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携手帮扶聚微光 “艺”不容辞有担当

2022-11-24 来源:规划司收藏

  近年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实地调研,定期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解决帮扶村实际困难,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帮扶为牵引,人才帮扶、文化帮扶、产业帮扶齐头并进的定点帮扶模式,彰显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帮扶,春风化雨筑梦未来。坚持智志双扶,学校常年面向区县实行定向招生,已培养公费师范生814名,助力增强基础教育师资。关心关爱家庭困难学生,根据国家资助政策规定,学校建立“奖、助、贷、勤、减、免、补”为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三年来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77个,“一对一”就业指导促进626名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就业。建立太极乡小学、杉岭乡小学、石家镇小学实习训练基地,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和学生开展支教,送文化、送知识、送物资,惠及学生500余名。三年来,学校师生先后前往9个区县40个乡镇看望家庭困难学生40余名,行程2000余公里,让学生和家长倍感暖意。

  人才帮扶,涓涓细流激发内生动力。学校成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先后选派5名党员干部赴璧山、巫山、黔江等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干部常年驻村、师生定期服务的形式,深入走访了解民情,与当地群众手牵手、心连心,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精准施策强化产业基础,切实推动村民增收致富。三年来,驻村干部走访农户480户,1900余人,工作记录达300页。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学校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项目,开设蜀绣、漆器髹饰、木版年画(木雕)、 梁平竹帘(竹编)、荣昌安陶等十余项“研培计划”,累计培训上千人次。常态举办“乡镇红色文化与旅游扶贫培训班”等特色文旅培训,平均每年开展2期,培训人数达394名。选派4名优秀教师为巫山双龙镇红叶叶雕工作室员工进行文创、雕刻理念培训。学校学子团队为乡村量身打造《文艺兴村——巴渝音乐艺术乡村品牌打造计划》,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2022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

  文化帮扶,润物无声涵养精神力量。坚持强化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先后调研“王氏牛皮鼓制作”“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多门“非遗文化”系列课程,面向近千名学生传承乡村非遗文化。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利用专业优势承办首届巴南区文旅委“巴县老院子”区域公用品牌文化打造计划,为黔江区杉岭乡、巴南区木洞镇、秀山县洪安镇提供农商品视觉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服务,先后指导设计奉节“平安豆腐”“巫山脆李”产品包装,助力打造“双龙福”特色品牌。三年来,共计420名师生开展文艺“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的足迹遍及14个乡村。创作反映乡村振兴的作品层出不穷,教师原创歌曲《春暖我的家》入围2020重庆市脱贫攻坚原创歌曲大赛30强,创作的乡村振兴题材话剧《片片红叶情》、歌曲《山里红》获2021年度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产业帮扶,聚沙成塔力促发展动能。加强基础建设,实施帮扶村镇道路亮化、改造贫困家庭电路、改造升级乡村道路、建设文体广场等专项帮扶,改造里程达30公里,增加150盏路灯,促进产业“走出去、亮起来”。利用“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开展农副产品集中采购,消费帮扶达130万元,帮助6个乡镇脱贫致富。支持草坪种植、蚕桑养殖、烤烟种植、养牛等产业,指导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吸引青年劳动力留乡置业,逐步实现乡亲家门口“打工”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