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即将开工建设,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校长叶文杰打开施工设计图,阵阵书香飘然纸上:开放式的图书馆可藏书12万册;教学区设有若干阅读角和数字借阅机,学生步行一分钟即可获得书籍;寝室楼的架空层也将装修成“阅读空间”。
将阅读植入办学基因,汤溪高级中学飘扬的书香,是浙江中小学的一个缩影。从21世纪初起,浙江以“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的改革思路,在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数字图书馆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在沉浸式的阅读空间里系统架构阅读教育,让学生品读书香的滋味。
校园味
推动书香校园省级工程
500多名孩子在校园里连成一条线路,新书在他们的手中依次传递,从校门口“漂流”到图书馆。这场校园里的“迎书香”仪式,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坚持了20年。
农村学校开展阅读教育,难点之一在于藏书。2002年,金近小学立足“金近母校”特色试水童话教学,为添置新书,发动教师、家长捐款捐书。“数量上来了,但质量不够好,书的门类也不够齐全。”副校长李丽萍说。
变革发生在2007年。彼时,浙江省启动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按照每学年生均5元的标准,由省财政保障,为农村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以及经济薄弱地区城镇中小学配置必要的图书。
金近小学的图书馆从此有了源头活水。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的阅读取向,整理出一套系统的阅读书目,涵盖人文、社科、科学、童话等多个门类。每年学校新置近千本书,以“迎书香”的仪式激发每名孩子的阅读欲望。如今,3万多本藏书,汇成一片知识的海洋。
放眼浙江,书香校园工程的成绩单同样亮眼。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列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建馆率从2007年的87.9%上升到2022年的99.84%。藏书总量从2008年的1.59亿册提高到2022年的3.06亿册,生均藏书量也从2008年的26.85册提高到2022年的48.07册。
“学校和课堂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在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毛宏芳看来,学校在建好图书馆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营造书香氛围,把学校建成学生喜爱的“阅读场”。
记者在金近小学看到,每天清晨和傍晚,孩子们沿着校园围墙进入学校。围墙设计成52个板块,师生一起创作围墙画,推介中外经典书籍。校内3个大草坪布置成3个露天书屋,每逢课间都活跃着阅读的身影。“金近童话园”里,师生用植物栽种出10个童话造型,下方安插一块导读牌,学生可以看造型、找故事、读故事。还有教学楼里的墙上书吧、阅读楼角,有趣可感的阅读元素润物无声。
校长邵瑞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的村娃知识面窄,进入初中后学习后劲不足。10余年阅读教育坚持下来,学校已能承办全国性的阅读展示活动,甚至有专家给出“阅读素养在农村小学十分罕见”的评价。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质量,也有很好的数据反馈。
去年,金近小学加入浙江省首批阅读共同体学校,并作为主体学校,与该区的崧厦街道中心小学和谢塘镇中心小学结对。三方成立“青椒阅读联盟”,以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融汇各自的童话、国学、影视特色,举办亲子故事展演、说书大赛、阅读辩论赛等,让书香在校际流淌。
据悉,浙江目前已成立117个阅读共同体,在“建强书香校园”的大框架下,各自探索阅读教育特色路径,形成典型经验后向全省推广。
主题味
聚焦阅读立德树人
这些天,衢州市江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一有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背爱国诗词。从寒假至今,红色经典书目、爱国诗词成为孩子们的阅读主线,因为月底学校就要举办诗词大会,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将获得省市系列读书比赛的优先参赛权。
从1995年起,以“爱国”为主线的阅读活动在江山实验小学未曾间断。那一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在全省中小学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每年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形势需要,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并由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配套编写读本。读本分小学版、中学版,读者对象是三至九年级学生。
在江山实验小学校长杨根法印象中,读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浙江特色,比如2014年为配合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中心工作,读本中专门提到“两山”的故事,介绍治水的楷模,“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学生就像看故事书一样”。
起初,为了推动中小学广泛参与,活动配套组织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以奖促读”。久而久之,读书活动在基层学校不断深化,校方的认知逐渐从“上级任务”转向“教育契机”。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怎样落到实处?杨根法发现,主题阅读就是最佳切入点。学校开发红色亲子午读课,引读家长及孩子身穿军装扮演书中人物,以生动的表演陪同学生读《鸡毛信》;开设全科阅读课程,选择一个正能量的“关键词”,各学科导入不同的阅读内容和活动;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微课堂,设计阅读档案袋,留下学生阅读成长的轨迹。
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举办至今,全省每年均有200多万名学生参加,累计参与人数超4000万。与此同时,浙江省各部门、各地市的主题阅读也在同步推进——
浙江省教育厅实施“漂流的绘本馆”公益阅读项目,为全省130所学校、近8万名小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
浙江省图书馆连续16年举办未成年人读书节,各级公共图书馆参与读书节的比例从25%提高到80%以上;
宁波市举办教育系统读书节,近5年举办活动1300余场,惠及师生700多万人;
温州市以“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帮扶乡村、海岛、山区学校开展“爱阅读”行动;
金华市历时10余年打造“读国学经典,做道德少年”活动,举办首届全国国学教育大会……
经典、名篇就在这一条条阅读主线中,悄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数字味
打造“云上”智慧阅读
一到午休时间,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一小的大厅里就涌进一群学生,吸引他们的是4台“中小学生云图书馆”借阅一体机。进入系统后,学生可以浏览图书、期刊、视频,还能玩在线知识竞赛和阅读游戏。遇上喜欢的书籍,一键就能办理借阅手续,到年底还能给出个人阅读的“数据画像”。
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当时,温州市教育局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均图书年借阅册数仅4.5册,有书没人借、有电脑没资源、有数字资源没人看等问题普遍存在。几经研究,该市于2015年推出“云图书馆”平台。作为一个24小时的纸质和数字复合型图书馆,所有中小学的藏书“上云”,并新增电子书、期刊、工具书等。其目的一是方便学生借阅,二是扩充数字阅读资源。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云图书馆”区别于普通图书馆系统的是具备决策支持功能。经大数据计算后,教育局、学校可随时查询、统计和分析辖区内学校图书馆的各项关键指标和学生阅读状况,为阅读教育提供决策支持,“书香校园比的不是藏书量,而是阅读量,大数据就能客观反映”。
在“云图书馆”的支持和推动下,目前温州市中小学年人均借阅册数为8.04册,人均电子书阅览数为5.27册。部分学校还试点“阅读+”语文教学,即在课堂上留出10分钟时间,从“云图书馆”里找出与课文匹配的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
去年,舟山市普陀区创新出“云图书馆”的升级版。教育局用统一的标准,给每所学校的图书内置一个芯片。只要扫描芯片,该书的来源、所有者等信息就能上传到区里的统一平台,等于每本书有了一个电子身份证。学生登录“智在阅读”APP后,选择喜欢的书籍即可借阅。如果该书不是学生所在学校的藏书,对方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看到后,会在3天内通过各种途径送达给学生。
“我区有诸多分散在海岛的学校,藏书量参差不齐。通过数字化改革,任何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全区的图书资源。”普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岳军表示,该APP自运行以来,校园课外借阅量从2021年的单月1058册增加至27142册,图书流通率在55%以上。
在地方探索阅读数字化改革的同时,2021年,浙江省推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包含图书3500册、有声书6000集、导读视频260个,既能方便学生阅读,还能支持教师教研教学,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交流。
“接下去,浙江将探索把青少年阅读的质量与成效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明校园创建、教育现代化评估等范畴,营造全系统重视阅读行动的氛围,让阅读内化为孩子真正喜欢且受用的行为习惯。”毛宏芳说。(本报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