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湖南农业大学:保和鸡,保鸡健康 和地亘鸣

——印遇龙院士团队精准帮扶项目

2022-11-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项目基本情况

  保和村位于邵阳县罗城乡政府以西3公里,地处邵阳、衡阳、永州交界地带,村里多丘陵、山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交通非常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0亩,人均0.56亩。全村共辖36个村民小组,784户、3228人。保和村因群山环抱,以山地和丘陵占主要类型、耕地少为主要特征,且村民文化水平低,是原湖南省省级深度贫困村,村中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523人,非建档立卡户657户2705人,低保户61户83人,五保户43户43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8年,学校成立驻保和村帮扶工作队,旨在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和精准帮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工作队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咨询,决定最大化利用保和村环境优美、多丘陵和山地的自然禀赋,开展林下养鸡。如何让养鸡体现出科学性与专业性?2019年年初,工作队问计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带头人、畜禽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研究员。印院士长期从事并积极支持“三农”建设与农村脱贫帮扶,当即组建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全面指导林下鸡养殖的引种、饲养、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加工、销售和品牌创建及营销等诸环节,“保和鸡”产业化建设科技服务项目由此诞生。

  二、项目实施进展

  项目启动以来,在印遇龙院士团队的全方位支持下,保和村林下鸡养殖发展迅速,“保和鸡”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典范。

  (一)前期

  近年来,林下生态养殖产业遍地开花,农产品同质化突出,产品滞销时常发生。怎么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避免丰产却不增收的情况出现?这已成为制约保和村鸡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2019年初,驻保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小军向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寻求帮助,请他为保和村的产业发展做指导。在罗队长的观念里,发展扶贫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品“走出去”,把“土疙瘩”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元宝”。印遇龙院士得知他的想法后,亲自到保和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保和村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丘陵林下喂养走地生态鸡,而保和村过去就有养鸡的传统,提出可以借鉴洪江区养殖雪峰乌骨鸡的生产模式。同时,对于养殖户来说,林下养鸡具有养殖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只要引进团队科学技术精准指导,有望将保和鸡发展为品牌产业。

  2019年上半年,在印遇龙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保和村村民杨永生因地制宜,带头成立合作社,建起了第一个“保和鸡”养殖基地。按照印遇龙院士科技服务团队的建议,将鸡棚建在山上,保和鸡散养在大山里,吃的是虫子、草、稻谷和玉米等,饮的是山泉水,不食用药物和抗生素。为了养好这些鸡苗,印遇龙院士亲自给养殖户开展了养殖培训课,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并现场指导定制饲料和防疫方法。期间根据保和鸡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了相应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配方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同时,又能让保和鸡林下生态放养180天以上。为了提高保和鸡的免疫力和存活率,科研团队还在饲料配方中添加了益生菌。

  此后,印院士团队发挥团队人才智力优势,帮助制定统一的饲养、管理和质量标准,确保“保和鸡”生态、健康的品质。经过一年努力,保和生态鸡养殖产业正逐步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2019年末,全村共建起了7个养殖基地,养殖林下走地鸡2.5万羽,共带动贫困户42户203人。

  为了打通“保和鸡”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印院士团队还与湘菜产业促进会一起研发菜品和助推销售,并帮扶建立“保和鸡”屠宰车间和冷库,对接各级电商协会,打开市场,推动“保和鸡”线上销售。2019年,2万多羽“保和鸡”销售一空,产值超过200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1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近1000元。

  (二)中期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发现销售的保和鸡因鸡苗引进来源较多,成鸡在体型外貌、体尺、活重等方面存在整齐度较差的问题,影响经济收益。为了保证成鸡体质量、毛色、屠体等的整齐度,需要引入一个合适的品种。“保和村过去有养鸡的传统,而邻近的洪江雪峰乌骨鸡品种优良,故可以养殖雪峰乌骨鸡。这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印遇龙院士一番分析后给出了建议。而且,雪峰乌骨鸡系项目组的家禽育种专家精心选育而成,其血统纯正、来源清晰稳定;同时,所引入雪峰乌骨鸡鸡苗的父母代经过严格的“两白”疾病净化和疫病检测,为实现商品代鸡养殖过程的高成活率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举突破了制约保和鸡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瓶颈。此外,团队将雪峰乌骨鸡健康养殖的科学研究结果无偿提供给养殖户,助力保和鸡林下养殖提质增效。

  2019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邵阳县大范围的暴雨暴雪让养殖户损失不少鸡苗。在印遇龙院士的科技服务团的现场指导下,养殖户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养殖。科技团队为了保证鸡棚的通风效果和鸡的营养平衡,围绕保和鸡饲养阶段性和环境要求,在鸡舍选址、结构设计和用材等方面,给出了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和科学建议。养殖户遵循科技服务团的规划和建议后,不仅养鸡赚了钱,对养鸡技术技巧也如数家珍。如今,保和鸡养殖产业正逐渐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扶贫工作队所探索的“企业+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扶贫模式得以发挥更大效用。

  在项目实施的一年半时间里,印院士带领的科技服务团对保和鸡的科技扶贫成效显著,不仅给养殖户创收、贫困户脱贫装上了加速器,还培养了一批养鸡能手。在此期间,全村共建起了7个“保和鸡”养殖基地和52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养殖林下走地鸡2.5万羽,带动贫困户42户203人脱贫。

