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也要真的减下来”

——教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五

2021-12-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师背负着众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要减!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也要真的减下来,这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

  近两年来,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取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效。教师找回了时间和精力,获得感增强,在课堂上能够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激发了专业发展动能和教育教学热情。

  教师减负有政策护航

  教师减负需要政策护航。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高位遵循。教育部将教师减负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整治形式主义专项工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刊发答记者问、理论文章,宣传文件主要精神和政策要点;在教育部网站开设专栏,实时发布相关信息,有效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学习。

  调查研究实打实,落实督导步步紧。2020年,教育部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委托课题组开展蹲点调研、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提出意见,要求整改,督促落实,层层推进。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减负事项梳理形成任务台账;部领导带队赴辽宁、广西、四川等3个重点推进省份实地调研督查;相关司局赴四川调研,重点督促指导整改、落实教师减负政策;组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召开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片区会,及时总结各地落实经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教育部的督导和指导下,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了教师减负清单,建立统筹规范相关制度,完善专项配套制度,健全教师减负体制机制。

  教师减负也要有本“明白账”

  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这些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如何缓解?教育部给教师做“减法”,卸掉他们不应该承担的负担:督促指导各地将教师减负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出真招、见实效。

  记者注意到,各地出台的教师减负措施、清单内容都很切合实际,提出的要求也有明确时间表。比如,贵州省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18条清单,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引导社会共同监督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落实。

  一年来,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性事务进校园、数据填报、教师抽调借用……这些曾经让校长无奈、教师无助的事项得到统筹规范,中小学教师减负成效初显,潜心治学趋势向好,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要认清减负的根本目的是提质增效,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改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任友群说,这是涉及1000余万名教师的一场硬仗,也要有本“明白账”,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做到真减负,把和谐还给教育

  实行课后服务以来,教师们“早来晚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学校普遍反映,教师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特别是班主任、骨干教师与学校管理干部负担明显增加,导致大家身心疲惫、压力过大。

  “双减”实施后,如何为中小学教师减负?针对教师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浙江省杭州市江湾教育集团以“4张清单”全面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教师请假制度增设了“零星假”“亲情假”、提出考勤打卡有5次补卡机会等,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弹性时间,充满了人情味。

  “通过做好‘四道加法’,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重庆市合川区教委主任吴志琼介绍,该区建立了非教育教学工作进校园年度计划审批、教师抽调借用等5项制度。每年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留、改、取”的原则对进校园事项进行审核,形成进校园“白名单”。2021年,社会事务进校园、督查考核事项分别由2019年的261项、94项减少到30项、9项,降幅分别达88%、90%。

  在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方面,教育部加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教师多头、多系统填报数据的问题。各地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全省级大数据平台,加强省直部门政务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多头报送,较大程度减轻了数据采集的负担。比如,青海省从2019年起探索实行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网上申报和评审,有效减轻了申报教师的工作负担。

  “减负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减负政策落实后,教师确实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教师彭婷婷说。(本报记者 曹曦)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