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大力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4-10-08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收藏

  华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系统推进选聘配备、培养发展、考核管理,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本领过硬、奋进有为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加强系统设计,科学选配专兼队伍。一是严格选聘标准。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招、培、用”一体化分类选聘工作体系。将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规范招聘计划制定、主责部门、招聘流程、考察程序等关键环节,探索专职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优化队伍结构。预留足额编制配备专职辅导员,制定兼职辅导员选配管理办法,从院系专任教师、党政工作人员和学校职能部门优秀青年骨干中选聘兼职辅导员,设立“青年科学家班主任”“青年学者班主任”“机关青年骨干班主任”。与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等革命场馆、国有企业以及附属中学深化协同育人, 通过特聘、联聘“校外辅导员”等方式,不断充实思政工作者队伍。三是强化源头储备。实施“选苗育苗”工程,从在读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员标兵、团学骨干、学生社区队伍中择优选拔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定《学生助理辅导员工作细则》,落实统一培训和跟踪管理、指导带教和跟岗实习等。探索设立“2+2”模式辅导员岗位,鼓励具有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留入学资格,从事辅导员工作2年,并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继续参与思政工作,为其配备“专家型”辅导员作为带教,不断充实专职辅导员队伍“蓄水池”。

  加强分类指导,系统提升能力素养。一是坚持强基固本。把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分类建好用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有序选派骨干辅导员参加全国、上海市等校外专项培训,常态化组织校内业务交流学习,联动兄弟高校持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主题班会课等集体备课,练好育人“基本功”。二是推动进阶提升。围绕深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融入新时代思政工作规律、投入新时代学生工作领域,组织开展骨干辅导员专题研修班、学工负责人专题研修班,建立辅导员海外研修基地,分批分类组织辅导员赴境内外知名高校、重点行业企业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考察学习,支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三是提升实践能力。鼓励青年、骨干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参加学生思政、学生事务、心理育人、学风建设和书院建设等校际主题交流研讨。设立“学风涵养”工作室和体美劳育、生涯教育、法治教育、科普等特色工作室,并以“老带新”模式组团式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组建涵盖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家、“大思政”相关学科学者和思政工作者的研究与实践指导队伍,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加强平台赋能,多元畅通发展通道。一是推动有组织科研。构建分层分类科研能力培育体系,连续36年举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年会,联合学校文科科研、基金会等部门,设立人文社科繁荣计划(思想政治专项)预研究项目、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专题研究项目、“铸魂育人”项目校内孵化平台等,支持辅导员将实务工作经验转化为学理性研究成果。探索委托课题“揭榜挂帅”机制,聚焦高质量学生党建、数字思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Z世代”青年群像等主题,提升思政研究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针对选题、申报、开(结)题等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培训和指导会,为辅导员分级分类订阅思政教育类学术期刊及理论报刊、提供各类研究软件“工具包”,实现科研“加餐”全覆盖。二是加强多岗位锻炼。研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案,完善辅导员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制度,健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生涯教育课、劳动教育课等兼职教师,为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专职辅导员转入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岗位、认可同级专业技术职务设立“人才通道”。三是探索数智化赋能。实施“数智跃升”计划,研发学工智脑,推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大屏”“班级学风建设”“第二课堂评价”等智能看板,整合海量数据、打通数据孤岛,打造一体化学生信息服务平台。推出心理自助咨询平台“AI心心”和在线数字辅导员“AI小员”等大模型,开展“数字赋能精准思政与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等专题培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考评激励,努力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完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构建自我评议、学生评议、院系考评、学校评定等多维度考评体系,实施网上测评和现场调研相结合,加强考核结果在岗位聘用、职级晋升、绩效分配、表彰奖惩等方面的运用,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二是注重示范引领。每年组织评选和表彰“优秀学生思政工作者”“优秀学生工作服务奖”,为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颁发纪念奖章。积极推荐参评校外各类表彰、参加各项赛事,将所获相关表彰奖励纳入学校教职工荣誉体系。近五年,1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4人获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三是强化关心关爱。成立辅导员协会,定期举办“‘务观’辅导员沙龙”“减压工作坊”“幸福研习”等活动,结合个案调研与访谈,主动了解辅导员工作、生活状态,及时为队伍发展提供资源补给和指导帮助。围绕在研课题和工作专长灵活开展读书班、微沙龙、工作坊等交流互鉴活动,开展辅导员工作主题展,组织参加“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活动,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