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3周年,也是教育部启动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1周年。一年来,各试点地区创新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推进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形成一批国家平台深化应用的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果。现以专栏形式将有关经验做法予以编发,供参阅。
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着力优化服务、补齐短板、提能增效,纵深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着力优化服务,构建平台应用数字生态。大力推进平台普及应用,将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工具整合成“大工具箱”,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数字人等技术,开发推广智慧学伴、智能助教、智慧作业等数字工具,有效拓展“教—学—研—管—评”全链条应用场景,增强对师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应用资源建设,在共享国家平台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实施教育大资源建设计划,丰富拓展同步教学精品微课、历史文化数字研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等专题资源,推动优质资源聚合共享。大力加强应用数据挖掘,印发《宁夏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按照应用导向、场景驱动的原则,推进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约2700万条有效数据,集约化建设服务学生学习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强区建设等应用场景,支撑教育科学治理与教学创新。开发学生资助智能识别系统,智能比对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群体,推动实现“免申即享”,充分发挥数据效能,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着力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应用水平差距。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乡村中小学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针对乡村学校特点及短板弱项,从“建、用、管”全过程指导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围绕平台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五大功能及自主学习、双师课堂、答疑辅导等九大应用场景,编制《数字化场景应用指南》,录制应用指导视频和示范微课,为乡村教师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服务,提升乡村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强化指导帮扶,组建由本地专家为主、省外专家深度参与的指导团队,包县包校开展教师培训讲座、应用评估诊断、成果总结提炼等,推动平台应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跃升。依托国家平台资源,持续深化“三个课堂”创新应用,引导城乡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开展数字化办学合作,搭建城市带乡村、优质带薄弱的数字帮扶体系。建立7个“共享教师”资源库和名师在线支教团,组织200余名骨干教师和师范院校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数字支教,帮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加强技术支撑,实施乡村学校数字设备应用专项指导行动,建设数字终端应用监管平台,将全区所有教学终端“一校一档”接入平台,实现“一屏统揽、一网统管”。成立省级技术服务团队,采取现场运维、远程支持等形式,在全区巡回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县(区)联合企业组建县级技术支撑团队,驻点包校解决应用问题,为深化平台应用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建立数字设备动态调配机制,将闲置或利用率低的设备调配至有实际需求的学校,确保数字设备的全覆盖投入和常态化应用。
着力提能增效,推动数字教育创新变革。聚焦提升应用水平,建立周期性、精准化轮训机制,实施“三年一周期”培育计划,试点“一师一课表”研修制度,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测评体系,每年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师范生开展数字素养全员测评定级,形成“测、评、训”三位一体工作闭环,靶向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数据驱动教学改进试点,开发应用课堂质量分析系统,通过对课堂数据的动态采集分析和智能诊断评估,形成一位教师、一门课程、一所学校、一个县区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为推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撑。聚焦提升教研实效,开发智慧教研平台,整合全区22个县(市、区)智慧教研中心,构建省市县校四级贯通、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智慧教研体系,有效盘活教研资源。实施县域数字生态构建试点行动,支持县区统筹城乡资源,整体设计、全域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和决策管理新模式,以规模化应用带动县区教育系统性变革,有效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助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