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西部高原手摘星辰,立足三尺讲台听琅琅书声……无数青春的身影奋斗在基层,在祖国大地上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的模样。
基层一线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推出的“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等一系列基层就业项目,吸引一批批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干事创业,将青春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征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1年7月21日,正在西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芝市嘎拉村。在村便民服务中心,“90后”大学生村官黄海芬见到总书记,非常激动。她从广东财经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白领工作,毅然奔赴雪域高原。
“将来留在这里吗?”习近平总书记问。“留下!安家啦,爱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来西藏的。”黄海芬笑了。
这些年,她和同事翻山越岭走访四路进藏的老战士后代、老干部、老党员400余人次,搜集到珍贵史料600余件。在他们的努力下,嘎拉村展览馆在2022年3月正式开馆,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母校一直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毕业生铺路,当我们强大的后盾。”黄海芬说。
近年来,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教育部颁发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评选出了39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紧扣“为什么要去基层”作出解答,感召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中央编办等部门首次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拓宽基层就业新空间。
校园里,一场场基层就业宣讲鼓舞人心。中国矿业大学以“学煤爱煤,基层就业”为价值引导,将每年4月定为基层就业宣传月,广泛宣传基层就业典型,学校毕业生到能源资源等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就业比例常年超过7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将就业教育与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重要内容,引导毕业生主动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成为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无悔的选择。
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血液
这些天,在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分析计量部的液化分样间,刘昇平和团队正在对他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化液化分样倒料装置进行调试。这台装置可以将原料和核燃料产品,按照铀同位素丰度、化学杂质等分析要求自动分样,大大提升了效率,还具有自主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2013年,刘昇平从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基层一线,从事核燃料分析、辐射监测等工作。他将所学与行业难题结合,经过近3年的探索,刘昇平和团队的科研成果“机油中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石油类物质放射性测量方法的空白。
基层发展的动力来自源源不断的人才。在基层岗位上,像刘昇平一样的年轻人奉献智慧、挥洒汗水、挑起大梁。
创立了“丰乐镇创客联盟”为全镇年轻人提供电商创业平台、在村里办广场舞大赛、开展数字化办公能力培训……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丰乐镇,“90后”干部杨玉莹让这个东北乡镇焕发生机。
2016年,杨玉莹从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丰乐镇,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她吃住在村,研究了解村情、民情,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她一边协调资金为村委会修建办公室,完善广场健身器材,一边指导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清洁家庭·美化庭院”。她紧紧抓好基层党建,定期指导全镇党(总)支部制订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计划,并实行月培训、月例会制度。如今,村党建和村容村貌取得很大进步,村民们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在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宣讲会、媒体平台上,相似的故事有着不同的主人公。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苏屯中心校杨庄小学,池州学院2018届毕业生贾慧茹是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她以身作则改变乡村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宁夏彭阳县新集乡卫生院,宁夏医科大学2018届毕业生李昊昊圆了少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口腔科医生,为乡亲们服务……
青春的面孔犹如点点星光,照亮广阔天地,也拨动着更多青年的心弦。
在基层成长为栋梁之材
深入边境一线9次、开展清边巡边13次等,共排查化解各类隐患23处,有效解决各类突出问题56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杨宁认为这一岗位用三句话来概括最为恰当:国门安全的捍卫者、美好家园的守护者、国门线上的逐梦者。
2017年,杨宁从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边防总队服役。退伍后,他继续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赤诚,选择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移民管理警察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出入境管理,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是一份很光荣的职业,我身穿这身警察制服,也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杨宁说。
基层是成长成才的沃土,是施展才干的舞台。一份份事业的答卷记录着奋斗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事业中,西藏曲松县堆随乡副乡长、吉首大学2014届毕业生张晓敏始终奋斗在西部基层一线,精准开展就业帮扶等工作,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科技报国道路上,新疆天山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主管、新疆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辛亚雄扎根煤炭开采一线,完成科研创新20余项、个人专利2项,创效3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一系列暖心的政策保障相继出台,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护航。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强调切实做好特岗教师待遇保障,让特岗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河南省针对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每人最高发放2700元/月的生活补贴;福建省实施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募集发布计划,开发一批社区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
青年学子有了更足的底气、更强的信心,投身基层事业。
来自大山深处普通农村家庭的彝族小伙李东是四川大学土木水利专业2023届毕业生,他即将作为选调生前往大凉山。“我要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大凉山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李东说。(本报记者 林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