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合肥工业大学“五抓五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4-06-06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收藏

  合肥工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统筹推进、深化教学改革、细化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服务,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抓统筹推进,促就业工作机制优化。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和校长靠前指挥,分析研判就业形势,部署推进就业工作。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实行就业工作周报制度,围绕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和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以“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总目标,努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集聚多方资源,构建由学校一站式就业服务学生社区、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QQ群、短信平台等组成的线上线下联动就业管理服务平台。设立就业基金,为服务基层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奖励和资助;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就业指导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搭建18.7万平方米学生就业服务场地,为创业毕业生免费提供项目孵化支持,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抓教育教学,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力构建“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不断完善可检测、可控制和可预期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组织保障体系、模块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智慧管理体系、价值应用体系,努力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共同纳入毕业标准的“五育并举”育人新模式。围绕国家重点行业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汇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重大装备工程管理、工业互联网等相关学科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教研一体、协同育人、联合攻关”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

  抓工作协同,促就业指导内涵发展。汇聚机关干部、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研究生导师、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用人单位、优秀校友、学生朋辈等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联动机制,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推广职业生涯咨询教育一体化平台,开展就业个性咨询和职业能力测评,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推进专兼职职业发展咨询师队伍建设。面向全体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打造“公职类”“国企类”“项目类”“升学类”“国际类”五大职业能力训练营,开展就业典型征集评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就业指导月、就业志愿者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模拟实训、职场体验和生涯体验日等就业育人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工作实效。

  抓岗位拓展,促就业渠道多元供给。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周末职通车、精准对接会“四位一体”多元招聘就业市场体系,努力实现“日日有宣讲、周周有招聘、人人有岗位”,近年来学校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00余场,来校招聘单位6000余家。紧扣安徽省发展实际,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以访企拓岗“行动链”串起学科链、人才链、服务链、产业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近年来校院两级领导每年率队走访企业近200家,建立就业实习基地100余家,累计发掘新增岗位千余个。推广应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开展“24365携手促就业精准服务”,搜集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重大项目等就业岗位需求计划,认真做好选调生、应征入伍、特岗计划、军队文职、社区专职工作岗位以及“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工作。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用心为就业能力培训班学员量身定制线下专场招聘会和空中双选会,持续加强就业岗位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推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

  抓信息建设,促智慧就业转型升级。开发“智慧就业系统”,包含就业管理、就业服务等功能模块,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着力实现就业业务线上办理、毕业生画像精准生成、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就业数据精准统计、就业服务互联共享、就业协议网络签约、本硕博一站式管理、档案材料有序转递、定向生按规登记去向等就业服务。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纪委、学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统计专项核查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院系交叉审核、校院两级审核等方式,利用“智慧就业系统”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准确无误。利用系统进行大数据挖掘,将岗位信息精准送达每位毕业生,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毕业生。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分层分类工作台账,制定相应就业服务策略,助力困难群体毕业生尽快就业、顺利就业。

(责任编辑: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