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聚焦乡村帮扶打造“三一典型”

2023-04-10 来源:规划司收藏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以中共中央“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和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持把职业教育办到“农村田坎上、农民心坎上、农业命脉上”的核心理念,冲破校园“围墙”深入田间办学,聚集乡村帮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稻田行间“一条鱼”。学院长期派出“谷保姆”“鱼保姆”,分赴6个区县,带着综合种养技术上山下乡入户,在田间谱写“稻鱼共生”篇章。一是契约组团探索“种养同作”。自2015年以来,紧贴脱贫攻坚任务,牵头成立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联合万州区农科院、农业农村委的9名实践专家组建“智慧稻渔”产业帮扶队,与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开州区开竹粮油种植股份合作社等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开展560亩稻鱼综合种养研究与实践,共筑乡村“产业脱贫”之梦。二是田间创客书写“稻鱼故事”。46名“乡创客”长期嵌村服务,指导稻田综合种养。创建“三峡稻鱼米”和“三峡职院稻田鱼”生态品牌,研发“稻田养鱼自动投饵装置”等7项专利,打造“和美白土”彩色稻风光,用“字绘稻渔”营造“强农富农”氛围。每亩稻田平均增收2100元以上,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三是产教融合推动“生态帮贫”。每年2300余名师生深入田间开展产教实践,注入“田间智慧”,实施“生态帮扶”,创建“绿色产业”。学生在田间勤耕重读、插秧摸鱼,促进职业素养与三农情怀共融、职业教育与乡村建设互耦。“稻渔共生”项目,2022年推广应用到全市6个区县3.3万亩,实现年经济效益1.1亿元。

  帮扶车间“一头猪”。在市教育帮扶集团支持下,学院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军团”,进驻巫溪县天元乡实施“生猪+”精准帮扶。一是坚持“校村同创”。驻村干部联合村支两委,深挖“穷根”,以“赚了是你的,亏了是我的”带农联农方式,带动村民“股份组团”创建腊肉合作社,帮助天元乡万春村改造养猪场3个,创办“万春村腊肉加工厂”,打造“职教产业”。二是开办“腊肉学院”。专家教师与村民联动,共建“腊肉学院”,嫁接“致富基因”,传授生猪养殖与腊肉加工技能,每年1800余人次村民接受“技术武装”。产出的“生态腊肉”,以“农校对接”和“以购代扶”方式促销,实现生猪“蝶变”创收。三是共筑“腊肉高地”。与天元乡共建“万春腊肉协同创新研究院”,打造生猪产业“接二连三”的金课,创建“科技+种养+加工+营销”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用“智汇腊肉”引领巫溪县“生猪+三大坨”发展。2021年6月,“焦点访谈”以《梦圆万春》为题,用15分钟报道“乡村腊肉”的创变。

  游在乡间“一堂课”。学院采取“田间创客”行走式教学、“田间保姆”家访式传技、“田间农博”问需式答疑等有效举措,在三峡库区“游训”土专家、田秀才。一是“田间”赋能,授技于民。学院冲破校园“围墙”办学,与万州、云阳、开州、忠县、梁平等9个区县联建“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的15所田间学院,开启“游教”模式,培育新农民。90余名“田间农博”轮流守护田间学院,创建云上资源库,村民“点课求学”,老师“问需施教”和解惑答疑。实现“校园与田园”教学空间转换,书写三峡库区“田间赋能”新篇章。二是“师民”联创,游育农匠。创设“流动课堂”,瞄准“在乡、返乡、入乡”人员,送教进村入户到田间。编著适合三峡库区乡村产业的田间教材22本,创建“三农思政”“生态种养”等田间微课261门,引领村民“网络空间线上学、田间地头跟着学、创业基地实践学、产教融合集中学”,每年在周边区县巡回开展“田间农技”培训9800余人次,培育出一批敢闯敢干的田间优秀学员。三是“三农”服务,田间起步。组建“动物120”急救中心,18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专家教师轮流巡回破解村民的田间急难,每年赴诊960余次,成为万州区“百万头生猪”的技术保障。46名教师变身田间“赤脚医生”,巡回派驻万州区甘宁镇玫瑰香橙、铁峰乡凤凰花果山、太龙镇古红桔等“百万亩经果林”基地,开办特色产业订单班55个,带领11000余人次学生生产实训,为大田生产“保驾护航”。2022年5月,“‘田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