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校地共建,三方共赢 以高质量教育赋能西藏林芝乡村振兴

2022-06-20 来源:规划司收藏

  广东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拓宽援藏思路,创新援藏方式,丰富援藏内涵,打造“校地共建”2.0版本,培养并储备更多高素质教育人才,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省级统筹,为人才输送搭建坚实平台。坚持“规定动作落实落细”,扎实做好“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选派。广东省教育厅统筹协调21个地市精心遴选137名骨干教师、校长,组成六个支教团到林芝市6所学校支教,将其打造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精品示范学校和教师培训基地,以点带面辐射、示范、带动当地其他学校。打造“自选动作出新出彩”,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援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原来个别高校零星选派、单兵作战到省教育厅统筹协调,集体作战,促成省内师范类或具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与西藏林芝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地,并将该项目纳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签约项目。目前,共有15所高校加入项目,每年选派师范专业大学生分赴林芝市63所学校开展为期一个学期至一年的支教工作,已选派实习支教大学生1152名,缓解了林芝市教师紧缺的矛盾,精准帮扶了薄弱学科教学,构筑了广东-林芝市直-县区-乡村全领域的广东教育援藏优质资源辐射网。大学生深入边远、高海拔地区开展支教工作,切实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实效性,开启了教育援藏新模式、民族团结教育新形式、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了“政府搭台,校地对接,三方共赢”。

  发挥高校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水。结对交流的“台子”搭好,专业人才就能更好“唱戏”。岭南师范学院是广东高校中援藏支教开展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形式最齐的高校,也是西藏林芝市教育系统中校友最多的广东高校,至今已选派10批共220名学生参与“校地共建”项目,其中有15名实习支教大学生选择毕业后扎根西藏,服务边疆。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选派优秀学生承担林芝5所中小学13个科目的教学工作,累计授课16257节,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对接广东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林芝自然博物馆等开展特色教育,促进粤藏文化交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工作小组,并制定项目全流程管理制度,建立了带队老师全程跟进、校领导中期检查及回访机制。 肇庆学院开展“一校一基地,一人一品牌”计划,项目团队积极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将墨脱县中学生物实验开课率由60%提高到90%,将“走班制”教学理念融入当地幼儿园工作实际。

  创新共建方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广东省教育厅积极动员各高校以项目为切入点,探索校地教育合作更大外延,助推林芝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在选派大学生“走出去”支教的基础上,把藏区教师“请进来”培训。通过邀请名师专家开课、提供跟岗研修机会、组织骨干教师及干部培训班等方式,更新当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把教研课送到林芝教师家门口,通过同课异构、实地诊断、送教下乡等方式,协助林芝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除线下结对帮扶外,部分高校还搭建了智慧平台,通过“屏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通边疆乡村课堂。在疫情停课期间,华南师范大学开发了“华南师大-林芝教育手机直播云平台”,录播课程1214节,助力林芝实现“停课不停学”,成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全市统一线上授课的地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了“双师课堂”,通过远程信息技术将墨脱当地学校与佛山市小学连线,缩小两地师资力量差距,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