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解民忧 促发展 开新局

高校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1-07-23 来源:思政司收藏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各高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解决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高等教育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以高质量的“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成效,增强师生福祉、推动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提高政治站位,精心谋划部署。各高校对标对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加强对“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系统谋划。一是层层传导“责任实”。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成立“我为师生办实事”专项工作组,党委书记任“第一责任人”,带头谋划推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以上率下,站在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从严落实执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以上率下倾听师生意见,构建校党委、二级党委、党支部、党员四级联动机制,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校院两级党委建立项目清单,党支部建立活动清单,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分类明确办实事任务要求,提升办实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周密部署“举措细”。将“我为师生办实事”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整体安排,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工作通知,召开部署推进会,梳理各级各类“办实事”项目清单,细化完善任务书和工期表,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推动“我为师生办实事”“齐步”启动、“跑步”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精心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台账,校领导带头认领、靠前督办,逐项明确落实的具体举措、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做到台账清楚、责任清楚、结果清楚。三是督促指导“过程严”。派出校内巡回指导组,严督实导“我为师生办实事”全过程各环节,强调成果验收评估。定期召开工作通气会、现场办公会,及时发布工作提醒和工作通报,以“实效”检验“实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学习教育联系指导组,建立校院两级巡回督导机制,聚焦“举措力度、工作效度、师生满意度”等方面,不定期深入一线对各单位为师生办实事情况进行实地督导、跟踪反馈,把好事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四是宣传引导“氛围浓”。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突出引领带动作用,精心挖掘凝练“我为师生办实事”中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深入宣传报道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人物群像,做好宣传展示,放大示范效应。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开通办实事专栏,线上发布“我为师生办实事”专题工作简报,河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依托新媒体平台及时向师生公布办实事的项目清单、工作进展等,积极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问需问策问效。各高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积极调研民情民心,广泛汇集民意民声,不断提升“我为师生办实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干部带头“走基层”。践行“一线规则”,校领导带头深入分管部门、所联系学院、党组织关系所在支部,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交流,“面对面”征求意见、“心贴心”沟通问题、“实打实”落实举措。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依托“四联双谈”联系基层特色制度,走进基层与师生座谈调研、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反馈师生意见,科学化推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与师生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联系,通过“自己找”“师生提”“部门议”等途径,做到学做结合,查改贯通。二是创新途径“听民意”。聚焦师生关注的高频事项,通过开展“全覆盖式”实地走访,分对象召开集体座谈和“一对一”访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对接发展所需,回应民心所向。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面向学科带头人、党外人士代表、青年教师、离退休教师、青年学生、校友等群体召开座谈会,主动寻计问策,打通“办实事最后一公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全面提升学校数智治理能力,开通“百事通”“一网通办”网络咨询服务平台,构建“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多方联动、限时办结”的校园服务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改革,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三是立足实际“求长效”。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对“办实事”项目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意见汇集、科学决策、责任落实,推动“我为师生办实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华而不实的盆景式项目,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将“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院系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常态化融入“书记有约”“校长有约”“校领导面对面”等工作,实施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层联系点制度,强化校院机关支部结对共建,构建起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基层实际困难的长效机制。

  聚焦大事要事,开拓事业新局。各高校将“我为师生办实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锚定关键问题,聚焦重点任务,破题攻关、真抓实干,为建设教育强国打牢根基。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作贡献”。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疏通影响发展的一系列痛点堵点,在整合学科资源、学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破题攻关解决一大批“卡脖子”技术,持续增强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水平。西北工业大学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双创示范基地“四新”(新生态、新活力、新动能、新高地)路径,实施创新创业“449”计划(4类重大政策、4项重大工程、9个重大项目),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吸纳和带动一批高技术人才就业创业,有力提升了学校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将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大事要事,出台学校实施意见,制定改革任务清单、负面清单,着力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教师、学生、用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激发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是推动事业发展“建新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评价改革等重大任务,主动找短板、补弱项,以务实的创新举措,破除顽瘴痼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教材、阵地建设,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展贡献高校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汇聚专门人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党史党建学科,为资政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思政课教学中的百年党史教育”、中共党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开设“中国共产党100年”“社会主义5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加快出版“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丛书”“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丛书”,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实施“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优行动,建立“四史”融入思政课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开展校本“四史”资源融入思政课说课比赛和教学创新展示,打造大学生讲思政课品牌,全面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三是立足本职岗位“长本事”。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学党史、见行动”承诺践诺、“争创党员先锋岗、争当服务群众标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培养锻造能力素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东北林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党史、见行动”承诺践诺活动,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至少做1件实事好事、参与1次志愿服务、提出1个金点子,以身作则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全面提升党性修养、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