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024-06-04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收藏

  武汉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中之重,抓好党的领导、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党的领导,突出思政课关键地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每年深入学院召开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优势、优质的“三优”发展战略,大力施行“校党委常委联系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服务联系学院”的“双联制度”指导思政课程建设,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支持全国重点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举办课程思政推进会、课程思政系列专题培训会、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现场办公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会等,不断拓展思政课的深度广度。制定《关于校院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办法》《“党委抓课堂”实施方案》等制度,校领导和各教学科研单位书记、院长(主任)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带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上讲台讲思政课、进教室听思政课,进一步强化思政课关键地位。

  强化师资支撑,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抓牢思政课教师关键队伍,出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通过“选、育、留、用”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支持专业课教师、管理干部转聘思政课教师,积极推进教学名家、研究专家、宣讲行家“三家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组织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培训、湖北省思政课教学培训以及学校思政课教师社会考察、实践研修、集体备课等“三级培训”,设立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专项,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指标、评聘标准单列。定期开展思政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评议,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办法》,按不低于5%的比例评选思政课优秀教师并予以表彰,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优先保障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办公用房,为思政课教师创建更加优质的教学科研环境。

  强化特色培育,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建好建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六门必修课,开好讲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三门选择性必修课。围绕“四史”、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开设模块化课程,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持续加强思政必修课建设,将所有思政必修课程纳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序列,进行大力支持。举办精彩课堂公开课,推行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必修课育人质量。加强思政选修课建设,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资源、英雄人物故事等,形成以《认识武汉·大国工业》国家级一流课程为代表、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选修课体系,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新时代国家改革发展伟大进程,激励学生主动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强化平台拓展,探索多元化育人途径。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课程的聚集、整合和优化作用,讲授鲜活案例,突出育人效果。邀请劳动模范等做客“理工大讲堂”,挖掘一批经典案例、感人故事,把党员先锋模范感人事迹转化为优质思政资源。坚持思政小课堂和行业大课堂相结合,依托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500余个实践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和桥梁隧道现场,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感悟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挺膺担当的精神品格。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大学生思政实践项目,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引导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好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持以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设立思政教育教学虚拟体验中心,推动学校特色思政课进入中国大学慕课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建设思政课学习和实践网络平台”试点工作,探索打造以沉浸式教学、情景式体验、参与式感知为特点的思政课教育新模式,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不断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