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有其校 校有保障

杭州萧山“10分钟学习圈”助力新市民

2016-10-2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讯(记者 董鲁皖龙)“近年来萧山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大量进城农民成为新市民,如何帮助新市民更好地适应、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摆在萧山区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近日,记者从杭州市萧山区了解到,萧山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市民为重点人群,以“10分钟学习圈”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助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开展社区教育,学校是平台和基础。为此,萧山区坚持“学有其校,校有保障”的思路,区和镇街两级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构建了以萧山社区学院为龙头,镇街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行政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同时,整合中小学教育资源,广纳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成了100家农村文化礼堂以及信息平台“萧山学习港”。

  经过摸索,萧山区形成了融社区教育和自主学习、实体学习和网络学习、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于一体的“10分钟学习圈”,确保了居民步行10分钟可到达社区学校,车行10分钟可到达镇街教育中心。

  萧山区还积极创新学习载体,通过讲师团、成人高等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方式引导新市民爱学、乐学,满足新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为了适应萧山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萧山实施了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双证制教育、扫盲教育等项目,每年帮助3000人获得本专科文凭、4500人获得高中文凭及技能证书,12000人摘掉了文盲帽子。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为帮助新市民创业、创富,萧山还建立了成人职业教育体系。自2010年以来,每年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700余个,培训新市民4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1.8万张,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余人。

  “萧山社区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大力推进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萧山新市民的教育水平,为萧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萧山区副区长黄晓燕说。

  黄晓燕介绍,通过学习所得转化为创业成果,萧山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实现了年均10%的增长速度,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95%以上,2015年人均收入超过2.9万元。

  社区教育也提高了新市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以服务G20为例,仅平安志愿者就达到21万人,萧山区获得浙江省平安创建‘十一连冠’。”在黄晓燕看来,这也是学习成果在社区治理上的体现。此外,通过建立农村文化礼堂、文体设施推动社区教育转化为生活品质。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新市民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学习、文艺与健身活动,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奠基石、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助推器、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动能源、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智力库。”黄晓燕说。

(责任编辑:忠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