各专业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等与“两群”区域内相关专业教师建立“手拉手”帮扶关系,定期深入6所中职学校讲学授课、指导,师资双向互派交流1800余人次,开办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中职教师160余人次,有效推动了“两群”地区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实施资源互通工程,面向帮扶学校共享6个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2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极大提升“两群”地区中职学校数字资源数量与品质,通过分享高质量培训资源,带动“两群”地区中职学校教师享受高品质培训。

  拧好助推经济发展“一股绳”。挂牌成立学校乡村振兴学院协同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分中心、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实践基地,有效补齐“两群”地区实训资源短板。依托帮扶项目,学校组织教授博士团赴酉阳县、巫溪县等帮扶地区8个乡镇(村),对野生猕猴桃种苗基地选建、种植栽培、品牌开发、电商销售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技术指导12次,培训人数达180人。技术支撑山羊村猕猴桃产业面积达到500亩,管护野生猕猴桃资源林下产业面积突破2000亩,带动30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学校与巫溪县天元乡签订农产品供销合同,实施订单农业生产,年均合同采购金额超过1000万元,有效助推了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