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紧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首批全域应用试点重要机遇,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系统设计、夯实建设基础、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强化系统设计,构建协同推进新机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召开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措施和具体要求,构建“自治区定标准、盟市建平台、旗县抓应用、学校创特色”四级联动推进体系,盟市、旗县(市、区)、学校细化实施方案,中小学校全部完成注册,各级管理员全部激活,夯实平台使用基础。深化部门协同机制,会同财政、大数据、通信管理等部门建立“资金共担、数据共享、技术共研”协作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将抓好试点工作写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意见,启动实施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赋能工作,将试点工作成效纳入自治区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压实工作责任。完善保障机制,修订自治区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分层分类开展数字化应用培训,加强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平台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应用资源情况进行跟踪考评,并将应用成果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常态应用、创新应用。
夯实建设基础,构建平台贯通新格局。针对自治区地域辽阔、学校分散的特点,大力推进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光纤宽带全接入、全覆盖。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低带宽环境下仍具有较高交互体验的优势,对平台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和标签生成,提升资源检索效率,为教师提供智能备课建议、课堂效果分析及跨区域教研资源匹配,让地处偏远牧区的师生也能够通过手机端网页版系统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的即时技术支持,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平台深度融通,在国家平台上线地方频道,实现两级平台“用户通、数据通、资源通”。依托自治区平台搭建“呼包鄂乌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对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打通各盟市地方平台,构建国家、省、市智慧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师生能够便捷应用各类平台的数字资源和场景功能。依托平台深化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与北京合作开展“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对接北京各区县品牌教育资源,引入平谷区“近光讲堂”活动,邀请航天工程、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知名人士开展讲座,通过直播方式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授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接入自治区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AI技术深度赋能教育服务场景,为全区师生打造24小时在线的全天候、精准化“智能教育小助手”,师生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即可获取平台操作指引、教学活动通知解读等精准反馈,帮助师生快速掌握平台的操作使用功能。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支持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开展“双师课堂”常态化应用,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师协同授课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利用平台资源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推动405所优质中小学结对帮扶498所农村牧区薄弱学校(教学点),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充分挖掘平台功能和线上资源,开发建设9000余件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师配套资源,包括学科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单元教学课例等,供全区教师参考使用。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辅助视频、教学案例与分析、教育评价和实践教学等六大类教学资源库,开设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专栏,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效汇集,搭建教师能选取素材教、学生能根据兴趣学、全社会可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