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师大思政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016-12-08 来源:《新民晚报》收藏

  “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生活如何过?”“张涵宇、彭于晏在电影《湄公河行动》扮演的中国警察,出入金三角抓捕的电影片段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间,如何进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这是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课小班讨论课堂上被师生们热议的问题。小班讨论课,一改以往思政课“上课大家听讲座、下课作业抄百度”的陈旧模式,一个小组十多个学生,在专职思政教师、研究生助教和辅导员的引领下,就思政上的教学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辩论。

  上师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首先是优化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实行中班教学、专题报告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班教学突出主要知识点传授和基本原理解读,专题报告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国内外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小班辅导则针对理论热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讨论。在小班讨论中,学校搭建了“教师指导—研究生助教—辅导员参与—本科生讨论”的小班讨论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专业的60多名研究生助教以及20多名学院辅导员踊跃参与。赵晓芳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班讨论的课堂上,根据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主题。“中国影视动画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历程?”“中国影视动画中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将中国精神融入到未来中国影视动画的创作中,实现中国故事与中国影视动画的完美结合?”一个又一个有力的发问,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将思政课堂上的哲学思辨与专业学习的深刻反思紧密联系起来。

  研究生助教赖聪聪在小班讨论中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在电影《摩登时代》片段回放中,激发学生思考“主人公查理见到圆形的纽扣就做出习惯性拧动的动作,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哪些弊端”。她说,小班讨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度,在激烈的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研究生助教们在讨论课教学中摸索出了“问题导入-有力发问-主题讨论-归纳总结”的“四步教学法”,灵活的教学形式让思政课的授课内容不再枯燥,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而大学生们则由“观众”变成了“主演”。

  今年上半年,上师大成立了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对思政课的根本定位、基本要求、改革内容、关键环节等重要问题均做了明确指示,尤其要求用生动的思政课堂教学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作出诠释。为此,学校还开发建设了思政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动以精品课程、教学微视频、辅导报告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研发和建设,鼓励教师运用易班平台和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师生线上与线下互动。

  在如今的上师大,“大呼隆”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跨院系听讲座式的思政课授课方式得到了彻底改变。返璞归真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正成为思政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任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