  (三)后期

  解决了养殖品种和自然灾害问题后,保和鸡支撑团队后续持续优化和标准化保和鸡饲养和管理、产品质量和安全、环境安全等环节,对保和鸡饲料配方、养殖密度、上市体重、屠宰品质等进行科学化规范。此外,专家团队与养殖户无缝对接,成员与养殖户建立微信(群)、电话等联系方式,及时了解和解决养殖技术难题,提高保和鸡的存活率和养殖户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团队建议突出生态和溯源,以巩固和吸引消费者群体。同时,为进一步助力全村发展,为保和鸡注册保和鸡产品商标,推动“保和鸡”公共农业品牌建设,把保和鸡打造成一个具有商标保护和明显地标特色的科技示范产品,帮扶成立企业,新建科技示范展销平台,建设保和鸡屠宰车间和冷库,对接各级电商协会,真正地做到产销一条龙服务。与湘菜产业促进会一起研发保和鸡的菜品助推销售,对保和鸡专门开发各类湘菜做法,让保和鸡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当前,保和鸡已引入公司共建智慧禽园,通过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引领消费需求,推动商品溯源和订单式养殖。同时,印遇龙院士通过抖音直播给保和鸡带货,助力保和村精准帮扶。由此,保和鸡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养殖模式、统一疫病防控、统一回购、统一销售、统一推广的标准化产业链条,实现了“政府+科技+农户+基地+市场”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扶贫模式。

  三、项目主要特点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印遇龙院士团队坚定履行“实业先行、科技帮扶”的宗旨,履行“知农、爱农、学农”神圣使命,将“三全帮扶”理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移植于产业成长,全力推进保和鸡安全生产。

  (一)三全帮扶

  全员,即项目以印遇龙院士任首席科学家,集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等学院的教师及研究生骨干力量进行技术支撑,通过“帮扶带”提升“保和鸡”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品牌打造和销售市场;全过程,即团队规范化“保和鸡”的引种、疫病防控、营养调控、健康养殖、饲养管理、生态评估、产品安全等过程并监督实施,保证产品安全和商品率;全方位,即采用包括实地调研、现场论证与交流、培训讲座、蹲点指导、博士团下乡、线上指导、直播带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推广等在内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保和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因地制宜

  项目组筛选并建议雪峰乌骨鸡作为“保和鸡”养殖品种,该品种具有野性适中、环境适应性好、膳药两用的特点,养殖前景大,可最大发挥养殖效益。同时,通过优化林下养殖规模和轮牧,不仅能够养好鸡,而且可以利用环境消纳鸡的排泄物,增加土壤肥力并实现“粪-草-鸡”的生态循环,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并保证环境安全。

  (三)院士帮扶模式

  保和鸡产业起步于印遇龙院士的金点子,发展于团队专家的倾力支持,有赖于悉心根植养殖户的矢志坚守和青年学生的“三农”情怀。项目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保和鸡的林下养殖;团队6名研究生不定期蹲点指导和学习;通过连续三年的“三下乡”,8名本科生越来越认识到乡村振兴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作用及自己的使命,立志考研并顺利被录取。另一方面,院士直播带货,不仅在学界发挥深远影响力,也探索了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方式,更是创新了乡村振兴和高校育人的新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等领导数次考察保和鸡养殖基地,并予以肯定。

  四、项目成效经验

  (一)跨学科协作帮扶

  整合跨学科人才,服务“保和鸡”全产业链。“保和鸡”品牌由印院士服务团队品牌设计专家王佩之副教授设计,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商标保护和明显地标特色的科技示范产品和一个宣传推广“保和鸡”的科技示范展销平台;在科技养殖上,更是联合全校养殖骨干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保和鸡”健康养殖,使“保和鸡”养殖产业快速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保和鸡”已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行动中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之一,团队也因此被授予“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的殊荣(2020年)。

  (二)多渠道展示成效

  为充分展示“保和鸡”项目成绩,体现团队科技帮扶对乡村振兴的效果和示范效应,印遇龙院士建议团队的大学生系统总结团队近三年在“保和鸡”帮扶工作中的技术、公益成果、发展规划等,参加“建行杯”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公益组赛事,鼓励学生通过赛事锻炼和提升能力、培养“三农”情怀,并为学生题词勉励。项目最终荣获二等奖(2021年),进一步扩大了保和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直播带货

  项目首席科学家印遇龙院士和湖南日报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网红“衣哥”联动,一起为“保和鸡”带货直播,一小时售出3000只保和鸡,销售总金额达45万元,推动保和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五、下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项目的考虑

  “保和鸡”在保和村的脱贫、增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离引领湖南、走向全国还有较大差距。在当前资金规模尚小、养殖区域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将该模式移植、推广到周边县市乃至辐射到全湖南,是“保和鸡”做大做强需要直面的问题。因此,项目团队拟从资金引入、丰富产品线、品质提升、扩大销售等方面入手,打造“保和鸡”知名品牌,支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

  (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研发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保和鸡”产品,将不同类型的产品投入不同档次的超市,进行针对性销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面向中高端超市,打造高端“保和鸡”精品,小型超市则提供普通产品。

  (二)逐步提高产品产业化水平

  通过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不断深化加工、拓展市场,使产品加工更具规模化、组织化、精细化,研发农产品的衍生产品,比如工艺品加工、品牌文化物品制造,提高“保和鸡”的附加值。

  (三)不断提升保和鸡产品品质

  建立完善、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检测、追溯体系,使消费者可以溯源每一只“保和鸡”,安心购买。重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环保,不断推广标准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四)逐渐形成特色标志产品

  智力帮扶,树立品牌效应。随着保和鸡产业发展壮大,品牌效应与团队帮扶形成合力,特色产品“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作用不断彰显。在保和村的规划中,保和鸡将被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结合邵阳传统的油茶产业,可开发“油茶鸡”,建设荷花基地,发展体验式旅游等。

  (五)提升辐射和示范效应

  利用竞争力产品对投资的吸引能力,以保和村为核心示范区,依托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团队智力帮扶,将“保和鸡” 养殖模式不断向外辐射(目前,已在平江县推广该模式),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向科技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