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副校长李伟一行经过一天的奔波再次来到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向杨善洲同志墓敬献了花篮。这一天,西安交大滇西定点帮扶施甸县的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善洲林场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来施甸参加扶贫工作的干部、学生的教育基地。
在此前的两天,西安交大分别与施甸县和保山市签署了合作及帮扶协议,确定了教育及人才培养合作、科技合作、扶贫挂钩帮扶合作、文化艺术交流合作、重大课题合作及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合作六大领域的内容。与此同时,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分别向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和德宏州陇川县派出了两名挂职干部,建立校县联席会议制度。西安交大滇西定点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自2013年3月起,西安交大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实地调研考察,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将定点扶贫施甸作为学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学校党委明确指出,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学校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滇西定点县扶贫工作,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智力帮扶 “以人为本”
学校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2013年6月13日,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职业中学的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幼儿园园长等一行32人来到西安交大校园,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基础教育培训计划正式启动。此后,针对各级干部和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陆续展开。
6月22日,由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承担的“云南省施甸县领导干部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修班一期”正式开班。来自施甸县的43名干部接受了为期9天的培训学习。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等。
7月1-7日“云南保山市领导干部管理创新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一期”培训45名学员结业;7月24-31日“云南德宏州陇川县领导干部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修班一期”培训39名学员结业。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西安交大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将其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对施甸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等工作有所帮助,能够在提升领导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施甸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有所帮助。
急当地群众所需 医疗帮扶任重道远
在“请进来”的同时,西安交大还积极把帮扶对象最急需的人才和技术“送过去”。
6月28日,由西安交大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手把手开展内、外科业务帮扶带教,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西安交大三所附属医院有着优良的扶贫工作业绩和传统,此次依然是学校滇西定点扶贫的中坚力量。7月19日,西安交大再次组织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14人的专家管理团队赴保山市及施甸县,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医术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同时要求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德宏州陇川县卫生局、陇川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相关骨干人员以观察员的身份全程跟踪检查全过程并做详尽的反馈建议。专家团还对全县200余名青年医师做了“感受责任 崇尚生命——成就一名合格医师”专题培训。
学校明确提出了重点对保山市人民医院和施甸县、镇两级医院的妇产科、新生儿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伤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的帮扶计划,对当地医师和护理人员来陕的长期培训计划也已开始实施,西安交大附属医院成为施甸县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定点挂钩 贴近群众生产生活
在与施甸县签署的帮扶协议中规定,学校还定点挂钩帮扶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一中和姚关镇中心小学。
8月6日,西安交大上海研究院院长雷厉一行再次下到雷打树村,考察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情况。这已经是近半年来西安交大干部、专家第六次到雷打树村调研和工作。之前,西安交大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曾多次就安全饮水、蓄水和节水问题在村里实地考察,并制定了引进新型分离技术——膜技术进行水处理、增加现有水窖的数量、试点屋面集水工程、对原有的引水管道进行更换的方案。
8月,西安交大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云南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启动。援建工作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为姚关镇中心小学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新建成的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等为施甸县部分中小学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三通两平台”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和规划同样也是挂钩帮扶的重点内容。西安交大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坝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野鸭湖-清平洞景区、长官司景区、摩苍寺景区”、“善洲林场定向运动高原训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扶贫的战场 育人的天地
7月20日,西安交大“寻找我的中国梦”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生命学院和仲英书院的21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授课范围涉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门功课,主要授课对象是初三和高三毕业生。同时,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学生进行座谈交流,调研分析在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并激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力争成才。
博士生协会则从助力施甸县域发展出发,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团队参加了与县直部门相关领导座谈会,走访了部分镇党委书记及镇长,主要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凤尧食品有限公司、海瑞迪生物科技公司等多家公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构想和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瓶颈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此外,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是调研的重点。调研人员走进有关村民家中,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他们的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诸如收入情况、收入来源、医保及社保普及度和日常生活、就医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另外,团委和学生艺术团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为重点,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学习文化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奏与制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践团与施甸县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在施甸县县文化广场活动中心举办了“西安交通大学赴云南施甸文艺汇演”。
同时,学校已向团中央、教育部申请到每年选派两名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支教名额,将长期为施甸的基础教育作出努力。西安交大始终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融入整体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着力培养大学生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朴素情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扶贫开发工作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
西安交大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她的发展历程始终和国家、民族的振兴息息相关。交通大学的西迁历史本身就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开发、服务地方建设的壮举。相信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必将持续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积极投身到地方发展和社会扶贫工作当中,大力弘扬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帮扶贫困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为早日实现国家扶贫开发总体任务以及教育部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