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提供暖心服务 力促精准就业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综述之四

2023-08-1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近日,福建多所高校发布了《致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一封信》,其中,闽南科技学院的信中写道:“学校十分挂念你们,将继续竭诚为大家提供服务。”这句话令无数毕业生为之动容。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就业工作所服务的重要群体,教育系统不断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的放矢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细致入微做好就业服务,不断强化就业育人实效。

  持续加强就业指导“不断线”

  编发资源信息手册、做好就业创业引导、优化供需匹配服务……自教育部开展“就业百日攻坚”促就业系列活动以来,教育系统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促就业各项工作。持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做到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指导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

  打开“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地图”,毕业生落户、安居、资金补贴、税费减免、服务保障等政策映入眼帘。今年,湖北省教育厅制作了“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地图”,全方位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宣传,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不只湖北,今年,全国各省份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着力打破消息壁垒,为学生提供新鲜资讯和便捷服务。

  广西启动“招聘夜市”助力就业,让招聘企业“摆摊”亮岗,求职者“逛街”择业,给求职增添了一种工作时间外沟通的轻松感,巧用生活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打造出“人才经济”与“夜市经济”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就业、创业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辽宁省教育厅不断打出“组合拳”,通过“百校千岗”招聘会等系列活动,深入解析如何应对职场变化、指导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技能。甘肃省教育厅通过举办全省高校优秀毕业生宣讲团进校园宣讲活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和教育系统“三抓三促”行动,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安徽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为毕业生提供“云招聘”“云面试”等服务,举办省级校园招聘活动22场、校园就业市场6559场,提供144万个岗位。

  7月,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会同有关部门还陆续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专场招聘活动”等招聘活动。

  为满足重点地区人才需求,促进地区发展,“华东六省一市重点地区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专场”“陕甘宁中部地区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7场重点区域招聘活动上线,提供不断线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力以赴精心暖心促就业

  如何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求职面试应该做哪些准备?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各地各校强化个性化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本领。

  学生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也有差异,各地各校通过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一对一”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吉林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登记建档,向毕业生多轮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见习机会,精准开展个性化服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对毕业生建立“一人一导师”帮扶机制,江西财经大学在班级设立职业发展与就业委员……目前,许多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精准指导、强化实效。

  在河南,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专业与职业性向测评系统”,指导新生进行专业与职业性向测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创建“成长画像学习导航系统”,指导学生精准学习;搭建“智慧化精准就业系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精准推送。以“人职匹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构建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接校企人才供需,实施人才分类精准培养,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重庆,市教委参照医院医生线上问诊模式,建立毕业生就业咨询平台,实行专家挂牌咨询,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咨询指导,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实施扁平化管理,分片区建立7个高校服务站,打造“1小时就业服务圈”,按照逐校开展调研、个性化定制方案、整合资源提供支持服务、定期开展工作督导的方式,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打通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最后一公里”。

  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三精准”就业帮扶,一是精准就业画像。摸排分析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对于每一名帮扶对象精准画像,组织党政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等“一对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建设、能力分析、岗位推荐工作,做到“不落实、不脱手”。二是精准能力提升。面向困难群体举办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精准诊断、针对性模块学习、企业HR讲座。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最近,一位“95后”姑娘返乡创业成为“非遗经纪人”的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大学毕业后,房欣打造了自己创业就业的主阵地——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在这里,她将传统与创意有机融合,做起了瑶族文创产品,带动当地妇女就业,提升当地妇女收入,还成了广东省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目前房欣和团队已经开发了将近200款产品,深受游客们喜爱。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不仅要注重学生求职技能的训练,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对此,各地各高校深入推进就业育人,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

  广泛开展就业规划教育、改进育人模式、做好服务保障……在学校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向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就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广西师范大学持续强化就业思政,一方面改革夯实“第一课堂”,积极推进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改革,转变学生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另一方面,创新丰富“第二课堂”,通过书记校长讲就业思政课、基层就业出征仪式、校友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引导毕业生立志扎根基层、争做有为青年。青岛理工大学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和“就业直通车”等创新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营造学生“沉浸式”就业体验,促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将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就业价值观塑造相结合,选派学生到船海行业重点企业沉浸式实习实践,培养学生对船海行业的认同感。

  教育系统通过精准开展分层、分类、分阶段就业指导,将胸怀“国之大者”的择业观贯穿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各高校、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携手让每一位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都能在合理预期范围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本报记者 张欣)

(责任编辑: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