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干脆的“开门”口令,地铁“司机”祝鑫剑在模拟操作台上选定了开门选项,目光跟随指尖从左至右扫过列车仪表盘。确认一切正常后,两个手指同时按下了车门开关键,一字一顿喊出,“车门全开”。一列地铁从停车到再次启动的四十秒时间里,一共要完成十一个步骤。普通乘客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却是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同学们时刻牢记的“规定动作”。这是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的一幕。
日前,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10日,首届职教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举行,学院的实训基地就如同一个普通的地铁站。乘客进出的闸机、候车的站台、调度室和真实地铁一模一样。模拟调度室里,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线路的运行情况。面对大屏幕而坐的20名“调度人员”各司其职,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面前的电脑,时而拿起手中的对讲机发布指令,时而记录下地铁运行参数,这是轨道交通专业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的实训操作。
近年来,该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率为100%,依然不能满足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党委书记李怡民期待,中国培养的地铁司机能和中国制造的地铁一同走出国门。
由职业院校支撑的轨道交通技术正迈步前进时,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农林研究成果的“花香”早已飘到了国外。
当记者见到身高一米八的大男孩洪翔宇时,他正眼手配合做着一件细致活儿——插花。从创意设计到选定花卉、再到裁剪造型,都是由这位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大二的学生一手完成。一个小时后,宽度达半米的船型模具上绿叶层层叠叠,黄色的蝴蝶兰点缀其间,疏密得当恰到好处。洪翔宇满意地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乘风破浪”。
在洪翔宇身后的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蝴蝶兰。近年来,该校共培育出9个种族132个品种的蝴蝶兰,并全部通过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国际认证。如今,它们拥有了带有地域特色的名称,如“昌平之星”“昌平精英”。不久以后,这些品种将会在北京市昌平区5镇16村的农户间推广种植。
随着产业升级发展,3D打印、三维动画设计等新知识也被搬进了职业院校的课堂。目前,快速发展产业新增从业人员70%来自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
北京昌平职业学校校长段福生肯定地说,职业教育成果不仅能够惠及普通人的生活,产业转型也离不开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他期望全社会都能逐渐认同和接受“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理念,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