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介绍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有关文件

2021-04-02来源:教育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抓好作业“牛鼻子” 为孩子健康睡眠保驾护航

  杭州市上城区为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品质教育,及时回应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向往,积极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布置、强化作业批改质量和建立过重作业负担监管制度等措施,破解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挤占睡眠时间的矛盾。

  严控作业总量,布置高效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精心设计有效作业是轻负高质的重中之重。上城区严格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小学生在晚上9点前、初中生在晚上10点前仍没有完成作业的,可以选择不完成剩下的作业,确保充足睡眠。上城区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化平台,做好作业功能、作业形式的有效性研究,不断积累作业相关数据,实现作业的精准化指导,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效率,有近30所学校推行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基础,综合选择编制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有效地控制了作业的总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好评。如,清河实验等学校积极推进“半小时作业”实践研究,通过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作业设计,力求学生掌握重点、区分难度,实现控量和分层的双重目标,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建兰中学借助“建兰大脑”实现数据驱动教学管理,通过数据沉淀积累错题和难题,推送个性化作业和针对性练习,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严抓作业批改,落实先做全批。作业批改的责任人是教师,不能将作业批改的责任转嫁到家长,模糊甚至混淆学校与家庭的责任边界。上城区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全批全改学生作业,重点题目要细批,必要时要面批,并做好学生作业档案记录,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改进教学过程。将作业批改过程看作是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杭十中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采用“等级、分数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的评价中,需要用激励性语言来达到教学目的。对作业批改管理,本质上是为了倒逼教师对作业进行深度研究。从“关注作业形式”到“研究作业功能”,从“惯性运作布置”到“尊重认知规律”,让作业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

  严格过程监管,确保长效推进。“晚十点不作业”,不是让孩子不做作业,而是要有效率地去做有意义的作业。为了将这个措施真正落实下去,长效推进,上城区配套实施了三大制度。其一,建立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制度,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切实加强学科间的协调,由班主任对各班每天的作业总量进行汇总、平衡。备课组合理调控本学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做好跟踪分析。教导处对每个年级每日的作业进行备案、分析,指导备课组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调整作业的总量。其二,建立作业批改检查制度,重点对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中的“精选、先做、全批”进行检查,对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指导,及时反馈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并做好相应的作业管理档案。其三,建立作业负担过重监管制度。校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每个月要听取一次全校各年级的作业情况,形成报告反馈给全体教师。对每晚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形成日反馈机制,若该类学生数量不多,须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适合其发展程度的作业,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若该类学生数量较多,须召开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作业的布置;若该类学生集中在某一学科或某一班级,须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做专项的调查研究,对某学科的备课组长或某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约谈,跟踪指导。区评估与监测中心,每月不定期开展一次关于全区中小学作业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应基层问题,切实研究解决途径,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回归教育的本真与初心,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与功能,切实将作业管理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牛鼻子”来抓,切实将作业管理作为提高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责任田”来抓,切实将作业管理作为增强社会对教育获得感的“突破口”来抓。

责任编辑:俞曼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