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数字化如何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分享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3-02-15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收藏

  2月14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表示,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努力为全体中小学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当天,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专家和企业代表就目前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享。

  “国家队”晒成绩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注册用户达7300万

  近5亿人访问、浏览次数超218亿……论坛上,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非“晒”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近一年的成绩单,并介绍了该平台在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2022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并在同年4月上线移动端。杨非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达7300万,周活跃用户数量在1500万左右。

  “平台边应用边建设,先后经过了资源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三个阶段发展。”杨非介绍,在资源数字化阶段,平台设置了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共4万多条资源,其中课程教学资源覆盖30个主流教材版本,满足了师生在线查找、浏览资源的初步需求。

  在能力数字化阶段,通过不断迭代升级,平台基础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场景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流程数字化阶段,随着平台资源数字化和能力数字化的发展,到2022年6月底,平台已初步实现从单一资源浏览向全面支撑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

  在杨非看来,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提升平台智能服务水平、加速推动教育模式深层次变革积累的数据创造条件,“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通过服务所沉淀下来的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驱动力。”

  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杨非表示,首要的是遵循信息技术特点,设计平台功能架构。“平台按照多方提供、按需选择的逻辑共享和选择资源,按照网络社交、私域传播的逻辑分享和推荐情况,按照扁平建设、多方参与的逻辑协同治理和服务,按照开放建设、竞争提供的逻辑开源建设。”

  同时,要遵循数字转型的规律,推动平台应用深化。最后是遵循“应用为王”原则,规划平台愿景升级。平台按照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推动应用,以应用需求的满足和升级推动平台发展愿景的升级。“平台首先满足停课不停学、‘双减’等重点工程,实现信息技术与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工作,再推动流程、场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创新,然后推广普及创新应用,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常态。”杨非说道。

  智慧作业为数字化赋能教育提供现实路径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将如何实现?论坛上,部分与会者分享了利用数字化助力学生作业,从而实现减负提质的探索。

  “传统作业模式下,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提升。比如,题海战术容易催生出‘同班异构’的现象,分数相同但薄弱的知识点不一样,学习问题也难以根治,这就是江西省教育厅引入智慧作业要解决的问题。”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分享了该省在建设“智慧作业”平台上的思考。

  郭杰忠表示,“智慧作业”平台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还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症结,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也能辅助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区域学情和教学进度,给减负提供新路径,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辅导学生写作业是许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校外培训乱象群生的导火线。”郭杰忠分享,江西省教育厅积极协调出版电信运营等部门,依托移动、联通、电信、广电4大运营商,把现有的家庭电视机顶盒,在线升级为人人通学习机,将学生错题微课精准推送到家,学生在家就可以通过电视有针对性地收看自己的错题集和微课,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辅导到家,也减少了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

  智慧作业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师资投入。郭杰忠表示,江西组织全省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名师,共同承担智慧作业配套微课资源的研发和落实,“目前全省累计近11.9万教师参与智慧作业工作建设,已建成配套作业微课,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和全学段。”

  安徽省合肥市围绕着课堂、作业、评价和治理四个方面推动教育数字化。合肥市教育局局长刘业勋在提及作业时说道,该市利用智能终端全面采集分析学生的课堂练习测验的数据,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项,形成了课前预习单、课前练习单、课后巩固单、能力提升单以及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的“四单三关”作业管理模式。

  刘业勋表示,强化作业设计,可以减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生的时间释放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构建了‘一二一‘精准作业模式,也就是,每一次作业只布置六道基础题,每道基础题后附带两道变式题备用,六道基础题全做对还有一道进阶题可选。”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分享了作为集团校进行数字教育的实践。在谈及跨年级的学情分析系统时,陆云泉提出,学校使用智慧作业平台实现更加个性化、精准的作业布置和分析。“学生作业都是按照分层、个性化、根据学情设计的,学生写作业的模式不变,还是纸笔作业,但可以通过收集数据,让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

  与此同时,该系统也可以实现为学生精准推送符合其学习状况的作业,“学生每天都能通过这样的智慧平台,掌握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方面的欠缺。这样可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可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时代在变,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数字化教育转型的关键是落地”……在当天的论坛上,科大讯飞、一起教育作为数字技术企业代表,也分享了在数字化助力教育方面的实践。

  “人工智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典型的以技术赋能的一次教育革命,而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实施,让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有了更大可能性。

  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中,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刘庆峰提到了语音和图文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推理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等,“人工智能机器不仅能够自动分析学情,还可以利用评价进行引导、做推荐,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完整的知识图谱。”

  在刘庆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在“消化”所有教学大纲内容、所有知识点之后,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精准推荐。“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追根溯源,可以为每个孩子规划学习路径,这些都已经在海量的用户中获得了成功。”刘庆峰提到,学业之外,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也早有应用。

  “在今天这个时代,一方面要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育,实现千百年前‘因材施教’、教育强国的目标和梦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工智能绝不是替代人类的。”刘庆峰说道。

  一起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长刘畅认为,数字化教育转型中,区域大规模常态化使用是基础和前提,“需要在区域内做到的是作业、课堂、考试、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只有综合性的数据收集,才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很多。刘畅以该企业创新研发的“点阵笔”数据为例,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如何让老师重塑课堂,从教书走向育人。同时,学习轨迹、差距分析、知识图谱、学科能力分析、学习品质分析、适合的职业等等,数字化转型也为学生赋能,实现精准学习甚至规划未来。同时,数字化转型可以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全方位地赋能多角色的管理者。

  在刘畅看来,对于各地区而言,数字化转型不变的是通过常态化使用积累大量数据,变化的是不同的区域,结合学生老师家长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理念数据化、数据可量化,进而完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