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0-12-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雷朝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转学风、提质量,加快构建高质量创新体系,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明确高校科技新阶段航标

  深入学习领会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部署,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的差距。

  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认识创新机遇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变量,关乎国运;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校科技工作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突出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创新能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领创新文化,厚植创新土壤。

  三是服务新发展格局,发挥创新支撑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的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高校科技创新要转段升级、转型发展,提升服务贡献的质量和能力,支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转段升级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新时代、新阶段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需要,教育部从2020年起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转学风、提质量”攻坚行动,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转型发展,引导建立新的科研创新文化,引领形成求真务实的科研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评价改革为引领,转变价值追求。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破除论文“SCI至上”和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为突破口,推动高校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引导高校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倡导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强调基础研究要真有所发现,加强“从0到1”研究;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

  打造高校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力量,以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科研组织。在基础研究方面,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设集成攻关大平台;在成果转化方面,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三大平台的建设关键就是“实”,按照物理空间实、研究队伍实、目标任务实、投入保障实的要求,稳定支持一批科研团队围绕基础前沿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长期稳定研究,争取重大突破。

  三、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要加紧贯彻落实教育部战略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狠抓落实,把“转学风、提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出政策、抓落实、见成效,让科技创新工作实起来。

  一是评价导向要实,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营造实干的创新氛围,评价导向是重要一环。要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捋顺改革思路,在制定改革方案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加快出台各项具体政策制度。高校、学科发展都应该避免同质化,强调特色发展,有关机构可对高校提供诊断式评估,建议不搞排名、不公开发布所谓的评估排名,避免误导甚至绑架大学的发展。

  二是科研团队要实,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基地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的前提是科研团队要实,围绕重大科学目标开展长期持续协同攻关,目标要明确、任务要清楚、保障要到位。同时要通过平台建设,解决好科研与教学、平台与院系、个人与团队三种关系。

  三是科研任务要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高校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选题中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不能什么好干干什么,什么容易出成果就做什么,什么是热点就追什么,不能把论文、专利数量作为科研目的,科研要回归学术初心,要产生科学价值,或解决实际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教育和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高等教育、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要摸清家底,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凝练,加大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布局力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俞曼悦)