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师生的自觉行动,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着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破解矛盾瓶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努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出。
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推动前沿院、航发院、无人系统研究院、机载系统创新中心等科研特区建设,完善人财物配置和专职队伍建设,强化质量、影响、贡献导向。设立高层次人才中心,拓宽引才渠道,加强人才发现、引进和培育。设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规范管理实验室,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进一步完善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明确校院两级管理主体职责,推进学校管理权重心下移,坚持目标导向与资源配置相结合,扩大学院在人才选聘、师资薪酬、财务管理、资产使用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健全权力行使的自我约束和监管机制,完善问责机制,实现学院权责利相统一。
改革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出台管理办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地平台和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校友资源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科研纵向协同、横向共享、服务保障、智能支撑体系建设,围绕科研业务形成覆盖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人为中心打造网上大厅和教师个人端,推进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融通的“一站式”网上科研服务。系统修订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项目资金管理自主权,全面简化各类经费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提高学院统筹经费和科研人员绩效,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开通阳光校采北航直采电商平台,进一步简化采购、报销流程。
聚焦重点领域,促进成果产出。制定军民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五大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9项重点任务,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强化航空航天学科优势,制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方案。拓展国防特色学科新方向,论证新增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等国防特色学科博士点。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总结拓展与中国航发创新合作模式,深化与空天信行业实质性合作,先后与中国电科、航天科技六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航空航天厂所共建71家联合实验室。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获批“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智能微纳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低湍流度气动声学风洞实验室等校内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